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夏鼎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摄政君

第一百三十七章 摄政君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夏鼎 !

    殿外正是晴空万里,碧蓝如洗,不时有微风吹动山间丝丝云岚,如风吹鱼鳞,湖影涟漪。

    舜帝携着大禹左手,迈着坚定又轻盈的步伐走进蒲坂城,沿着长阶而上,一直走到殿内。

    此刻,殿前已是朝臣列队,华夏部落联盟中层以上的首领都在殿上等候,小的首领在殿外站立。

    舜帝坐在高台的鹿皮椅上,重瞳散发出一种平静而威严的神情,如同一个巨人在俯视他的子民。

    “拜见舜帝!”

    大禹手执玉圭先俯身跪拜,其他首领也忙跟着跪拜下去。

    这是一种沉默而庄重的礼节,也是对部落联盟盟主的最高敬意。

    舜帝从高台椅子上缓缓站起,一步一步走到大禹身前,用双手将禹的双臂托起,让他起身回话。

    禹将自己数月来长途跋涉,如何攻克雍州,如何智渡黑水,如何战胜共工,一五一十地说了。

    舜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微笑,甚至有时还会打断禹的陈述,追问几个细节。他的头发和胡须虽然已经花白,他的头脑依旧如那潺潺流动的山泉一样清晰。

    等到大禹将此次昆仑之行汇报结束,舜帝正色道:“司空此次跋涉千里,远赴昆仑,生擒共工,平定雍州,真乃我华夏之砥柱,万民之表率!请受我重华一拜!”

    说着,舜帝便弓身弯腰欲向大禹行礼。

    大禹心中惶恐,忙俯身叩首,道:“姒禹何德何能?不过仰仗皋陶、后稷、伯益、应龙等众位首领才能屡渡凶厄,幸不辱使命,岂敢邀功?帝君万万不可如此!”

    舜帝道:“禹,你攘除奸凶,平定西北,乃是顺天利民,为民除害。这一拜乃是替华夏部落联盟的万千黎民所拜,这一受你也是替血染沙场的将士所受!来,请受重华这一拜!”

    舜帝双手相对,稳重如秤,恭敬向禹行礼。

    禹也双手相对,谦恭退让,向舜帝行礼。

    待二人行礼之后,舜帝登上帝君之位,垂拱而坐,神情威严肃穆,颇有天子之威。

    禹拱手问道:“这共工祸乱天下,据险而胁迫天下,如今兵败被俘,不知他与他手下的共工族人如何处置,还请帝君示下!”

    舜帝脸色沉静如水,没有答话,思忖片刻,望向禹身旁的皋陶,道:“皋陶首领,此事你有何看法?”

    皋陶站在大禹右侧,见二人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始终不敢插话。如今见舜帝发问,便上前行礼道:“启禀帝君,微臣以为可效当年四凶之事。”

    舜帝微微皱眉,道:“不知皋陶首领此话怎讲?”

    皋陶捋须道:“昔日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此四子皆凶恶难驯,不通教化。舜帝您在四门接待四方之宾,流放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外族,从此开放四门,百姓都说天下没有恶人了。如今共工逆天而行,据险地而挟持天下,罪不容诛,应流放边地,以戍疆土!”

    舜帝双目如水,却波澜不惊,朝向大禹道:“禹,此事你怎么看?”

    禹拱手道:“帝君,臣以为共工部落世居昆仑边地,虽此次阻挠治水,皆共工之过也,部落族人不可一并波及。臣以为当惩贼酋,不可殃及无辜!”

    舜帝颔首道:“不错!禹的想法和我一样。那就命应龙将共工和逞凶为祸之辈流放幽州之地,严加看管,其他未参与战争的共工族人仍居原地,助你疏浚西北河道,戴罪立功!”

    禹和皋陶皆拱手拜道:“诺!帝君圣明!”

    舜帝笑道:“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说什么圣明不圣明!以后华夏部落联盟还有仰仗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如今年事日高,摄政早已有些力不从心。禹勤敏忠信,仁义明德,正是年富力强,又有治水之功,深得百姓敬服。可他毕竟为政尚浅,诸位首领对理政治国都很有经验,可以畅所欲言,也让他多了解一些治国之法。皋陶、伯益、后稷,你们都先说说看?”

    皋陶躬身一拜,走到殿中,道:“皋陶受帝君命,作士以理华夏之民。臣认为,治理天下只需要记住八个字,‘信其道德,谋明辅和’。”

    禹拱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去做呢?”

