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复明反清 > 第三十四章 金榜题名

第三十四章 金榜题名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复明反清 !

    康熙坐在龙椅上翻着由西方传来了一本数学理论,他作为这个时代最早接触西方科技的人,对于西方的文化同样有着极深的兴趣。他觉得西方文化有着完全不输于东方文化的水平,认为自幼学习东方文化的汉人已经很恐怖了,如果在让他们接触到西方文化,增长自己的见识,对于他的统治会有很不利的影响。所以他限制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尤其是枪械炮弹,这个能够动摇满清骑射传统的利器。

    所以他情愿把这些西方的科技文化当成了自己的玩具,也不让它传播出去,让汉人学习。

    便在他看的津津有味的时候,余光突然发现备受他看好的诸葛正正趴在案桌上呼呼大睡,眼珠子都惊讶的瞪了出来,隐隐生怒,心道:“这个诸葛正好是狂妄,敢如此藐视庄严的殿试?”

    他对着身旁的太监一阵耳语,让他将李翔的试卷拿去给他,想看看到底他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

    康熙接过太监递来的试卷,看着寥寥数字,心头冷笑,中国治水农耕已有四千年的历史,史上的治水心得,随随便便都能写一本书。只凭这点字,便想治理水患,解决收成低下的弊端?

    他一脸的不信,但随着一字一句的读下去,双眼渐渐充满了凝重,不可思议。

    这类似于歌谣的东西,一字一句,竟然是至理名言,短短几百字的东西,包含了耕种要诀,治水防旱防沙等等诀窍。以精短的词语,变成了一首字字珠玑的歌谣,实在太让人惊讶了。

    康熙重视农耕,那是国家的命脉,他虽然没有下过地,更没有种过田,但是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有过了解。他不能确定李翔写的全对,但根据他脑海中的知识,却觉得字字在理。

    尤其是后面关于植树抗洪治沙的,比起年年拨款修理堤坝,不如将水患消除与无形之中,利用树木来防止水土流失,控制减轻水患的发生。这比挖水渠,修堤坝更要看的长远高明。

    康熙不得不承认,李翔所写的这短短的几百字,给了他莫大的震撼,这种感觉他这一生都极少遇到。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这种农谚歌谣并非是胡乱编就,而是后人浓缩了几千年农耕技巧以及治水防沙防旱防涝的心得经验谈,被有心人编撰成歌谣。在农民百姓人人传唱的后世,自然不算什么。可在这尚未出现的古代,便如宝典一般珍贵了。

    康熙往下看去,看着第二题眉宇间更是有着说不出的惊叹,他出题考的是实际,都是根据现实演变来的,这第二题半真半假,虽没有指名道姓,但暗地里却根据当前的情况,表示三藩叛乱,应该如何因对。

    李翔写的便是根据历史上康熙与满朝文武商议的战术,分化诱惑,逐个击破,以拉拢为主,攻打为辅,先放任最强力的吴三桂,将随他反叛的枝叶斩断,让他孤掌难鸣,在以全国之力,对抗吴三桂一地。

    反正这个战术到后来都是纳兰明珠、索尔图这类人想出来的,李翔也不怕提前说出来。今时不同往日,历史上没有他的出现,这个战术取得了奇效,现在他出现了,如此战术还能取到相应的成果?

    康熙面对这足以打动他的战术策略,久久说不出话来,让太监将试卷送了回去,已经完全改变了心中想法,暗忖:“并非是他藐视殿试,而是对于他而言,自己出的题目实在太小儿科了,他的干略只怕会凌驾此次殿试的所有人之上,只是这字……”

    科举考试,对书法很讲究的,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李翔睡的香甜,对于这些全无察觉。

    日暮来临,李翔他们在礼部的引领下离开了皇宫。

    对于李翔在考场上睡着一事,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报以了幸灾乐祸的表情,觉得少了一个强敌,高中的可能性越大了。

    却不知道李翔对此毫不在意,他根本无心考什么状元,只要能够中进士足以。他自信写的不错,只需鳌拜推波助澜一下,考个进士因是不难。所以全无心理负担,过着如常日子。

    阅卷日。

    康熙将读卷管的品论都是收集起来,依照惯例殿试考试将有八名读卷官读卷,这八名读卷官都是当世显赫的人物。他们轮流阅卷,根据内容,写下各自的评分,加“○”、“△”、“\”、“1”、“×”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份考卷进呈皇帝,让皇上从中挑选出状元榜眼探花。

    康熙看着面前的十份试卷,一一阅读。各有所长,但与李翔的答案相比,显然要差一个档次。尤其是治水上,大多都是老生常谈,重治,那有李翔的特立独行,以防为主。等水患来了在治,哪有事先防范更加重要?

    康熙毫不犹豫的提笔在金榜状元下面挥笔写下了诸葛正三个字,接下来的探花、榜眼让他犹豫了片刻,最后写下蔡启僔、孙在丰两人的名字,让人将金榜发放下去。

    读卷官见状元竟然是没有进入初选的诸葛正,各自愕然。

    康熙道:“朕择人才,以干略为主,何必拘于书法?”

    读卷官也无话可说,李翔的评分全部是“△”,便是因为书法的不足,而扣分的。

    金榜随即发下,立刻引起了轰动。

    李翔得到报喜,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可思议的心道:“怎么混成状元郎了?这状元也太好当了吧!”

    他这么想其实大错特错了,科举取士,便如文人的战场,很多人考了一辈子,满头白发的时候,还是一个童生。他是因为鳌拜专权,让他渡过了最难的关卡,让他这个近乎文盲的人,混上了会元。

    殿试考的是真才实学,李翔脑中有多了这个时代四百年的知识,论实学并不输于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拔得头筹,一举夺魁,也不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