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大宋燕王 > 第794章 白日飞升

第794章 白日飞升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大宋燕王 !

    像杨丛义这种在军中、民间,威望、声望极大的人,早已身不由己,想脱离权力中心,根本不可能。

    纵使不去寻求权力,甚至刻意避开权力,权力的影响也会如影随形。

    所以,杨丛义想安度余生并不容易,况且赵昚也不放心他呆在汴京,更不放心让他离开汴京。

    病情好转,第一时间入宫面见皇帝,也没能让赵昚感觉轻松和放心,毕竟杨丛义对军队和朝廷的影响不像史浩那般温和,可以用皇帝权威迅速排除。

    杨丛义、赵昚这对相识二十五年,相互配合十几年的君臣,自大宋顺利收复河东关中,化解西金从西面对汴京的威胁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便出现了裂隙。

    随着北伐大军收复幽燕、真定府,这种裂隙便进一步扩展,原因只有一个,杨丛义拥有颠覆大宋政权的能力。

    相互试探一番后,杨丛义离开皇宫,回到杨府,自此闭门不出,旧日同僚属下,也一概不见。

    整个北兴二年,大病初愈的杨丛义,始终没有上过一次朝堂,每日只在府中看书习字,陪着夫人和孩子。

    期间,赵昚也召见过他几次,但他秉持自己的想法,不论任何军政大事,只聊看书学习心得体会。

    北兴三年二月初,关中京兆府传出一个流言,说有人指证五年前在京兆府刺杀金军降将的凶手是当朝一位声望极高的重臣夫人。

    此流言很快传至汴京,由于涉及当朝重臣,凶手又是其夫人,爆点满满,短短几天之内,传遍全城,从民间到官员,无不议论。

    没几天,甚至还补充扩展成了多种版本的恩怨情仇,而官府并没有干预流言传播。

    随着流言传开,几乎人人都在猜测,女刺客到底是谁,会是哪位高官夫人?

    能成为刺客,能杀人,首先就不能是出生名门、手无缚鸡之力的大家千金,其次她还得有一身武艺。

    整个汴京城里符合条件的官员夫人和小妾并不多,或者还有符合条件的人,但藏得很深。

    就在众人所知的那些官员家眷中,素有女侠之名的燕王府杨夫人首当其冲,而且还是两位,都是女中豪杰,武艺高强。

    因此在私下里,原本不清楚的故事主角逐渐清晰了,那就是燕王府的两位杨夫人。

    原本力求低调,恨不得直接隐形的杨丛义,在听二夫人孟芸娘讲述了多个版本的女刺客故事之后,叫来大夫人顾清尘和三夫人杨四娘,告诉她们,流言之事不用放在心上,也不用担心,他会摆平。

    当年刺杀金军降将是谁做的,根本不重要,但如今要借此污名燕王府,绝对不行!哪怕是试探也不行!

    次日,杨丛义一改往日低调做派,乘坐华丽的车驾直入宫门,登上大庆殿,参加朝会。

    燕王杨丛义参加朝会,这是第一次,众臣皆惊,私下里议论。

    “如果有人认不得我,不妨站出来,让我看看。”杨丛义回头,扫视众人。

    赵昚未到,众臣一听这话,顿时安静下来,不再议论。

    其中一紫衣重臣笑道:“燕王说哪里话,满朝文武谁不认得燕王,同僚不过是好奇燕王怎么今日有闲心来上朝了?”

