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桂系演义(全四册) > 第九十回 怨恨交加 李宗仁广州斥蒋 甜言蜜语 白崇禧黄埔动心

第九十回 怨恨交加 李宗仁广州斥蒋 甜言蜜语 白崇禧黄埔动心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桂系演义(全四册) !

    李宗仁气坏了。他一会儿从沙发上起来,在室内急促地走上几步,一会儿又重重地坐到沙发上,香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刚点上一支,没抽上几口,又塞到烟缸里去了。他还算得上是个有胸怀的人,他的忍耐性也是很强的。但是,他现在感到怒气已经填满胸腔,很快就要爆炸了。

    蒋介石到广州来了。他是准备由幕后走到台前来的。他事先没有跟李宗仁打招呼,到了广州便在梅花村三十二号陈济棠的公馆内住下来,接着便召开一个又一个会议,最后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名义通过议案,设立“中央非常委员会”,由“中常会”选举蒋为主席,李宗仁为副主席。规定政府一切措施必须先经“非常委员会”议决通过,方为有效。蒋介石此举,便是以党驭政,步步进逼,要李宗仁仍退回到副总统的地位上去,一切由他来发号施令。蒋介石又分别召见粤籍将领薛岳、余汉谋、李汉魂等,声色俱厉地责骂他们:“你们反对我,就是背叛党国。谁敢反对我,我就要他死在面前!”

    原来,李宗仁自到广州后,曾与张发奎等人商议,实行两广联盟,自立门户,和蒋介石分庭抗礼。在军事方面,两广部队必须固守湘南、赣南,稳定华南局面,以此争取美援,同时扩编新军,在粤桂两省迅速编组二线兵团,必要时退守海南岛与蒋介石控制的台湾并立。政治方面,以撤换忠于蒋介石的广州市长和警察局长为开端,逐步清除蒋在广州军政方面的党羽,以两广人代之,彻底从蒋手中夺回广州的军警权和财政权。

    李宗仁和张发奎的这些活动,自然瞒不过耳目灵便的蒋介石。从北伐以来,二十二年短短的历史中,便先后有张发奎、薛岳等第四军将领与桂系联合反蒋,继之有陈济棠与桂系合作组织西南政务委员会,逼使蒋介石第二次下野。两广合作反蒋反复在历史上出现,提醒蒋介石必须拆散李宗仁和粤籍将领的再次合作,否则,他便无法东山再起。果然,经蒋介石这么一顿臭骂,薛岳、余汉谋立时噤若寒蝉。那位李宗仁的内政部长李汉魂,本是两广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奔走者,对于将广州市从直辖市改为省辖市,使蒋介石不能直接控制广州,颇出了些力,因此成了蒋的眼中钉。居正看得清楚,特地提醒李汉魂:“你如不赶快辞职,必有杀身之祸!”李汉魂吓得东藏西躲,惶惶不可终日。在蒋介石的高压之下,两广联盟胎死腹中。蒋介石见已拆散了李宗仁的广东伙伴,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胡琏兵团和刘安琪兵团撤走,使粤东和粤北门户洞开,共军遂翻越大庾岭,直入北江和潮汕,广州已经无险可守。李宗仁在广州已经不能立足了。

    “德公,趁蒋介石在广州,我们把他扣起来!”张发奎怒不可遏,跑来向李宗仁要求把蒋介石抓起来。

    李宗仁虽然也气得发指,但尚能冷静克制。他知道,现在已不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时代了,蒋介石既已失去了控制全局的能力,把他抓起来也不能改变国民党在大陆最后失败的命运。他摇摇头,说道:

    “向华兄,把他扣起来,最多使你我能出一口气,除此之外,又还有什么用呢?他的兵,我们调不动,他存在台湾的钱,我们取不出,扣他只有使我们徒招恶名啊!”

    “德公,只要你把老蒋扣起来,便一切都会有办法的。我们两广团结起来干,实在不行还可以退保海南争取美援嘛!”张发奎颇不以为然地说道。

    李宗仁苦笑着,叹一口气,说道:“向华兄,你不在其位,可以幻想,你如在我这个位置上,你也不会干的啊!”

