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第219章 心思

第219章 心思

作者:吃睡一条龙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 !

    过年后, 沪上迎来一次吓死人的涨价潮。

    就在过年前的一个星期, 在市区的小菜场里5块钱可以买到4斤2两鸡蛋,还是不要票的高价蛋,而过完年, 也就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这5块钱就只能买到3斤半的鸡蛋了!

    不止鸡蛋, 肉面大米,还有各种日用品,不管是要票的还是不要票的, 老百姓吃穿住用的方方面面, 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涨价了!阿拉们向来就精打细算,见状立马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这一算可好——我的个妈呀,家里的开销至少得跟着涨两成好伐!

    于是阿拉们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

    这种情势下,国营的小菜场和大小商店的门口又再次出现了结账的长队排成长龙的景象。谁叫要票的平价商品比不要票的议价商品涨价涨得少多了!

    初八早晨,天色刚亮, 龙泉里那能过小汽车的宽阔弄堂就热闹起来了。家住8号的老王人在市三百上班, 邻居们从他那里得到了百货公司的内部消息——三百的水果柜台今早会有不要票的新疆甜瓜卖,价格还很便宜,一斤才3毛5,比市价的5毛便宜3成呢!

    知道有这样的好事后,邻居们自然就约好要一起去三百买甜瓜了。

    陶小霜也起了个大早,她带着两个儿子和徐阿婆还有二舅妈一起加入了这一群至少一人提拎着两个菜篮子的阿婆姆妈。

    回来前,她刚在香港的发廊里烫了梨花卷, 这时图方便,她把头发扎成了两个麻花辫子,整个人素面朝天,穿了一身蓝碎花的小棉袄,看着最多就20出头的年纪,任谁来看都是一个清水出芙蓉般的漂亮姑娘,哪里像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徐姐姐,你家小霜这样走出去,活脱脱是孙瑟和陶笙的姐姐嘛!”和徐阿婆关系不错的张家阿婆看着正墩身给两个儿子解释为什么要早起去排队的陶小霜,不由得这样说道。

    “我家小霜的长相是显小。”徐阿婆笑呵呵地回答。

    张阿婆又看了看,陶小霜正好侧对着她,那一张小小的瓜子脸上,皮肤雪白而紧绷,一对秀眉之下是杏眼俏鼻,两片红润的嘴唇正一开一合的和儿子说着话,那圆润小巧的下巴从侧面看着翘翘的。这姑娘长得可真好,张阿婆点点头:“是显小,我看呀——你的那两个孙子迎国迎泰现在看着都像她哥了!”

    “我看也像。”徐阿婆笑着直点头。

    陶小霜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变成迎国迎泰的妹妹了,她正和两个好奇宝宝解释为什么他们要起个大早去排队买东西——

    “因为卖得便宜呀。”

    “可是为什么要买便宜的东西?爸爸说过的,一分钱一分货,便宜货不好用的!”孙瑟一边眨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一边问道。

    拎着一个小篮子站在哥哥身边的陶笙本来对这个事不感兴趣的,他好奇地转动小脑袋左右四顾,直到听到哥哥提到了爸爸说的话,他才转头看向了陶小霜,“妈妈,我也听到的,爸爸还说了——我们家的药坊不卖便宜货,要卖就卖好东西。”

    两个儿子又用好记性来断章取义了,陶小霜想了想,才道:“便宜也分好多种的,有的好,有的不好,你爸爸说药坊不卖便宜货是因为药材便宜了,质量就会不好,而今天我们去买甜瓜就是好的便宜——三百进多了瓜,怕坏掉,甜瓜坏得很快的,所以才要便宜卖。”

    “哦”,孙瑟和陶笙听明白了,“妈妈,我懂了。”孙瑟点了点小脑袋,陶笙则举起了小篮子,“妈妈,为什么我和哥哥的篮子只有这么大!甜瓜也分大人和小孩吗?”所以大人们提的篮子比他们的大那么多!

    孙瑟低头看看自己拎的篮子,确实好小,比妈妈她们的小了好多,这样想着,他就抬头和弟弟一起用好奇的眼神看着陶小霜。

    好吧,十万个为什么的解答时间又开始了!

