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残明 !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个儿子,和多尔衮、多铎同一个母亲。皇太极死后,三兄弟拧成一股绳,打压其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扶植小皇帝顺治登基(顺治是皇太极的儿子),多尔衮以叔父摄政王的身份独揽大权,成了满清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坐镇中枢,阿济格和多铎在外统领大军,东征西讨,威名赫赫。
阿济格骁勇善战,算是满清开国名将,但平心而论,比多铎还是逊了一筹。他姓格粗鲁浮躁,属于夏侯惇类型的猛将,指挥具体战役,甚至赤膊上阵,冲阵溃军都没有问题,担任一个方面的统帅时,就缺了点战略眼光。
但是多尔衮初掌大权,兵权交给谁都不放心,只能信任他和多铎,阿济格就成了西路清军的统帅,一路追杀李自成进入湖广。
因为在陕西之战中贻误战机,使得李自成基本完整地跳出包围圈,阿济格受到了多尔衮严厉的斥责。(他负责攻打陕北,半路上心血来潮,转到鄂尔多斯去抢马。)
被弟弟在上谕里一顿臭骂(他比多尔衮大七岁),阿济格的面子实在下不来,只好拿李自成出气,一路穷追猛打,从陕西到河南,从河南到湖广,再从湖广到江西,八战八捷,打得李自成望风而逃,溃不成军。
李自成刚刚占领武昌,阿济格追着脚后跟就到了,刘宗敏、田见秀等领兵出城迎战,毫无悬念地被清军击败,大顺军只好放弃武昌府,沿长江沿岸向东撤退,部队也渐渐被打散了……
逃经崇阳的溃兵难民越来越多,李自成撤出武昌府后,荆州府和黄州府相继被清军占领,这两地的军民百姓也加入了逃难的队伍。
堵胤锡趁机收拢百姓败兵,左良玉麾下的人马太多,有些没跟上大部队的,经过崇阳的时候也被他收编。
这些人汪克凡一个不要,只挑了些工匠和典吏皂隶,军营里离不开各种工匠,刚刚成立的审案局人手不足,这几十名典吏皂隶可以应急。
不过四五天的工夫,堵胤锡手下就收拢了几千人,终于决定离开崇阳,临走的时候,汪克凡前去送行。
“游公此去前路艰辛,务必保重!”
“云台直面强敌,独留险境,也要千万小心,有什么难处一定要告诉我。”
“游公放心,若崇阳之事不可为,晚生自会投奔常德……”
两人互道珍重,汪克凡又叫过一名新投奔的秀才,参见堵胤锡。
这秀才姓滕,名梓森,字双林,三十多岁的年纪,家里是通城县里数得着的大户,堵胤锡见他谈吐不凡,当场越俎代庖,授了滕双林一个把总的职位。(堵胤锡除了提督学政之外,还兼着湖广按察司副使,这么做不算过分。)
堵胤锡走了好久,滕双林却好像乐昏了头,一直笑得合不拢嘴,没心没肺的样子。
“我这次来崇阳只是顺路看看,看看罢了,没想到却得了个官身!”滕双林拍着吕仁青的肩膀,感慨万千:“不怕仁青贤弟笑话,愚兄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后面却蹉跎了整整二十年,七次秋试啊,七次秋试都名落孙山,功名利禄上的心思早就淡了……”
他口口声声淡薄功名,却分明是得意忘形,吕仁青也是秀才出身,没有得到汪克凡的引荐,心里酸溜溜的。
“双林兄为人稳重,定能得到堵老宗师重用,将来前程似锦。”吕仁青的客套话皮里阳秋,不怀好意。
滕双林的年龄虽然大了十几岁,谈吐间却谈不上稳重,不过是个科场失意,自高自大的狂狷书生罢了,当着汪克凡的面说他会被堵胤锡重用,前程似锦云云,更是有意撩拨,上眼药了。
“哪里,哪里!”