    “德公,你胆子太小,斗不过老蒋,只有屈居下风,两广算完啦!”张发奎愤然辞出,仍唏嘘不已。

    李宗仁虽然不主张扣留蒋介石,但是却要使用另一种手段,出一出胸中那口快要憋炸了的怒气。

    广州梅花村三十二号,这里是陈济棠的公馆,也是不久前宋子文的藏娇之所。想当年,陈济棠把持广东军政大权,联桂抗蒋,有“南粤王”之称。那时节,陈公馆冠盖如云,好不煊赫。“六一”运动后,陈济棠的部将余汉谋被蒋介石收买,反戈一击,逼陈下台,“南粤王”被迫挂冠而去,从此梅花村三十二号门前冷落车马稀。陈公馆是一座被围墙环绕的大洋房,很有气派,它的四周还有几座小洋房像众星捧月似的立着,这是随员及卫士们住宿的地方。大洋房门前冷落了十几年,如今又突然显赫了起来。一夜之间,门前停满了高级轿车,四周布满了警卫的岗兵,谁也不知道这里住上了什么人物,因为它的老主人陈济棠现时正在海南岛当不起眼的海南行政长官,他早已没有这种气势凌人的派头了。

    一辆黑色凯迪拉克牌高级轿车很气派地驶了过来,到达门口,即被警卫的军官拦住,但当他们发现车内端坐着的不是别人,而是代总统李宗仁时,即致礼放行。李代总统的汽车径直驶到那座大洋房前,才徐徐停下。身着长衫的蒋介石,光着个秃头,早已在阶上迎候了。代总统李宗仁身着中山装,足蹬黑色皮鞋,那斑白稀疏的头发往后梳得整齐庄重,国字脸上虽然气色有些苍白,但两眼炯炯有神,连那南方人略像蒜瓣似的鼻翼和厚厚的嘴唇,也带有几分威仪。他下车后,嘴唇两边微微拉起两道凛不可犯的棱线,用锐利的目光扫了扫站在阶上的蒋介石,他没有急于走上阶去和蒋寒暄的意思。蒋介石面色晦暗,两边颧骨突出,两眼下陷,唇上有一抹威严的短须,使人望而生畏。

    “德邻弟,请!”蒋介石脸上带着亲切的微笑,降阶相迎。

    “请!”李宗仁做了个让蒋介石引路的手势,迈开双脚,步上洋房的石阶。他皮鞋踏得地面嚓嚓作响,更使他增添了几分威风,在前面走着的蒋介石,仿佛成了一位通传的门房先生之类的人物。进了洋房,便是个大厅,地上铺着猩红的澳大利亚地毯。这个地方,李宗仁不知曾来过多少次,每次一进入这大厅,便见身着香云纱衫的陈济棠手上捧着那把银亮的水烟盒,在这里迎接他。如今老蒋喧宾夺主,成了这所洋房的主人。李宗仁遂联想到来广州之后,从推选行政院长人选失败,到两广联盟的破产,使他感到,不但这所洋房被蒋介石占据着,便是偌大的广州市也仍然被蒋介石占据着,李宗仁和陈济棠一样,都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蒋介石仍在前边引着路,他把李宗仁一直引到二楼的一间大客厅内坐下,一名侍者毕恭毕敬地给李宗仁奉上一杯茶,给蒋介石面前放上杯白开水,然后小心翼翼地退出,不声不响地带上了客厅的门。李宗仁正襟危坐,不失国家元首之威仪,他两眼盯着坐在对面的蒋介石,嘴唇紧闭,下巴上的肌肉有些微微颤动。他和蒋介石之间只隔着一张长条茶几,那茶几中间嵌着墨绿色的大理石,四周饰以雕花的紫檀木,几上只摆着一杯清茶和一杯白开水。中国的两位最高统治者,他们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台后,现在正面对面地坐着。

    “今天,我是以国家元首的身份来与你谈话的!”

    沉默了一阵,李宗仁终于开腔了,他要打破一种从心理到现实的既平衡又不平衡的状态,他要捍卫自己作为国家元首的尊严,坐在他对面的蒋介石,现在只能以一名在野的平民资格来听国家元首的训辞。

    “德邻弟,有什么话你尽管说吧!”蒋介石眼珠转了转,似乎倒不太计较对方的态度。李宗仁名义上现在是代总统,具有国家元首的资格。但是,蒋、李两人二十二年前是换过兰谱的把兄弟,蒋年长于李,蒋为兄,李为弟。在这一点上,李宗仁虽名为代总统,但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与盟兄对话哩。

    “国家已到了这般地步,我今天不得不畅所欲言了!”李宗仁挺了挺身子,瞟了蒋介石一眼,蒋介石微微地点了点头。

    “你此番已是第三次引退了,当时你是怎么对张治中、居正、阎锡山说的?”李宗仁质问着,蒋介石默不作声,他记得清清楚楚,曾对张治中等人说过,五年之内绝不过问政治,让李宗仁放手去干。