    皋陶轻捋长须,道:“慎德修身,远于谋划。九族和睦,群贤辅佐。自迩至遐,由己及人。”

    禹拜谢道:“先生此言,真是金石之语。”

    皋陶道:“哦,还有成就德业,既要知人,又需安民。”

    禹叹息道:“若是如此,恐怕尧帝也会感到困难!知人则智,可合理任人官职;安民则惠,百姓都会爱戴感恩你。如果既有知人之智,又有仁慧之德,又何必忧虑欢兜,何必流放有苗氏,何必害怕巧言谄媚的小人呢?”

    皋陶道:“不错,正是如此。评判一个人的行为要依据九德,评判一个人的言论也要依据道德。”

    皋陶接着说,“首先要从他做事来检验,宽厚威严,柔和坚定,诚实谦恭,善治谨慎,善良刚毅,正直和气,简朴廉洁,刚强踏实,威武忠义,重用拥有这九德的人,便是天下之幸,社稷之福!每天宣扬三德,便家族和睦;每天敬重六德,则邦国振兴;每天教化九德,便有贤才在朝辅佐,百官恭肃谨慎。教化百姓有‘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便是为父亲要仁义,为母亲要慈爱,为兄长要友爱,为弟弟要恭敬,为子孙要孝顺。不要教百姓那些奇技淫巧,为官之人所用非人,便是祸害天下。上天惩罚有罪之人有五刑,分为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五刑又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之理。火克金,故墨刑以变其肉;金克木,故刖刑去其骨节;木克土,故劓刑以去其鼻;土克水,故宫刑以断其邪;水克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五教来教化世人为善,五刑来惩戒世人行恶。明于五刑,以辅五教,便能德化法治,天下太平。”

    禹恭敬拜道:“若依先生之言行事,定有绩行。”

    皋陶拱手回礼道:“皋陶才智浅薄,只是希望有助天下之道罢了。”

    舜帝坐在高台上点点头,望着台下的众人,微笑道:“还有谁对治国有何意见?”

    禹上前拜道:“禹以为,只要为君的人知晓为君之道,为臣的人知道为臣的职务。人人各司其职,那么政事便能得到治理,百姓也能修德善行。”

    舜帝颔首道:“不错!君知君德,臣知臣责,良策不会束之高阁,贤才不会流落田野。凡事多听百姓意见,不固执己见。治理天下不虐待苦寒无助的穷人,不忽视出身低微的贤才。这是尧帝爷当时在位才能看到的太平景象。”

    伯益闻听此言,也上前道:“是啊!尧帝爷德行如日光照耀大地,光辉照亮四方。他圣德英明,文化武治,真是皇天眷顾,让他统治四海,成为华夏部落的共主!”

    禹道:“顺天得福,逆道得凶。这就像如影随形、如声传响一样,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伯益道:“不错!治理天下的人一定要警戒自己,不要违背法度。不要沉迷游乐,放纵自己。任用贤才要用人不疑,铲除奸邪不要犹豫不决!不要违背正道博取百姓赞誉,也不要不顾民怨满足一己私欲。无怠无荒,自然四夷来王。”

    禹也上前道:“臣以为,修德在于理政,理政在于养民。水利、火种、金石、木材、土地、谷物,这是最应该重视治理的六府。教化百姓、发展生产、改善民生,这三事是相辅相成的。这九个方面的事情要安排有序,百姓就欢欣鼓舞、歌功颂德。惩罚督促懒惰的人,鼓励支持勤劳的人,那么百姓就乐而忘劳,不知疲倦。”

    舜帝缓缓起身,长身而立,一双睿智冷静的目光扫视众人,最终望向禹,道:“禹,你讲得对!现在水土平整,万物成长,六府三事治理得很有秩序,万世以后都要仰赖你的大功啊!”

    禹忙俯身跪拜,叩首道:“帝君,臣治水只是尽自己职分而已,岂敢邀功?”

    舜帝道:“禹,你起身过来!我居帝位三十三载,自受尧帝爷帝君之位以来,夙夜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可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理政之事力不从心。常言道,‘天下之位,有德者居之’。你平日勤俭质朴,一心为公,无丝毫倦怠,又平定洪水,铲除共工,正是仁义播于四海,威德传于天下。从今日起,你便总朕师,摄帝君政!”

    禹忙道:“帝君,姒禹才微德薄,恐怕难以胜任摄政君之位,百姓也不会顺从我。我不如皋陶先生德高望重,明法晓政,德泽威名惠及传于万民。帝君,您一定要挂念考虑他呀!他平时一心挂念播种德行,偶尔释怀也在于教化百姓有了成效。他经常口中都谈论教化百姓,心中也是真实为了百姓。您一定要顾念他的大功呀!”

