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穿越小克虏伯 > 第七十章 纽芬兰岛

第七十章 纽芬兰岛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穿越小克虏伯 !

    协约国的核心是英国,但是自从英国在1914年的海战中失利后,英国的物资供给就日趋艰难。所有的人都以为战争会在短时间内结束,但是现在已经持续了近三年。由于德国人的海上封锁,英国运输船队损失极大,在海上损失的船只吨位甚至超过了运抵英国港口的货物总吨位,英国商品的价格已经高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1913年,一英镑可以购买约200公斤面包;而到了1916年,一英镑只能购买约35公斤面包了。英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各种物资紧缺,镍、铬等金属已经耗尽,无法制造装甲钢,1915年之后,英国就再无新的战列舰下水。到了1916年底,英国甚至连制造火炮的原材料都没有了,这一年,英国全年只生产了152门大口径火炮。而金属铜的短缺,更是让英国几乎无法制造炮弹。

    在这种物资极端匮乏的情况下,为了让俄国从陆地上牵制德国,英国还要为俄国买单,每月2500万英镑(1914年等额黄金)的输出,不仅耗光了英国的海外资产,还让英国自身背负了巨额债务。至1916年12月,光是欠美国的债务,已经高达二十亿美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国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在夺取北大西洋海上控制权后,德国开始逐步接收法国的海外殖民地。最先接收的是离欧洲较近的法属非洲殖民地,突尼斯、利比亚、中非、西非、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贝宁、尼日尔、乍得、刚果等纳入德国版图。由于非洲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德国的战争潜力获得了极大的增加,更多的国家认为同盟国将会战胜协约国,德国的金融信用也大幅增加,各国都愿意给与德国更多的的信用额度,从而让德国获得了更多的资源。

    由于英国已经失去建造更多主力舰的国力,德国开始大量爆兵轻型舰支。首先是更大的驱逐领舰,新的驱逐领舰只是使用匀质装甲钢来建造船体,其他一切与原来的设计相同。由于不更改设计,不打乱原有生产计划,这种新型驱逐领舰很快就建造了出来。

    英国的巡洋舰以下都没有装甲,也就是俗称的赤身相搏。而1914年的海战发现,有很多近失弹都造成了驱逐舰的船体进水。这种船体进水跟驱逐舰使用薄板材料制造船身有关,一旦船舱进水,就会造成相关船舱受损失效,减慢军舰的船速,甚至发生侧倾。而且近失弹爆炸造成的船体进水,往往是从钢板的缝隙和裂口涌进海水,堵漏的难度很大。

    德国驱逐舰的均质装甲钢是由轧钢机轧制而成,装甲钢板在轧制时,破坏了金属的一次晶粒和枝晶,得到具有高韧性的纤维结构,同时也减少了内部疏松,使金属的密度平均提高10~12%,从而提高了钢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爆拉裂的能力大幅度增加。虽然德国驱逐领舰使用的匀质装甲钢板只有20毫米厚,使用部位也只是围绕船身的水线部分(水线下有2米),但是驱逐领舰的生存能力大大增强了。加上原本就有的侧油舱,德国驱逐领舰的抗沉性提高了很多。而且这种轧制钢板便于大量生产,所以德国驱逐领舰的生产速度一点儿也不慢。

    均质装甲钢相比渗碳硬化装甲少了好几道工序,其中光是一项渗碳工艺就节约了几周的时间。原先的渗碳工序是将装甲板两两相对放置在加热炉中,并将渗碳剂铺在两块装甲板之间,随后缓慢地(2-3天)加热到渗碳所需的温度(900-950摄氏度),随后保持这个温度2-3周时间。成品装甲板上的渗碳层厚度,便取决于渗碳工序时所采用的温度与时间。渗碳剂通常是木炭或骨灰,但也可采用液化石油气、照明气等碳氢化合物气体来代替固体渗碳剂。完成渗碳工序后,还要将装甲板保留在加热炉中慢慢冷却,随后再对其施以油淬处理。少了一个渗碳工艺,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能源消耗,均质装甲钢的性价比高了很多。