    “在我秉政之后,你却处处在幕后掣肘。你不仅在溪口架设七座无线电台,擅自指挥军队,且密令京沪杭卫戍总司令汤恩伯亲至杭州逮捕浙江省主席陈仪,并擅派周碞接替。嗣后到台湾,复命汤恩伯到福建挟持福建省主席朱绍良离闽,擅派汤氏代理福建省主席兼绥靖主任。凡此皆属自毁诺言、目无政府的荒唐行为!”李宗仁越说越气,嗓门也越来越高,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郁积在胸中的怨恨之气,像破堤的洪水滚滚而来,一发而不可止。

    “你为什么要如此重用汤恩伯?汤恩伯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你明白吗?”李宗仁继续诘问道。

    汤恩伯是怎样一个人,蒋介石当然清楚。汤与蒋同是浙江人,都是在日本士官学校学炮科的,有同学关系。汤是蒋嫡系中继陈诚、胡宗南之后,崛起的第三块红牌。汤恩伯反共坚决,曾以机枪集体屠杀革命青年和群众三千余人,有“汤屠夫”之称。汤恩伯善动脑筋,爱写条陈手本呈蒋介石阅。蒋很欣赏汤的手本,如果有些时候不见有汤的手本来,就要向侍从室查问。为此戴笠曾经嫉妒而又称赞地说:“老头子面前以汤恩伯的手本最吃香,他一挥而就,钢笔草字,写了即交,我写的就非墨笔工楷不可。”汤恩伯最忠于蒋介石。浙江省主席陈仪原是汤恩伯的上司和恩师,对汤多次提携,尽心栽培,恩重如山。解放军渡江前,陈仪曾劝汤恩伯效法傅作义,但汤却将此密报已退隐溪口的蒋介石,蒋即命人将陈仪扣留。总之,汤恩伯是蒋介石手下的红人。

    “汤恩伯曾受过我指挥,我对其人知之甚详。论品论才,任一师长已嫌过分,何能指挥方面大军?”李宗仁不断开火,蒋介石默坐静听,面色非常紧张尴尬,口中不时发出嗯嗯的声音,也不知他是赞成还是反对。李宗仁也不管他,只顾猛烈“扫荡”。

    “汤恩伯之为人,性情暴戾,矫揉造作,上行下效,所部军纪荡然。抗战期间,河南民谚曾有‘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的话,更有‘水、旱、蝗、汤(恩伯)’四大害之称。”李宗仁瞟了蒋介石一眼,又接着说道,“民国二十三年春,汤恩伯自叶县去洛阳途经临汝县,该县县长左宗廉将临汝镇居民阎老五一案报请批示,汤毫不思索,提笔便批‘就地枪决’四字。当时我与于学忠在场,对他此种草菅人命的做法,无不表示惊诧。汤见我们面含不平之色,于是即从左县长手里抢过原批呈文,慌慌忙忙地又在‘就地枪决’四字之前加上‘奉谕’二字,究竟他是奉到何人之谕呢?”

    蒋介石唔唔了几下,也没说什么,他曾授予汤恩伯生杀大权,甚至汤对自己的副手鲍刚,因不满意,竟也敢指使部下将鲍刚灌醉,然后于送其还家途中预伏机枪手将鲍击毙。对于这样的高级将领被汤恩伯杀害,蒋介石尚且不闻不问,杀了平民百姓阎老五一家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从以上这个小小的例子中,就可看出汤恩伯之为人。像他这种人,你也倚为心腹,能不坏事吗?”李宗仁简直在用训斥的口吻说话了。

    蒋介石个性倔强,独裁专制二十余年,还从没有人敢如此训斥过他。当年,他在孙中山大本营任参谋的时候,滇军军长范石生曾当着孙中山大元帅的面,打过他两记响亮的耳光,

    他视此为奇耻大辱,耿耿于怀。他当时没有兵,没有权,唯有忍耐。他掌握国民党军政大权后,所见所闻都是一片奉承之态、阿谀之言。党国元老胡汉民诘责了他几句:“你是不是发疯了?”他便可随意将胡扣下,送去汤山“休息”了好长时间,从此再无人敢疾言厉色地教训他了。今天,李宗仁以国家元首的名义对他诘责、训斥,一开始,他的火气也冒了上来,他想拍桌子,针锋相对地大吵一番,甚至连骂人的那句口头禅“娘希匹”也涌到了舌头尖。但是,他都强忍了下去。他不但没有发作,而且表情反而慢慢地缓和了下来。