    舜帝望向皋陶,看着这个须发皆白的故友,目光闪动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与愧疚。可他面色依旧不变,如同一个威严的山岳,有着亘古不变的沉稳与定力。

    沉思半晌之后,舜帝走下高台,握着皋陶枯瘦粗糙的手道:“皋陶!如今华夏部落联盟的臣民没有一个敢触犯法纪,这是由于你担任我的士师。你能运用五刑来辅助五教,期望使我华夏部落联盟的政事达到安定。以有刑期于无刑,百姓都能明德守法,那时你的功劳就真的泽被千秋了!”

    皋陶望着眼前同样鬓髪皆白的舜帝,回答道:“舜帝!您继位以来,明察秋毫,勤政爱民。您的德行没有丝毫过错,对臣下要求简洁,治理民众宽宏大量。你要求刑罚不牵连子女后代,奖赏却可以延及后世。你对偶然的过失,再大也给以赦免,对明知故犯的罪恶,再小也处以刑罚。处罚定罪有疑问就从轻发落,奖赏功劳有疑问却从重奖励。与其杀害无辜的人,宁可犯不执行常法的过失:这种上天好生的美德,已经融洽到人民心里,因此,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法纪。”

    舜帝慨叹道:“皋陶呀,你就是我的南风呀!四方听从我的政令,像草木随风而动,这都是你教化法治的功劳啊!”

    皋陶拜道:“臣不敢居功,这都是仰仗舜帝您的德政!”

    然后,舜又转回来对禹说:“来,禹!当年天降洪水来警戒我居安思危,能够言行一致。你治水有功,于民有信,勤劳节俭,又不骄傲自满。你自己不逞能居功,天下便无人敢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功劳。如今天命已在你的身上,你终将升任帝君。我送给你一句话,你一定要时刻铭记。那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还是稽首拜辞,道:“帝君,那就请以枚卜之法,来决定谁来继位吧!”

    舜帝双目如电,显出雷霆之威道:“不,禹,只有你最合适!我们占卜公事,是心有疑虑才占卜。如今我意已定,并且征询众人的意见,都一致赞同。相信鬼神也必定依从,龟筮也必定是吉了。占卜是不会重复出现吉兆的,用不着再卜了。”

    说罢,舜帝阔步走上高台,取出一柄青黑色的玉圭,正色道:“诸君听命!”

    群臣顿时面容严肃,躬身垂首行礼。

    舜帝面容严肃,目含星光,道:“从今日起,禹受帝君玄圭,代摄政王!见玄圭者如见帝君,有违命者,凡我华夏部落之族人,皆可斩之!”

    群臣齐声道:“尊帝君命!”众人声如洪钟,声音在殿内久久回响不息。

    舜帝将玄圭交给跪在地上的禹,禹双手捧起玄圭,缓缓站起身来。

    禹道:“帝君,治水之业,臣蒙皋陶、后稷、伯益、应龙等相助,才略有成效。如今此摄政君之位,禹受之有愧!”

    舜帝道:“禹,万民择之,当仁不让!摄政君不仅是权力,更是责任!你可知我为何赐你玄圭?”

    禹道:“姒禹驽钝,还请帝君明示!”

    舜帝道:“天下洪水滔滔,自尧帝始至今日,华夏部落莫不受此害也。汝继承父业,十三年而不入家门,薄衣食而敬鬼神,卑宫室而沟渠。陆地驾车,水行驭船,泥地乘橇,登山用檋。左手持准绳,右手拿规矩,开辟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个州郡,开通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水、渭水、洛水九条水道,修筑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荥播、荷泽、孟猪、猪野九个大泽的堤坝,勘测汧、壶口、砥柱、太行、西倾、熊耳、墦冢、内方、岷山九座大山。如今九州一统,四海宾服,东至东海,西到流沙,南至三苗,北到幽州,华夏的圣德教化传至四方边陲。禹,这都是你治水之功呀!玄为水德,玉配人德,赐汝玄圭,汝当不负天下之托,不违黎民之望!”

    群臣皆跪请道:“望司空受玄圭,摄华夏之政!”

    舜帝抚着禹的肩膀,道:“摄政君这个担子可不轻,你可一定不能懈怠呀!”

    禹手持玄圭,拱手向舜帝拜道:“姒禹定当不负帝君重托,躬身作则,竭尽全力,以兴华夏!”

    群臣皆俯首称贺。

    正月朔旦,姒禹在尧帝庙受命神宗,率百官就像舜帝当初摄政一样。

    自此,姒禹开始担任摄政君,处理华夏部落联盟日常事务。舜帝也派自己的儿子、契、皋陶、伯益等人继续辅佐他。

    而在这时,三苗动乱的消息从南方传来,很快就传到舜帝和禹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