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三更别回头 > 第21章 狸猫换太子

第21章 狸猫换太子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三更别回头 !

    在北宋代的时候,有一个贫苦的妇人,在孩子十六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紧紧剩下中年妇人张阿秀。张阿秀在丈夫去世以后,靠着给一家酒楼洗碗洗菜赚取一些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除此以外,张阿秀还经常给一个地主做苦工,用来供养自己的儿子读书。

    母子俩相依为命,虽然生活过的清苦,倒也温饱无忧。张阿秀勤劳贤惠,儿子谭东林也十分孝顺,早已懂事的他,也经常帮母亲做一些家务,读书也是十分用功,十六岁就在乡试中拔得了头筹。母子二人,倒也过的其乐融融。

    两年后,已经到了儿子进京赴考的年纪。张阿秀为了儿子能够更好的考取功名,便在东京开封府的城郊租了一个房子。只有三间瓦房,外带一个用竹篱圈起来的院子。

    母子二人在租房里生活了半年,有一天夜晚,母子二人坐在泥土的院落里,张阿秀编织着草鞋,而谭东林则是点油灯复习功课。

    突然,一个穿着紫色衣服的男子撞开了院子的大门,冲了进来,脸上还蒙着一块黑布。他进来以后,一脚踢翻谭东林身前的油灯,趁黑冲进了屋里。

    母子二人吓得脸色大变,只当是遇见了劫匪。可转念一想,家里都已经是一贫如洗了,那里有什么值得劫匪去抢的。只是为何紫衣男子冲进了屋里就没了动静,尽管母子二人心里惧怕,但还是重新点燃油灯,一步一踱的慢慢朝着屋里走去。

    只是当他们到了屋子里的时候,却发现屋里什么也没有,哪有什么紫衣男子,家里只有三间瓦房,而且都是没有窗户的,男子就这么离奇的消失了?母子二人前前后后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紫衣男子,最有,张阿秀在儿子房间的床前找到了一面铜镜。

    谭东林去了厨房,操着菜刀给自己壮胆,只是和目前翻遍了所有的角落,都没有见到紫衣男子。出了多出来的那一面铜镜外,再也没有看到其他物品。张阿秀擦拭着铜镜上的灰尘,一不小心,铜镜掉落在了地上,将地上砸出来一个小坑,小坑里出现一个木质的箱子角落,但不知是何物。

    张阿秀找来锄头,让谭东林将地面挖开,只挖了片刻就见一个三尺大小的红色铁箱子出现在了眼前,箱子正前方有一个凹进去的塌陷,谭东林费了好久的力气都没能将箱子打开。最后还是张阿秀试探着将铜镜放在箱子凹进去的位置,箱子就那么离奇的自己打开了,箱子里居然满满的都是铜钱。

    张阿秀大喜,只当这是上天垂怜,赐给他们母子二人的福气。这么一箱子铜钱对于有钱人来说,可以说不多,但对于贫苦惯了的母子二人,确实一笔横财。

    看着堆满了桌子的铜钱,母子二人欣喜的同时又有些担忧。张阿秀觉得这是财神爷赐予的,是天将富贵。当下就叫谭东林去买了香烛,去财神庙好好的祭拜了一番,二人只是取了几吊铜钱,又将剩下的铜钱埋进了地下,这是穷人的习惯,叫财不露白。

    母子二人折腾了大半宿才将地面恢复平整,此时天已经蒙蒙亮,开封府已经开始放人进城了,谭东林取了几吊铜钱,准备去城里买一些肉食。他到了城西肉铺的杨老大的肉铺前,正好看到刚刚宰杀的活牛,看上去十分的新鲜。谭东林取出钱袋,拿出两吊铜钱说要买三十斤外加一个牛头。

    杨老大看见一个穿着满是补丁的书生居然豪气的要买三十斤牛肉,而且扔出两吊铜钱脸上丝毫没有心疼之色,心里有些奇怪。在北宋,读书人比大多劳动者都要高上一个等级的,所以只当谭东林是故意穿的这么寒酸,并没有多想,更没有怀疑他钱的来路。杨老大包好牛头和牛肉递给了他。

    谭东林伸手接过,并没有打开来看,就抱着牛头和牛肉朝家里赶去。因为急冲冲的样子,反而有点做贼心虚的感觉,加上牛头还在浸血,将包装的纸张都给染湿了。

    开封是京畿重地,自然衙差众多,有一些执早班的早就开始例行巡防,负责京城的保卫工作了。就在快到城门的时候,一名衙差见一个满是补丁的穷书生抱着一个满是血迹的纸包,而且神色慌张,不时的还朝着四周张望。

    衙差每日见过的人多了,早就练的火眼睛睛,一看谭东林的样子,就觉得此人可疑。于是拦在城门口,将谭东林给截住了,猛然断喝:“嗨,你这书生,如此行色匆匆是要去那里啊?”

    谭东林昨晚折腾了一宿,本就脸色极差,而昨晚突然天降横财,现在都还在心境肉跳。突然被衙差断喝,心想不会是昨晚的事情被人发现了吧,心里紧张之下,结结巴巴的说了半天,才将自己去城里买牛肉和牛头的事情给说清楚。

    衙差见是一个穷苦的读书人,就想随手打发他走。可在谭东林转身后,衙差看到地面不停滴落的血迹,疑心再起,于是多说了一句:“我也只是例行公务,不会为难你的,你既然说是买的牛肉还有牛头,可否方便打开让我看上一眼?”