    蒋介石明白,李宗仁虽然大权旁落,但他是代总统,是名正言顺的国家元首,而且,手上也还掌着一部分实权,如果此时和李针锋相对地干起来,必定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蒋介石现在还需要李宗仁和白崇禧,但不能让他们操纵两广和美国人单独打交道。既然他已拆散两广合作,尽撤广东之兵,李、白和粤籍将领便无法在广东立足,没有广东,广西也就保不住。蒋介石准备将国民党政府迁到他所能控制的重庆去,到了重庆,李、白就得乖乖听他的摆布。因此,现在不能和李宗仁决裂。蒋介石硬着头皮,让李宗仁向他开火,他那光秃的头颅,宛如一块坚硬无比的花岗石,能承受万钧的压力和冲击力。他脾气暴躁,性格倔强,说一不二,但是他的忍耐力又很强,这是一种奇特的理智,将两者融于他的胸怀之中,如果说蒋介石确有超人之处的话,恐怕这就算得上他超人之处了。

    “德邻弟,关于撤换福建省主席朱绍良一事,是我的错误,手续不够完善,请你原谅!”

    对于李宗仁的责备,蒋介石不仅不反唇相讥,或做解释推诿,而且爽直地承担了责任,承认了错误,这在李宗仁看来,简直是破天荒的事了。他和蒋介石打了二十几年的交道,还从未听到蒋介石正式承认过自己有错误。孟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蒋介石更非圣贤之辈,若论他的过失错误,随便就可以挑出几打来。但是,无论在蒋政权的官书、文告和蒋自己的讲话、文牍中,竟连一句也找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蒋介石有一个妙法,他每次把事情弄糟了,总是把责任和过失推到别人身上。东北战败,徐蚌战败,本是由他直接指挥失误所造成的,但他竟说军队不听他指挥,才有此败。他发行金圆券,弄得民穷财尽,招致无数人民的破产自杀,全国经济崩溃,但他指责说国人不拥护他的经济政策。他指使特务滥捕滥杀爱国人士,引起全国舆论界的强烈不满,他干脆把桌子一拍:“这些人都是本党同志,谁叫他们不听我的话呢?这叫咎由自取!”这种强词夺理、一手遮天、文过饰非的做法,随便也可举出几打的例子来。

    今天,蒋介石当着李宗仁的面,认错了。他态度恳切,言辞谦和,一反过去那种独裁专横、唯我独尊的作风。这下,倒反而使李宗仁不知所措了,他的猛烈火力顿时失去了扫射的目标,面对低首认错的蒋介石,李宗仁愣了一阵,只得表示宽容和谅解,他安慰道:

    “事情已经过去,不必再去记忆吧!”

    “嗯,实地(是的),则姑(这个),实地(是的)……”蒋介石微笑着点头,一口宁波腔说得令李宗仁似懂非懂。但不管怎样,高潮已经过去,他已转危为安,他深为自己的冷静和忍让而感到满意,他为此而赢得了主动,他是胜利者。俗话说,让人三步不为低。世人都认为蒋介石是对人寸步不让的大独裁者,其实无论对人对事,他忍让的程度和方法都比一般党国要人高出一筹。民国十七年,唐生智率大军由武汉东下讨伐蒋介石,在南京的李、何、白逼迫蒋介石,蒋介石忍让了,做出了下野的决定,使武汉政府,唐生智及李、何、白顿失攻击目标。由于他的下野,唐生智与李、何、白发生了冲突,半年后造成了他渔翁得利重返中枢的有利形势。民国二十年,胡汉民坐镇广州,团结领导两广反蒋。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外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两广和江西红军的压力,正搞得焦头烂额,对两广既不能用兵,便只好进行和谈了。但是,在和谈中粤方代表坚持要蒋介石下野。此时,陈铭枢的第十九路军卫戍京沪,陈本人和第十九路军都是站在粤方立场的,力促蒋介石下野。蒋介石一看,局道相逼,形格势禁,便又一次做出了极大的忍耐,宣布下野,匆匆忙忙飞回奉化去了。孙科高高兴兴地以粤方资格接过政府这个烂摊子,干了几天就干不下去了,最后还得请蒋介石出来收拾残局,他这一下一上,地位反而比下野前更稳固了。蒋介石的第三次下野,也是出于这种忍耐的心理和让步的策略。白崇禧在武汉接连给他打了两封电报,要求与共产党和谈。蒋介石忖度,白是逼他下野。