    陶小霜舔舔嘴唇,谁说孩子聪明好问是好事的,让那谁自己生两个好奇宝宝去!

    一边腹诽,她一边笑着对两个儿子道:“妈妈都说渴了,嘴巴要休息一下,所以这个问题,你们过去问曾奶奶好伐?”

    “好!”孙瑟陶笙一起点头,然后孙瑟道:“妈妈渴了,要记得喝包包里的水。”

    脾气急躁些的陶笙则伸出小手去摸挂在陶小霜腰侧的牛皮挎包,“妈妈,我来拿水。”

    儿子怎么能这么乖呀!

    陶小霜的心里像喝了蜜似的甜,几口白开水都喝出了蜂蜜味。

    人到齐后,就开始出发了。直到走到了公交车站,徐阿婆才和两个好奇的曾外孙解释清楚了甜瓜为什么会长得有大有小。

    上了公交,先上的张阿婆占到了两个位子,叫徐阿婆过去一起坐了,陶小霜和二舅妈则牵着双胞胎坐到了车子的最后面。

    坐下后,彭苗道:“小霜,今天去杨浦买甜瓜其实有我和你阿婆就行了。你最近那么忙,留在家里等着吃甜瓜就好了。”

    陶小霜摇摇头,“最近确实很忙,可我在家里一连坐了好几天,想出来走走了。”她说着伸手按着后颈,扭了扭脖子,“感觉人都坐僵了。”

    为了保持和深圳还有香港的联系,陶小霜和孙齐圣早在3年前就买了一个长波发报机放在25号。

    “那是该出来走走。”彭苗又问道,“对了,大圣这一次怎么走得这么急。”

    陶小霜笑着道:“药坊需要的新地皮终于谈下来了,大圣赶去签字了。”

    “这可是大好事!”彭苗笑着直点头,心里很是为侄女和侄女婿高兴。

    “对呀!”能把新地皮谈下来,陶小霜也很高兴。

    因为北角药坊的兴起,原本半废旧的仓库区域居然变成了块热地皮,那家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为此简直要悔青了肚皮!

    北角药坊所占的那片仓库区,陶小霜夫妻以115万的价格租赁了20年。当时,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还觉得这次可是遇到两个傻子了!

    结果药坊一开张就客似云来,那两个傻子光第1年就赚了不止115万。而剩余的仓库区,按照双方的协议,海运公司还必须优先租赁给陶小霜和孙齐圣,租赁价格也有限制——最高只能比湾仔码头那边的仓库高两成。

    这一条合约在当时可是让陶小霜和孙齐圣坐实了傻子的名头——租都租不出去的破烂仓库,他们倒好,抢着租不说,还要主动提价租!

    海运公司的几个老板当时心里有多乐,后来就有多气:药坊火了,剩余的仓库区跟着也火了,可按照协议,他们还得便宜地租给‘那两个傻子’!

    真是谁傻谁知道!丢人丢大了!

    所以,当陶小霜和孙齐圣提出要长租下剩余的仓库改建成药坊的E区和F区时——剩余的仓库,两人和海运公司的协议里是注明了只能用于仓储的。海运公司的老板们觉得他们‘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向两人提出了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1000万租20年或者药坊15%的股份。

    这么离谱,陶小霜和孙齐圣自然没有答应,两方陷入了僵持,谈判一直再进行,但也一直没有任何进展,直到82年年底,那家海运公司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谈判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这些前情说来实在繁复,估计二舅妈也不会有兴趣,陶小霜也没细说,她把话题转向了竟龄。

    前面不远处,隔了两排座椅的位置上,住在程家楼下的张惠和女儿何秀英隐隐约约地听着陶小霜和彭苗的谈话声。

    何秀英年前刚结了婚,听了一会,她凑到张惠的耳边,笑着嘀咕道:“妈,你说这程家人怪不怪,家里都这么有钱了,还跟我们一起去买便宜水果,简直稀奇了!”