    谭东林心中愤恨,心想这衙差也真是找茬,一个牛头和牛肉有啥好看的。正是心中有底,所以当下就将包裹牛头的纸包给打开了,可打开之后他傻眼了,吓得连忙将纸包扔在了地上。这个纸包之中,那里是什么牛头,而是一颗正在滴血的血淋淋的人头。

    衙差大怒,心想这书生看似老实忠厚,原来居然是个奸人,自己差点都被这货给蒙骗过去了。因为连问话都没有,就将书生用绳索捆绑,带到了开封府衙门。

    开封府衙门询问了书生,了解了事情的前后缘由。派人将张阿秀和杨老大带到了公堂。

    杨老大跪在堂下,面对衙差面不改色,就是上了刑具也不承认见过谭东林,表示根本就没见过此人。还说自己这个几日都未曾开门做生意,又那里有牛头买给书生。

    开封府衙又差人前往谭东林母子的住所,在谭东林的房间里挖出了他们母子说的那个箱子,打开一看,却没有他们说的什么铜钱,而是满满一箱子的用纸串成的铜钱串。衙门继续深挖,最后在地下三尺的位置挖出了一具无头男尸,身穿紫色衣服,手里握着昨晚张阿秀发现的那一枚铜镜。

    经过衙门仵作检验过后,证实无头男尸和那个人头系同一人,死者脑门破裂,死前应该遭遇过重击,死因应该是头颅碎裂而死。

    开封府伊包拯发现此案疑点重重,没有当堂宣判,而是多次对几人进行提审。在审讯的过程中,包拯发现,张阿秀母子虽然神色恐慌,但话语之中并没有明显的破绽之处。反而那声称自己无辜的杨老大,尽然看上去受尽了冤枉,但在多次审讯下,眼角可以看到明显的焦躁和紧张。

    包拯一拍惊堂木,问杨老大:“谭东林说近日早市,你卖给他牛头和三十斤牛肉,而且还付了你两吊铜钱?此事,你可知晓?”

    杨老大那里肯认,将头摇的像拨浪鼓一般:“回禀包大人,此事小人并不知情,我昨晚一直都在自己的家里,未曾出过门,舍弟可以为草明作证。”

    包拯何等人,那里会如此放过杨老大,当下命人前往杨老大的住所进行搜查,结果在他的肉铺里搜出两吊纸铜钱还有一些未曾处理的新鲜牛肉。面对证据,当包拯再问的时候,杨老大一时语塞,竟然不知道如何应对。当下脸色惨败,但口中依旧大呼:“包大人,小人冤枉啊!”

    当日,开封府的衙差又在离杨老大肉不五百米的杨柳树下找到一柄屠刀,经过伤口比对和刀口上还残存的血迹,确认此屠刀就是杀死紫衣男子的凶器。而且在刀柄的位置,还刻着一个“杨”字,面对铁一般的证据,包拯当场下令,对杨老大施以酷刑,杨老大受不住酷刑的折磨,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交代了。

    原来,在七天前,杨老大却牛场采购,因为回来的晚了,城门早已关闭,只得在城外的一家客栈暂宿。在客栈中,杨老大遇见了来自杭州的富商,见富商出售阔绰,因为起了歹意。因此趁半夜偷偷摸进富商的客房,将其绑架,无奈如何威逼,富商都誓死不从。杨老大大怒之下,用随身携带防身的屠刀将富商残忍杀害,将其头颅割下,尸身扔到附近的深山之中,而头颅却被他带了回来,想找机会栽赃给其他人。

    今天早上,刚好看到谭东林来卖肉,而且要买牛头,因此就将人头包好递给了他。这一切本都按照他的计划,而且是天衣无缝。只是明明自有天意,他最终还是没逃脱法律的制裁。

    胖佛说:“这个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在当今包拯的断案中都未有记载。所以这个事情也甚是诡异,死者假借谭东林之手复仇血恨。可见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听了之后道:“你丫也是听人说包公的说书挺多了吧,这个故事怎么听起来那么熟悉呢,我记得包公的案子里面也有类似的记载吧,什么冤魂重现啊,死者报案啊,你丫不会是自己根本包公的断案故事瞎掰的吧?世人都说包拯能断阴阳,那不过是后人为了宣扬包公的铁面无私而美化出来的,当不的真。”

    胖佛明显不服,争辩道:“包公能断阴阳绝对是真的,而且让鬼魂作证,让死人说话,这都有野史记载的。”

    我说:“你呀,你别狡辩了,如果按你的来说,那在北宋时期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呢?什么事情叫包拯问一问,那不都真相大白了?”

    胖佛说:“你还别不信,包拯可是用了不少类似的方法断案。那个时候的刑侦水平可不及现代,只是有些事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才会牵扯到鬼怪。但这种奇案也一定是存在的,你信不信它都存在。”

    胖佛喝了一口水,继续道:“我小时候也听老人说过,说天下就没有断不了的案子,真相大白都只是时间问题,只有不想破的案子,没有破不了的案子。这一切是早就注定的因果,之所以还未真相大白,那是因果报应尚未来到。”

    这个时候老灯头受不了,忍不住插话道:“你小子说的都是屁话,中国几千年历史,那些无头之案,冤案错案悬案可谓是堆积物山。哪有每个案件都会有结果的。之所以宣扬因果,那也是佛教徒门为了宣扬其教义而胡掰出来的。好多杀人凶手可以说是穷凶恶极,我可没见他们遭受什么因果报应。”

    胖佛见说不通老灯头,又跟我说道:“小佑,你信因果吗?”

    我说:“不管那些恶人会不会得到惩罚,我还是相信这个世界美好会多一些的。这种基本的向善思想还是值得宣扬的,如果这个人世间没有了善念,那还不得见面就分个你死我活啊?”

    老灯头对我的话表示认同,道:“小佑说的还算公正,听你这么说,我也想起来在老家县志中记载的一个悬案,这个在可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发生在我亲戚身上的真实事情。我这个故事可比胖佛的好听多了,而且有理有据,来,让我说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