    “纵使大病初愈,也不能因为有点功勋,就拿着朝廷给的俸禄不上朝、不为朝廷办事,李大人以为如何?”杨丛义微笑回道。

    “燕王功高盖世,可不是一点点功勋,纵使燕王休养玩乐,永不上朝,满朝同僚也不会有人有异议,燕王多虑了。”李大人答道。

    杨丛义未再继续与对方理论,因为按时辰看算,赵昚该来了。

    不多时,赵昚进入大庆殿,他看向杨丛义的目光里并无多少意外,显然内侍已经提前向他禀报过杨丛义入朝的消息。

    “杨爱卿怎么不在府里休养,抱病来参加朝会?”落座之后,赵昚如此一问,算是表达了意外之情。

    “臣的旧疾已经基本康复,无甚大碍,想着不能吃着朝廷的俸禄不为朝廷出力,所以臣就来了。”杨丛义恭声回复。

    “好好好,众卿家当以杨爱卿为楷模,一心为公才是。”赵昚脸上神情不变,一句话终结杨丛义再临朝堂之事。

    “诸位爱卿,今日可有要事启奏?”

    朝堂上十分安静,时间似乎停滞。

    片刻之后,方才有人出列奏禀道:“皇上,臣听闻扬州知府陈清私自加收税赋,每年得百万之巨,却不向朝廷上交一文钱,欺上瞒下,横征暴敛,闹得扬州民怨沸腾,有商人告状都告到汴京来了。此事非同小可,臣请皇上下旨,将扬州知府陈清革职拿问,以儆效尤!”

    “真有此等事?”赵昚有些心不在焉的询问。

    “臣见过前来告状的商人,应当不会有假,请皇上下旨。”那朝臣答复。

    “王大人,没有查清事实,没有确凿的认证物证,仅凭一个商人一面之词,和捕风捉影之事,就要皇上下旨革去一州知府之职,太过儿戏了吧!诸位同僚以为如何?”王大人话音刚落,杨丛义便紧随其后提出质疑。

    此语一出,众人心里顿时一惊,不知一向不会主动表明态度,纵使发言也很谨慎的杨丛义是何意思。

    “燕王此话有理,扬州乃富庶之地,为不少官员所惦记,难免有人会动歪心思。另外,扬州辖境人口百万,又是长江南北物资贸易中转之地,此地主官调整任命都应该慎重。臣以为,应该先查清楚再做决定,不宜匆忙革职。”一红衣官员出列附和。

    赵昚一见如此,马上开口道:“扬州非一般州府,确实要慎重。关于扬州知府陈清是否有贪赃枉法之事,户部派人去查,两个月之内复命。”

    “是,皇上。”户部侍郎出列接旨。

    “皇上,淮南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去年水患,致使淮南大部受灾严重,淮南多次上报,要朝廷拨款新修水利。”一事议完,又有一事。

    “诸位爱卿如何看?”赵昚照旧将问题抛回去,张嘴就向朝廷要钱的事,他历来就很不喜欢。

    话音一落,杨丛义马上奏道:“水患受灾是难免的,但受灾严重跟天灾有多大关系需要查清,是天灾还是人祸还没搞清楚就要钱,这钱有多少会真正用在新修水利上,就值得好好问一问。”

    杨丛义再次表达政见,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朝堂上为之一静,但马上有官员出列道:“臣以为燕王所言有理,是天灾还是人祸,确实应该先查清,方才可以有的放矢。”

    “好,此事责令工部派员去查,查清之后再报。”赵昚马上做结。

    “皇上,最近有不少地方官府上报,有很多学子希望能重建州学,私家书院的费用太高,家境一般的学子承担不起,不得不放弃求学。”又一朝臣奏报。

    “朝廷府库不丰,是否要重建州学,诸位爱卿都说说吧。”赵昚的意思很明确,朝廷没钱,州学暂不考虑重建。

    “皇上,臣以为州学迟早是要恢复,不但要建,并且要多建,不光要在富庶的地方建,贫穷的边荒之地更要建,关中、河东、幽燕等地更要着重建,只有通过教化,当地百姓才会心向王化,收复学子民心,才能真正收复土地。”杨丛义再一次表达政见。

    连续三次表达政见,众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之后的议题中,杨丛义就每一个议题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就是要借此向外传达一个信息,他对朝堂的影响依然在,只要他愿意,没人能阻止他发声。

