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二十五章 草船借箭个人版

第二十五章 草船借箭个人版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百度宅男当崇祯 !

    [[[CPU:://file2./er/20109/30/1705845634214440277871345513881.jg]]]

    (图为明朝万历年间头盔与盔甲复原图)

    崇祯元年。

    二月十八日。

    晴,风和日丽。

    十七日皇帝命袁崇焕和孙承宗商讨“防箭衣”。一夜制成试穿。

    皇城校场。

    杨改革惊讶于袁崇焕和孙承宗的“效率”,昨天才讨论,今天就有了成品了,这速度,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网购”也没这样快吧。

    “袁爱卿,你的这‘防箭衣’怎么如此之快就制好了?”

    “启禀陛下,臣这件‘防箭衣’是臣上阵所穿之物,昨日听得皇帝提起,所以,就在此物的基础上,加了些东西,就成了今日的‘防箭衣’。”说完,袁崇焕又奉上自己的“防箭衣”。

    这件“防箭衣”,在外面看,不知道是什么制作的,不过看袁崇焕双手拿着都不怎么吃力,不怎么重,应该不是铁质的。又看外面似乎软绵绵的,里面估计是套了棉甲的。面子是绸缎做的。很光鲜。

    “袁爱卿,说说你这‘防箭衣’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杨改革最关心的就是这个。

    野猪皮很大一部分杀伤都是依靠弓箭的威力杀伤的。

    根据历史记载。袁崇焕在广渠门之战的时候。身中数箭,两肋如猬。既然用到了“如猬”这个词,就算夸张了一点,但是也可以肯定,身上的箭肯定不少的,而且箭还肯定在袁崇焕身上的。野猪皮们一看到这是个大官,肯定拼命的朝他射,结果箭全部射在了袁崇焕身上。

    当时的场面肯定很搞笑和血腥。一群野猪皮朝袁崇焕射箭,袁崇焕身中数箭,身上像个刺猬一般,箭都“挂”在身上,但是一点事也没有,依然指挥作战,这肯定让那些射箭的人目瞪口呆,感觉到恐惧,于是,后金败了。

    当然,这是猜测,可以肯定的是,袁崇焕敢打仗,敢玩命,不怕死这绝对是真的,敢用人体吸引弓箭的攻击,绝对不是一般人办得到的。

    广渠门之战打了八个小时,才结束,也可以肯定,袁崇焕的“重甲”,肯定也不会很重,要不然,他一个文人穿着,估计也坚持不了那样久,肯定会被压垮。这样,广渠门之战就不会是明朝小赢一把了。

    “启禀陛下,臣这件‘防箭衣’,外面用绸缎做面子,胸、背要害部位用锁子甲再罩一层,用棉布包裹,外罩丝绸。然后里面依次是丝绸一层,皮甲一层,丝绸再一层,再里面又棉甲是一层,再是丝绸一层,再用绸缎做里子……这‘防箭衣’算是成了,不过臣上战场的时候,还贴身穿上棉衣棉裤,再用丝绸做的衣服罩住,这才敢上战场。”

    袁崇焕说道这里,原本有些慷慨激昂的气势一下就变焉了,脸红。穿成这样才敢上战场,说出去多丢人。

    杨改革亲口听袁崇焕解释这“防箭衣”的制作方法。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战场上,被抵近攻击的袁崇焕身上能“带着”那样多的箭了。

    整个就是一个“草船借箭”的个人版。

    这“防箭衣”确实也是牛B。要害部位用锁子甲外罩,然后是皮甲,内部是棉甲,中间都用丝绸隔开。估计也只有这样多层的甲,这样多层的丝绸,才能让箭“挂”在身上。也只能这样,才能让袁崇焕这个文人在战场上身中数箭而没一点事。

    杨改革心里想到:看来这次收获不小,找袁崇焕做“防箭衣”是没错的,接下来就该是要推广这种“防箭衣”了。

    “袁爱卿,真是好胆。敢在这乱军之中搏杀拼命,不简单啊!”杨改革可是真心诚意的称赞袁崇焕了。

    “谢陛下夸赞,臣不敢当。”袁崇焕鞠了个躬。表示感谢。心里美美的,得皇帝一声赞美可不简单。

    ……

    “孙师傅,你说说,这种‘防箭衣’的效果如何?”杨改革看到孙承宗望着自己。觉得该让孙承宗出出主意。

    “启禀陛下,其实,用丝绸防御弓箭的伤害,古已有之,在我大明之前,据说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打仗的时候就用数层丝绸缠裹身体的要害部位,为的就是防御弓箭的伤害。”

    孙承宗不愧是饱学之士,一番话,引古论今,说得头头是道。

    “真的?古代就这种技术了?”杨改革又诧异了一把,明朝的古代,至少也是元朝了。元代以前就有“防箭衣”?