    现在,他的主力兵团已在徐蚌会战中消耗殆尽,白崇禧雄视华中,举足轻重,共军已逼近长江,此时此刻,对白崇禧咄咄逼人的态度,他唯有忍让,于一月九日宣布第三次下野。他退居幕后,派陈诚去经营台湾,精心布置后路。在共军进逼和白崇禧压迫的不利形势下,他这一忍让使自己再次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他不但赢得了布置退路的时间,而且还赢得了解决桂系的机会。这一次,对于李宗仁的凌厉攻势、气势汹汹的责诘和居高临下的训斥,他表现得出奇冷静,不但不争辩,不顶撞,反而承认错误,他雍容大度,从容不迫,体现了一个领袖的风度。相反,李宗仁喋喋不休,火气十足,在汤恩伯的事情上反复纠缠不放,在蒋介石面前,他不但没有争到国家元首应有的气派和度量,反而退到了他原来的地位——副总统在和总统斗气!

    谁说蒋介石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李宗仁虽然出了气,但是,脑海里却是一片迷茫,一片混乱,一片痛苦,他处于既不能与蒋合作,又不能真正取蒋而代之,更不能力挽危局的难堪地位。他是一个被滚滚洪流卷着走的人物,他自己已处于灭顶之灾中,又怎能左右局势看清方向呢?大客厅里,竟出奇般地沉静。李宗仁下意识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蒋介石也许是出于应酬,也举起杯子,抿了一口白开水。

    “德邻弟,为兄还有什么过失,请你毫不客气地指出,值此党国危急之际,你我之间更要推心置腹,真诚相待,方能化险为夷。现在,是到了党存我存,你存我存的时刻了!”蒋介石脸上显出真诚的微笑,他的口气亲切极了,他的肚里简直可以包容四海,在中国国民党内,也只有蒋介石一人才有当领袖的资格,其他人都只能望其项背而已!

    李宗仁心中不觉打了个冷颤,经验提醒他,不能再待下去了,马上离开这里,还能保持一点胜利者的姿态,否则刚才那番凌厉的攻势便要前功尽弃了。他摆起国家元首的架子,向蒋介石挥了挥手,说道:

    “时候不早了,今天就暂时谈到这里吧!”

    李宗仁说罢站起身来,蒋介石也跟着站了起来,并先行过去为李宗仁开了大客厅的门。李宗仁毫不客气地迈步走了出来,蒋介石跟在后边,尾随李宗仁下楼,一直送到轿车旁边。

    秋日的广州,台风从太平洋上卷过来,风声飕飕,但却没有内地那般干燥,位于珠江口内的黄埔,风势比市区内更强烈,椰树、木麻黄树、荔枝树、龙眼树在疾风中狂舞着。黄埔军校的校园里,虽然布满警卫的士兵,但仍显得非常萧索落寞,很难使人联想到二十几年前的盛况。蒋介石一身戎装打扮,正在当年他当校长的办公室门口徘徊沉思。

    蒋介石难忘的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右起宋庆龄、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

    他在等待着白崇禧的到来。

    时间过得真快啊!二十五年前——民国十三年六月十六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孙中山先生和夫人宋庆龄出席了典礼仪式。在那座临时搭成的席棚似的将台上,挂着青天白日旗,孙中山先生站在铺着一方白布的桌前,检阅学生队伍,发表演说。蒋介石身着戎装,戴白手套,笔挺地肃立在孙中山先生的右侧,他的旁边还站着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时光已经流逝,伟人业已长眠,如今留下的却是一帧历史文物般的照片,宋庆龄已接受共产党的邀请,由上海到了北平。顾影自怜,蒋介石觉得,自己也快要成为历史人物了。蓦地,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演说,又响彻耳畔:

    抗战时共患难的蒋介石与李宗仁

    “中国革命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没有广大人民为基础……现在为了完成我们的革命使命,所以我才下定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自己的革命军队……”