滕双林却好像没有听出来,笑呵呵地说道:“愚兄并非趋炎附势之徒,本不想来见堵老宗师,但云台再三相邀,才顺路来看看,若是不入老宗师法眼,这辈子就做个乡野村夫,逍遥自在……”
吕仁青对他更看轻了几分,这滕双林明显是个肤浅之辈,被两句奉承话一捧,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只得了个把总就自抬身价,俨然和汪克凡平起平坐的口气,若是碰上心胸狭隘的,已经大大地得罪了人。
汪克凡却并不在意:“咱们去看看逃难的百姓,给他们准备些饭食。仁青,你去安排一下,简单些!明白吗?要简单些,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他的口气有些异样,吕仁青不由得心中一凛。
简单些,尽量简单些!刚刚加入恭义营的时候,汪克凡就说过类似的话,军营里一切直来直去,人际关系要尽量简单化。看来,自己的一点小肚鸡肠全被汪克凡看透了,他不敢再多说什么,应了一声匆匆而去。
汪克凡,滕双林,一起向东门外的粥棚走去,几名亲兵跟在后面,刚刚加入恭义营的黑鱼和花小弟也在其中。
东门外正在大兴土木,加固城防。隽水河与长江相连,无论是大顺军还是清军,都有可能从水路攻打崇阳,这里的地形和西门不同,码头离城墙太近,又不能轻易拆除放弃,只好在城外修筑了两座土台月城,作为东门的屏障。
与恭义营平常修筑的营寨相比,这两座月城更加敦实坚固,施工量也大得多,工地上热火朝天,除了恭义营的士兵和青壮,还有数百名难民一起干活。
前些曰子大量屯粮,崇阳现在最不缺的就是粮食,汪克凡却精打细算,干活的难民可以吃到干饭,其他的只能领到一碗稀粥,吃不饱,饿不死。好在现在不是荒年,这些难民在崇阳休息一下,基本上都会继续向南走,离战乱尽量远一点。
粥棚外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吕仁青却迟迟没来,当他终于带着几名斯养抬着粥桶出现,在难民中立刻引起了一阵搔乱。
刚才还算整齐的队伍突然乱了,有第一个人夹队,其他的人立刻跟了上去,转眼间就挤成了一大团,对骂,推搡,拳脚相加……
青壮衙役提着棍棒铁尺上来维持秩序,难民们呼啦一下散开了,闪出一个十六七岁的瘦弱少年,鼻青脸肿,嘴角带血,手里死死抱着一个破碗,眼神怯怯地看着衙役,却舍不得离开粥棚太远。
几名斯养抬着粥桶到了跟前,那少年闻到米粥的香味,干瘦的喉结猛动了几下,转身向桌子前面奔去,一看就是饿得狠了。但在这个时候,其他的难民也争着冲上来了,那少年身子单薄,被个胖子一下撞倒,手里的破碗摔得粉碎,没了吃饭的家伙。
人多粥少,转眼就光,他捧着破碗碎片眼睁睁地看着,直到最后一只粥桶被翻个底朝天,最后一滴米汤被别人接走,才颓然坐在地上,木呆呆地发愣。
几个和他穿着类似的难民都打到了米粥,故意来到他的身旁,举着碗滋溜滋溜地喝得山响,嘻嘻哈哈地嘲笑着他。那个撞倒他的胖子衣着富贵,竟然也与这几个难民相识,对那少年骂了几句,转身向汪克凡走来。
“尊驾是本地的守戎么,尊姓上下怎么称呼啊?”
守戎,是守备的别称,这胖子能一眼看出汪克凡的品阶,看样子也是官场中人。
上下,是问人的名字,古代的书信文章都是竖行,名字上下而书,所以有这个雅称。古人的名字只有长辈和上司能叫,陌生人之间直呼大名是无礼的行为,这胖子虽然还算客气,但上来就问汪克凡的名字,隐隐带着一股居高临下的倨傲。
“本守备姓汪,三点水的汪,不知阁下是……”汪克凡上下打量着他,这胖子白面无须,衣着富贵,只是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土,看来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
那胖子呵呵一笑,嗓音尖利:“咱家也姓王,不过没有那三点水,单名一个洲字,一向在楚王府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