    “启禀陛下,是的。古语说,‘强弩之末,难穿鲁缟’,说的就是这丝绸防御弓箭的伤害有特效,据说,因为丝绸柔韧和箭头一起进到肉里,战后非致命地方拔箭的时候容易的多,相反皮甲和铁甲都没有这个优点。”孙承宗不紧不慢的说道。

    ……

    袁崇焕也奏到:“启禀陛下,孙大人说的极是,这丝绸防御弓箭伤害有特效。臣就是看了古书,得了丝绸能防御弓箭伤害的秘密,才在我朝棉甲的基础上再多加了几层丝绸,这才敢上战场的,否则,臣一文人,如何有胆量上战场?”

    “这……”杨改革终于明白,这古代,明朝的古代以前就知道用丝绸防御弓箭的知识了。那样不是说,自己要制这“防箭衣”,其实就是在现有的明军“棉甲”基础上多加几层丝绸就可以了?做成锦甲,既轻便又有效?

    想到这里,杨改革觉得这是一个死胡同,丝绸多贵,那是普通人能穿得起的吗?所以,这防箭衣,也就高级将军穿一穿。普通的士卒,估计是没有那个“本钱”穿“防箭衣”了。

    想到这里,杨改革觉得很失败,郁闷。一个研究的项目失败了。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自己以后和野猪皮干架,可以多穿“很多层”的丝绸做的战袍,这样既轻便,又能有效的防御弓箭的伤害。

    杨改革看着这件“防箭衣”,也有了一丝的明悟!“重甲”,按照普通人的想当然,盔甲应该越重(zng)越好。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防御。其实,袁崇焕的“重甲”,应该读作“ng”第二声,【虫字音】。这样,就能很好的解释袁崇焕“奈有重ng甲不透”,有数层“甲”组成的盔甲,当然可以用“重ng”字。也就是说,可能是某个战场记录员玩了个文字游戏,字同,音义不同。重(zng)字和重(ng)字的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但是写法一样,这样一来,别人还以为袁崇焕穿着很重很重的盔甲才没被很多箭射死。突出了袁崇焕的高大形象。实际上呢,袁崇焕锁子甲(部分),棉甲,皮甲,丝绸,棉内衣等等用了很多层,这样轻便又有效,这才在战场上无事,也才能穿那样久。而且这样写也没错,某记录员得意的说道:“我记录的本来就是重(ng)甲,你们偏要读成重(zng)甲,关我什么事。”

    一桩历史疑案,就这样被杨改革破解了。杨改革心中得意的想:难道我有做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的潜力?哈哈!

    接下来的事就很是无味了。用个木头梆子穿上这“防箭衣”,“咄咄”的射了很多箭,把这件“防箭衣”射得跟刺猬没两样了才罢手,掀开里面一看,木头梆子还算基本完好,几乎没有受到什么伤害,只有零星的几箭对木头梆子“蹭”了点皮。

    箭,倒是全部挂在“防箭衣”上面了。

    古有草船借箭,今有人体借箭。杨改革苦笑不已。

    【对于防箭衣,本人也没试过,只是根据“历史”进行推测而已,切勿模仿,后果自负。】

    ……

    搞完了防箭衣,杨改革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给大明朝的将士全体都配这样一个防箭衣,杨改革觉得自己会当裤子。放弃了,觉得又是对大明将士的不负责。又想想,现在那些大明将士,都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自己给他们装备丝绸锦甲,估摸着不要穿到身上就换酒喝了。

    杨改革够郁闷。

    又想起宫外还有个俏丽的美眉,想起那白皙嫩滑的小手,心中一动,决定去宫外一趟,顺便去看看玻璃搞得如何了。自己的钱袋子,已经是越来越瘪了。再过段日子还没进项,就要成“小瘪三”了。

    想到了就去做。

    杨改革带上王承恩,扮成公子哥,王承恩依旧是管家模样。大摇大摆的就出了紫禁城。直奔琉璃厂。

    【另外,感谢起点给我做的封面,正在为封面发愁。看着好熟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