    “是啊,我不正是按照孙先生的主义去做的么?”蒋介石自言自语,他觉得自己没有辜负孙中山的期望,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四期的毕业生共四千九百余人,蒋介石以此为基干,建立了几百万庞大的陆海空军,统兵将领多为黄埔学生。但是,今天为什么一败涂地呢?黄埔精神哪里去了?东征、北伐时所向无敌的雄风哪里去了?蒋介石手托下巴,驻足沉思,一个可怕的想法倏地跳入脑海。目今共军统兵南下,直逼湘赣两粤的几位将帅叶剑英、林彪、陈赓不正是出自黄埔军校的么?特别是那个陈赓,在东征时曾背着蒋介石杀出重围,救过他一命。后来,陈赓跟共产党走了,在作战中负了重伤,潜入上海治疗。民国二十二年三月,陈赓与罗登贤、廖承志等五人被上海公安局捕获。蒋介石闻知,如获至宝,即命将陈赓送到南京来。他以礼相待,以校长身份苦劝他的学生陈赓为党国效力,并任命陈为军长,由他带兵作战。可是陈赓对他的苦口婆心、高官厚禄毫不为之所动。后来,在宋庆龄的积极营救下,蒋介石慑于舆论之压力,不得已才将陈赓释放。这几位共军将帅挥师渡江以来,如入无人之地,短短几个月,便席卷江南,奄有两湖;他的部队却望风披靡,比当年吴佩孚、孙传芳的北洋军队都不如。这是为什么?同是黄埔学生,陈诚、杜聿明为什么在东北被林彪打得大败而逃?宋希濂、胡宗南为何一个个不济?黄埔学生陈明仁为何叛变投共?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孙中山先生的主义和黄埔精神都让共产党拿过去了?

    “不可能,这根本不可能!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蒋介石烦躁地跺了跺脚。

    “介公!”

    蒋介石抬头一看,原来是白崇禧来了。他们已经有好几个月不见面了,互相打量了一眼,几乎都发现对方有不少变化:蒋介石消瘦了,白崇禧憔悴了。

    “健生。”蒋介石上前一步,亲热地拉住白崇禧的手,说道,“还记得吧?民国十五年,我也是在这里等你的,那时,是辞修陪你来的。”

    “记得!”白崇禧本是个极重感情的人,他和蒋介石相处几十年,有分有合,有恩有怨,那些复杂的因素,无论是他或蒋都无法说得清楚。现在他们都已临近倾巢之日,就像行将就木之人,如数家珍似的回忆起往昔的风云日子。蒋介石这几句话,便将白崇禧的感情思绪倒拉回去二十三年。

    “那时节,这里好热闹哟!”白崇禧感慨地说道。蒋介石是在黄埔发迹的,白崇禧是在黄埔与蒋搭上关系的,他与蒋都成了中国近代军政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蒋对白

    有知遇之恩。

    “你那时才三十出头,一表人才,好一个诸葛亮哟!”

    蒋介石仍拉着白崇禧的手,一边满怀感情地说着,一边将白引进他当年和白会见的那间办公室。

    办公室的陈设布置依旧,但白崇禧总觉得似乎多了点什么,而同时又少了点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只能凭心灵去感应才能发现。那是一种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东西,这个时代过去了,那特有的东西也跟着逝去,永远不会返回。正像北平的故宫一样,爱新觉罗氏皇帝临朝时使宫廷充满森严而辉煌的气派,一旦这个王朝覆灭,他们遗下的宫殿便黯然失色,虽然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到殿中的宝座上坐了八十三天,但那种君临一切的气派却再也无法回归其位。想到这里,聪明绝顶的白崇禧却又感到一阵悲凉和欣慰。悲凉的是,他和蒋介石的风云时代都一去不复返了;欣慰的是,老蒋已经退隐幕后,他和李宗仁终于脱颖而出。虽是乱世遭逢,但却能让他施展才能,他不怕乱,他是从乱中杀出来的,如果清朝皇帝不倒或者中华民国稳固,恐怕他最大的出路是步他的老师李任仁先生之后,当一名悠闲自在的乡村教师而已!

    “你的部队,正在向广西撤退吧?”蒋介石请白崇禧坐下后,便闭上了门,看样子,他是准备和白闭门促膝长谈。

    “嗯。”白崇禧点了一下头,心想,要不是你尽撤粤东、粤北屏藩,我早就到广东来了,何必明知故问?

    “这个,很好!”蒋介石又问道,“损失大不大?”

    “五个兵团,基本上都还完整。”白崇禧是绝不肯在任何人面前承认自己打了败仗的。

    “这个,很好!”蒋介石点了点头,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室内踱了几圈。然后回过头来,十分激动地说道:

    “健生呐,我今天在这个屋子里和你谈话,心酸得直掉眼泪啊!”