    “哎呀——”

    张惠紧张地看了下前面,徐阿婆就坐在往前数两排的座位上,她又转头去看了一眼后面。见徐阿婆和陶小霜两人似乎都没听见,她才放松地吁了口气。

    吁完,张惠凑到女儿耳边,小声道:“人家前后坐着了,你就少说两句好伐!”

    何秀英撇撇嘴,没说话。

    张惠见状又道:“别的先不说,那纸尿布你还要不要买,要是得罪了程家,你以后上哪买去。”

    “华侨商店不就有吗?”何秀英还嘴硬。

    “华侨券呢——你有吗?”

    何秀英不说话了。

    张惠在心里叹了口气,都结婚了,女儿还是忘不了那个孙佰岁……

    何秀英那话虽然是她在迁怒,但真说起来,她的话其实也没错——以程家和孙家现在的经济条件,别说甜瓜正价也才5毛一斤,就是1块5一斤,他们也买得起。

    自从开始香港上海两头跑后,只要回了上海,陶小霜就会在二舅家里搭伙,或早饭或午饭晚饭,她和孙齐圣还有双胞胎每天至少会在12号吃上一顿饭,借着给伙食费的名头,陶小霜每年都会往二舅家里补贴两三千块钱。

    两三千块钱,搁在这时的上海那是天大的一笔巨款了。

    在12号,工资最高的那个人是二舅妈,她一个月的工资加奖金有95块钱,而最低的人是潘颖,她在舞蹈团里能拿65块。再加上徐阿婆的每个月退休金58块钱,二舅家一家7口每个月的总收入刚刚400块出头,7个人一年的总收入加在一起也没到5000块钱。

    陶小霜这一补贴,等于一口气就给二舅家涨了一半的年收入。

    但她给得多吗?

    ——还真不多!

    老实说,要不是很清楚每年给两三千块的补贴已经是二舅和二舅妈能接受的极限了,陶小霜还想每年补贴他们两三万了!

    要知道在香港那边,光是雇佣玛利亚和杰西卡,还有司机老张,她和孙齐圣每月就得开出8000港币的人工,每个月只这份开销,换算成人民币就差不多5000块钱了!

    可帐不能这么算,至少程谷华夫妇从来没这么算过。

    程谷华和彭苗的想法很简单——

    当年妹妹谷霞没办法把侄女带在身边,小霜才来了自家。那些年自己夫妻俩要三班倒的上班,家里的大事小事几乎都是老母亲在管在忙,侄女小霜其实也是她一手带大的。

    小霜这孩子,因为父母的缘故,从小就特别懂事,很小就开始帮着她阿婆忙家事做家务活。

    另外,作为家里年纪最大的孩子,侄女小霜打小就是一副长姐的架势,家里的3个小鬼头要是听话,她就会带着他们去弄堂或者街上玩,要是不听话,她就会告诉她阿婆和自己夫妻俩,要求罚他们在家里做家务什么的……

    等到年纪最小的采红也要上小学时,这3个小鬼头全都成了侄女小霜的跟屁虫,有侄女管着3个孩子,真是不知道给自己夫妻俩省了多少事。

    仔细想一想,程谷华和彭苗觉得家里有侄女小霜在,这么多年里没多负担,反而是轻松了不少,所以陶小霜给的这份补贴两人打心眼里觉得受之有愧,要不是徐阿婆和程谷霞都劝他们收下这钱,他们是真不好意思收的。

    对于这么‘固执’的二舅和二舅妈,陶小霜感觉既高兴又无奈,心里却暗下决心,以后要对他们更好才行,好人就该有好报不是吗!

    至于徐阿婆,她见多识广,倒是没这么多顾虑,毕竟连那么神奇的葛根粉和丸药她这老婆子和儿子女儿都吃着用着了,这明面上的两三千钱又算得了什么!

    虽然和药材有关的事一个字都不能和家里说起,但徐阿婆的心里一直觉得,程家能有小霜这个孩子,那是祖上积了八辈子的德才能有的福报!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晚,有些卡文O(∩_∩)O

    结束的时间?其实已经进入结尾倒计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