    第二天开始,汴京城里关于女刺客的故事开始渐渐消失,几天后就没人再提起,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随着杨丛义在朝堂出现,并开始发表政见,消息传开,河东、幽燕驻军士气大震,就连驻守山东的大宋水军也蠢蠢欲动,准备进攻辽东。

    杨丛义公开在朝堂出现半个月后,京兆府负责追查刺杀金军降官案件的官员被入室盗窃的毛贼杀死,毛贼逃匿无踪。

    几天后,藏有刺杀金军降官案件案卷的库房发生火灾,连同其他案件卷宗全部烧毁。

    自此之后,杨丛义虽然没有具体差遣,但凭借燕王爵位和太保官职,朝堂之上,有事必言。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掌握任何实权,不为杂务所累,每日朝会结束便回家看书习字、写诗作文,若有名家大儒来汴京,他也会投贴约见,论一论文章,辩一辩心学理学,日子自然是十分惬意。

    杨丛义不再刻意避世,时时表现自己,又不争权夺利,赵昚的猜忌之心倒渐渐弱了几分,从而专注于兵进草原,收复云中、辽东。

    时间一晃就是八年。

    这八年里,大宋灭了东金,抓获了逃回会宁府的完颜雍,驱逐了西金,将西金皇帝完颜光英赶进草原深处,收复大同、朔州等云中地区,并在大同组建了一支五万人的骑兵部队。

    而杨丛义在这八年里始终没有离开汴京地区,朝会参政议事,却不领任何具体和实际事务,无事之时醉心研究学问,儒学、佛学、杂学、道家典籍均有涉猎,时常与太学博士、儒学名家、高僧、高道交流,名声日显,众人渐渐忘记了他在军中的成就。

    忽有一天,他向赵昚道别,说要去武当山修道还愿,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数年之内,应该不会再回汴京。

    杨丛义已经十年不曾插手军中事务,也已过花甲之年,虽然声望不减,但对军中实际影响却已经不似对朝政那般大了,并且每次在朝会上的发言,都让赵昚和朝臣苦恼不堪,因为总是会给他们找难题出难题,却从不伸手操办。

    如今杨丛义要离开汴京,离开朝堂,赵昚真是大喜过望。

    半个月后,杨丛义交代好家事,安排好顾清尘、孟芸娘和杨四娘,带着一个书童和十名护卫,在赵昚亲自派遣的百名禁卫护送下离开汴京,一路去往均州武当山。

    上山之后,落脚于五龙祠,与道人们一同修炼,天气好时,也会在山上四处走一走,活动筋骨。

    如此这般,一过就是两年。

    忽有一日,两名陪同杨丛义去山上观景的护卫惊慌失措的返回五龙祠,向禁卫统领禀报说,王爷在他们眼前消失于一道白光里,就像白日飞升!

    禁卫统领大惊,急忙调人去杨丛义消失之地寻找,结果找了十天,也不见他任何踪迹,拿问五龙祠道人,也没查出任何消息。

    后来,他们在收拾杨丛义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了两封信,一封指明送回王府交给大夫人,一封上呈皇帝。

    汴京。

    皇宫之内,赵昚看完杨丛义留给他的书信久久不语。

    “皇上,他在信里说了什么?”内侍询问。

    “我失去唯一的兄弟,大宋失去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忠臣。”赵昚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将信伸向灯烛,片刻便化为灰烬。

    燕王府内,书房之中。

    “姐姐,老爷到底哪去了?”孟芸娘泪如断线的珠串。

    “四娘,你跟芸娘说吧,老爷说你知道。”顾清尘强忍眼眶中的泪花,目光复杂的看向杨四娘。

    “老爷回他家乡了,那个地方不属于我们,谁也去不了。你们要是有能长久保存的东西留给老爷,好好保存着,一代代传下去,老爷看得到。”杨四娘眼泛泪光。

    “四娘,杨家上下,以后就靠你了。”顾清尘将杨丛义留给她的书信递到对方手中。

    “姐姐,我知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