    蒋介石从衣袋里掏出一方白手绢,轻轻地擦了擦双眼,扪了扪鼻子。白崇禧发现,蒋介石真的哭了。世人以为,蒋介石是个铁石心肠的大独裁者,是个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人。其实,蒋介石痛哭流涕的场面并不少见。东征时他的指挥部被林虎部队包围,他急得直掉眼泪。民国十五年,他趁苏联顾问鲍罗廷回国述职之机,悍然发动“三二○”事变,妄图篡党夺权。但他发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控制全局时,赶忙退了下来,在鲍罗廷回到广州的时候,他向这位苏联顾问谈起事情的经过,痛心地流下了眼泪。蒋介石在大庭广众之前痛哭流涕,要数民国十七年夏天,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祭奠孙中山总理的那次最为著名。北伐大功告成,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齐集北平香山碧云寺,举行功成告庙典礼。瞻仰孙总理遗容时,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一看见那口棺材,便扑上去抚棺恸哭。当时有人便骂了起来:“瞧他哭得那伤心模样,才显出他是嫡系呢,我们都是庶出,叫他哭吧!”蒋介石果然哭得更是厉害,如丧考妣,他是走在队伍前边的第一人,后边许多人只得等在那里,更不耐烦了。冯玉祥觉得这样哭下去不是办法,便劝蒋不要再哭了。谁知冯愈劝,蒋愈哭得厉害,一发而不可止。后边的人又骂了起来:“叫他一个人留在这里哭上三天三夜吧,我们走了!”蒋介石这才止住了哭声。因此,白崇禧对蒋介石的这一套,也见得多了,但他却没料到,今天蒋介石为何要当着他的面抹眼泪。

    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在抗战胜利前夕合影于汉中

    “历史证明,要扭转乾坤,复兴党国,没有蒋中正与白健生两个人的真诚合作是不行的!”蒋介石又用那白手绢擦了擦眼睛,扪了扪鼻子,那一口宁波腔都有些变调了。

    “民国十六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嗣后不幸为奸人挑拨、离间,以致同室操戈!”蒋介石又踱了几步,大约是想让白崇禧好好消化消化他这几句话,“但后来卢沟桥事起,我两人又复衷心合作,终把倭寇打败,收复国土,建立不世之功!”

    蒋介石接着把他上面的两段话总结一下:“只有我们两人的精诚团结,才能建国和救国,这便是从民国十六年以来一再被证明了的历史!”

    白崇禧的心冲动了一下,蒋介石讲的全是事实。他相信,蒋的这些话将来必然会被史家写进历史教科书里去,一代一代地传之子孙:孙中山开国,蒋中正和白崇禧建国、救国和复国。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北伐战争的风云年代。高安城外古庙里求签,南昌城下的混战,他率军扫荡浙江进占上海,“四一二清党”,龙潭血战,收复两湖,直捣平、津。民国二十六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蒋介石派专机到桂林迎接白崇禧进京,共商抗战救国之大计。抗战八年,蒋、白虽然不到亲密无间的程度,但他们的合作还是好的,至今仍然留给白崇禧一些美好的记忆。

    “今共党虽极为猖狂,国势虽极为险恶,但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两人能一心一德,彻底合作,就一定可以完成戡乱救国的任务!”蒋介石踱到白崇禧面前,那双有些湿润的眼睛,殷切地看着白崇禧。白崇禧的心在急促地跳动着,他感到二十三年前,蒋介石在这里邀他出任北伐军副总参谋长和抗战时请他进京担任大本营副参谋总长,那眼神都是和现在一样的。他相信蒋讲的这些话都是出于诚意——在国难当头、党国存亡的关键时刻,任何人都不可能代替蒋介石和白崇禧合作力挽狂澜的作用。

    “德邻是不行的,不能再让他搞下去了!”蒋介石说完便坐到白崇禧旁边的沙发上,接着大言不惭地说道,“中央已决定将国府迁往重庆,本党绝大多数同志要我复任总统,以利戡乱救国。这件事,我想跟你商量,如复任总统,拟请你组阁,由你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把我胡宗南、宋希濂的部队全部交给你指挥,我们可以胡宗南部防卫陕南、川北,凭险固守,宋希濂部防卫鄂西、川东,屏藩重庆;你的华中部队则撤向桂西北,扼守黔东、湘西。这样,我们便能以四川为根据地,以云南、贵州为大后方和国际通路,争取美国援助。”