    但是装甲钢是抗弹材料,硬度是其机械性能中的重要参数。装甲钢硬度升高,增加了弹丸开坑所消耗的能量,提高弹丸消耗的塑性扩孔功率。且当硬度超过一定值时,弹丸可能发生破碎,从而有利于抗弹性能的提高。匀质装甲钢少了渗碳工艺,抗爆轰冲击能力增加了,但是扛穿甲的能力并没有增加多少。当然,驱逐舰也不需要抗穿甲炮弹,那是战列舰的事儿,但是装甲钢板防破片还是很有意义的。

    克虏伯公司为了解决装甲钢板的防破片性能,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时效工艺。20世纪初叶,德国工程师A.维尔姆研究硬铝时发现,这种合金淬火后硬度不高,但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硬度便显著上升,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沉淀硬化。这一发现在工程界引起了极大兴趣。随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一些可以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的铝合金、铜合金和铁基合金,开创了一条与一般钢铁淬火强化有本质差异的新的强化途径──时效强化。

    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

    由于德国在机械加工和光学仪器方面的领先,克虏伯率先发现:时效强化的实质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许多非常细小的沉淀物颗粒(一般是金属化合物,也可能是过饱和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许多微小地区聚集),形成一些体积很小的溶质原子富集区。德国金相学家发现:马氏体就是一种过饱和固溶体,这种钢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马氏体时效钢淬火时会发生组织转变,从而形成马氏体。马氏体时效钢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韧性都很高,是一种极好的装甲钢材料。但是马氏体钢的含镍量特别高,接近20%,制造这种钢需要大量的镍金属。

    说起镍矿,那就不得不提加拿大。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镍矿,有一大半都在加拿大。德国要获得镍矿资源,就必须拿下加拿大,而加拿大是英国殖民地,德国理所当然的认为战后加拿大将归属德国。要占领加拿大,德国可以从格陵兰岛由北方进入,这里冬季寒冷,可以通过海面的结冰到达加拿大。但是冬季气候严寒,道路恶劣,各位读者可以相像一下在冰面上开车的情况。还有一个方向,就是由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登陆加拿大。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属于法国海外领土。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0.63万,主要为法国移民后裔。官方语言为法语。99%居民信奉天主教。首府圣皮埃尔。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位于北美洲加拿大纽芬兰岛以南25公里的北大西洋中。全境由圣皮埃尔、密克隆、朗格拉德等八个岛屿组成,密克隆岛和朗格拉德岛由一沙石地峡相连。最高海拔241米。拥有120公里的海岸线。控制了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就很容易控制纽芬兰岛。而纽芬兰岛位于加拿大和美国的交界处,是加拿大、美国通往英国的必经之路上,也是从大西洋进入北美洲的桥头堡。

    1915年,德国舰队首先抵达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天下第一的德国陆军,很快就接收了原属于法国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经过两年的建设,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成为德军的军事基地,德国人在这里建有机场、码头、军用物资仓库、海军维修厂、海岸炮台等军事设施。到了1917年初,德国人已经做好了从这里进攻加拿大的军事准备。

    1917年4月,在德国公海舰队的火力支援下,德国陆军登上了纽芬兰岛。在公海舰队巨大的炮火优势下,加拿大本土守备部队放弃了滩头阵地,任由德军在纽芬兰岛南部建立了桥头堡。很快,得到海军支援的德国陆军就向纽芬兰岛的纵深穿插,而加拿大守备部队只是短暂的交火一阵,就放下了武器,成建制的向德军投降了。至1917年6月,德国人已经基本上占领了纽芬兰岛。

    德军占领纽芬兰岛,反应最激烈的不是英国人,反正他们已经无能为力,北大西洋的海面上现在是德国人说了算。对德军的军事行动,抗议最多的反而是美国人。

    因为,纽芬兰就在美国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