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大明狼骑 !
得李九成、孔有德率部来降喜出望外的高起潜已经往京中连发了六道奏折,人在莱州,心却早就不在了,每日只盼着圣旨到来,更盼着早日进京扬眉吐气。他却不知,此时的京城,因他的缘故,崇祯碰到了登基以来的头一桩大麻烦事。
这麻烦事就是内阁、六部、宪道一起逼着皇帝召见群臣,参与官员人数几近占了朝堂四分之三,声势之大,不亚于当年群臣奏请神宗皇帝立太子。
群臣群情激愤,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内臣监军,具体说是针对高起潜,更是针对崇祯皇帝的。百官联名所上的奏折指名内臣监军误事,要罢内臣监军,今后国家一应文武军政均只能以外官担任,绝不容内臣再行外官之事。
好不容易从外朝手中争来这内臣监军的权力,崇祯又如何肯罢手。但百官针对高起潜,却让他也发作不得。登莱的事情,实在是办得砸了,空费粮草饷银,却迟迟不能建功,反而又损大员,这让一心想要从外朝手中夺取权力的崇祯底气不足。虽说崇祯现在对高起潜也是十分的不满意,但毕竟高是本朝内臣监军第一人,是他这做天子的亲自派出去的,意义重大,不到万不得已,崇祯都得保下他。保住高起潜也就是保住内臣监军的权力,这个权力对于屡被外朝压制的崇祯而言,可不是十分重要,而是非常重要。
至于外朝那帮人要干什么,崇祯可是心知肚明的,也恼火不已,那帮家伙可绝不是真为国家设计,为皇帝分忧来的,他们啊,全是为朝廷禄米和身家性命打算呢!往白了说,那帮人是不希望自己的权力受到制衡,更不希望皇帝有自己的力量。
现在,崇祯可是真的有些后悔了,当初就不应该脑子一热,被外朝那帮人捧得摸不着北,硬生生的把东厂和锦衣卫给削弱掉,不然,凭着皇兄留下的厂卫力量,外朝敢如此欺君吗?!
世上没有后悔药,祖宗不会无缘无故设立厂卫的,肯定有原因在内。恨只恨自己太过年轻,太容易上外朝那帮东林党的当,现在,也只能哑巴吞黄莲有苦说不出了。
本以为更换了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台宪科道要员,朝臣们感到害怕,就会主动歇手了,还些权力给皇帝,至少,不应该老是对皇帝的作为指三说四。事情也是如崇祯所希望的,打魏国相被罢职后,外朝对内臣监军这事上的风潮倒是淡了下来,毕竟当个官不容易,谁也不想真的激怒皇帝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官给丢了。
不想太监王坤不知道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奏上一本,明指上届新科状元、翰林院修撰陈于泰盗窃科名,时主考官,前首辅周延儒有弊。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原本还算平静的外朝一下哗然起来,他们可不管王坤所奏是否属实,他们只知道一个阉寺竟敢攻击国家首辅起来!
不管这首辅是前任还是现任,是否有罪,他们都不理会,他们只知道绝不能让阉寺攻击,否则不又是一个魏忠贤吗!更何况周延儒虽罢了首辅,但仍是朝廷的东阁大学士,更是天下东林党人的领袖,攻击他,就是攻击朝廷,攻击东林党!
是可忍孰不可忍,朝野遍是东林党人,就是首辅温体仁也不敢轻易与他们碰撞,王坤一个内廷的太监如何能捅这马蜂窝。
在东林党人,周延儒亲信何如宠、吴宗达、郑以伟等人的授意下,百官开始上疏参劾,不过并不是弹劾王坤,因为这事明眼人心中都有数,周延儒当初确是舞弊的,若是纠缠这件事,不管最后是否胜利,对周延儒,对东林党的名声都不是太好,因此他们选择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继续指责内臣监军,逼迫皇帝向外朝低头,重惩那胆大妄为的太监王坤!
东林党羽满天下,一时间,指责内臣监军有违祖制的奏疏堆满了通政司,声势与先前吏科都给事中魏国相一人上书相比,可是大得不能再大。内廷那边也是同仇敌忾,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权,皇帝的权力削弱,便是他们的权力削弱,何况内臣监军这块肥肉实在是太肥,大太监们哪个没有亲信派出监军,哪个没有得了好处,因此在王德化、王承恩等司礼监大佬的授意下,内廷各衙门迅速开始回击,闹得是不可开交,以致于整个京城现在谈论得都是这事。那会馆的士子们如果聚在一起,不骂上内廷几句那就万不是大明的忠臣义子,沿着北京城走一圈,有胆大的甚至是在说皇帝昏庸,要重演前朝阉党祸国旧事。更有那科道的年轻言官嚷着要学东林先贤杨涟,以死谏言!
内外两朝如此水火不相容,崇祯是又气又急,一上殿,下面就全是指责内臣监军的,以致于军机大事倒没人和他这皇帝说了。指望温体这首辅把这股风潮压下去,奈何温体仁独木难支,能够保持沉默就算不错了,真万一连温体仁这首辅都向东林党低头,那这事还真不是他这皇帝能够做得了主的了。
浑帐,浑帐!谁给了外朝这嚣张的胆气!是谁允许他们如此欺朕的,他们眼里还有朕这皇帝吗!哼,如外朝这气焰不打下去,朕这皇帝还怎么当!
崇祯怒不可遏,可他知道自己是绝对孤立,是皇帝一人对满朝文武,怎么打?总不能斩尽杀绝吧,不说自己有没有这个斩尽杀绝的能力,就是有,也行不得啊,这大明内忧外患的,还得指着他们办事呢。
正烦躁间,却来了好事,派出的太监给他作脸,弄出个案子来,使崇祯更认定派内臣监军是高招,也使他战胜外臣的信心大增。
好,既然你们要朕见百官,那朕就见!
崇祯决定舌战群儒,让外朝好好丢回脸,也让自己这皇帝真正当得像个样。传下旨意,要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一律上文华殿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