    白崇禧的心越跳越快,他终于彻底明白了蒋介石召他来此谈话的全部目的。蒋介石已经成功地拆散了李宗仁倡导的两广联盟、反共反蒋、争取美援的计划。现在,又要下手拆散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间几十年来所建立的特殊关系了。拆散两广联盟,拆散李、白合作,李宗仁便无以存身,国民党内的反蒋势力必将彻底被摧毁,李宗仁倒了,他白崇禧能单独存在吗?诚然,这大半年来,他对李宗仁是越来越不满了。他全力以赴把李拥上代总统的宝座,可自己并未因此加官晋爵,为了统一指挥两广的防务,他曾向李宗仁提出兼任国防部长,但李宗仁毫无办法,硬是让阎老西以行政院长兼任了国防部长。李宗仁当代总统,徒拥虚名,没有实权,一切军政大权被蒋介石死死抓着,白崇禧跟着李宗仁已经没有施展才干的可能了。现在,蒋介石既有意让他组阁,由他指挥全军,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啊!但是,他不能做对不起李宗仁的事……

    “健生,你的意见呢?”蒋介石把身子往白崇禧身旁挪了挪,那一双深陷的眼睛紧盯着白崇禧。

    白崇禧一抬头,目光正好与蒋介石的目光相遇,他觉得蒋介石的眼睛里似乎藏着一种令他可怖的东西。他当过蒋介石的参谋长多年,深知蒋的为人,他曾两次直接把蒋逼下台去,蒋对他之恨,恐怕不会亚于对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杨虎城,一旦蒋把李宗仁搞倒,他白崇禧倒霉的日子也许就会跟着到来。他不能跟蒋介石走,他死也要和李宗仁抱在一起!

    蒋介石见白崇禧沉默不语,喟然长叹一声:“人说你是诸葛亮,现在为何这般不明智呀!”

    蒋介石站起身来,又踱了几步,一边走,一边说道:“北伐时,我用你为参谋总长,无论党内或军内,都是一片反对之声。我曾以包拯的那句名言答之:‘常格不破,大才难得。’我时常想,如果当年刘备用孙乾挂帅领兵,历史恐怕就是另一种写法了!”

    白崇禧仍沉默不语。蒋介石又踱过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国家已到了这般地步,难道你还不明白吗!现在对于我们两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你不干,我也不干!现在还剩下滇、桂、川、黔四省完整的地盘和一百余万军队,干脆都给共产党吞了吧!我蒋中正是党国历史上的罪人,你白健生也是罪人,因为在这挽救党国的最后一次机会中,你不愿意跟我合作!”

    世界上最了解白崇禧的人,第一个恐怕要算蒋介石了,他的这些话像醇香的美酒,直灌得白崇禧筋酥骨软,神志飘然。只要能阻扼共产党的胜利进军,使国民党能保住哪怕是江南半壁或西南一隅,即使最后只有海南岛、台湾这样的弹丸之地立足,他也宁愿赴汤蹈火,与蒋介石捐弃前嫌!

    “介公!介公!请不要再说了,我白崇禧一生只有两个长官呀,一个是介公,一个是德公啊!”白崇禧用颤抖的声音说着,此时如果蒋介石要他上绞架,他也会把脖子慷慨地伸过去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默默地坐着,相对无言,一屋子的香烟味使人感到窒息。蒋介石是在黄埔秘密召见白崇禧的,李宗仁事前根本不知道。但是,白崇禧认为这样的事他不能瞒着李宗仁,因此,他从黄埔一回来,便到李的住所,把蒋召见他的谈话内容全部向李说了。李宗仁先是大吃一惊,继而不动声色地问白崇禧:

    “依你看,老蒋的这些话可信吗?”

    “蒋先生这次倒很诚恳!”白崇禧郑重其事地答道。

    李宗仁心头猛地一震,差点晕倒过去。蒋介石不仅拆散了粤桂联盟,而且正在拆散李、白之间几十年的合作关系。完了,一切都完了,广州是国民党的发祥之地,看来也是它最后的败落之地。他自那日以国家元首的资格把蒋介石教训了一顿之后,已发誓再不与蒋见面,他和蒋介石已形成事实上的决裂。现在,眼看又要和几十年患难与共的白崇禧分手了,他满怀痛苦和绝望之情,像一个愤世嫉俗的自杀者,站在一艘正在沉没的船上,一边使劲跺着脚,一边大声咒骂着:“快沉吧!快沉吧!大家都淹死,谁也不要活!”

    “健生,怎么样?你手上还有枪杆子哩!”李宗仁搓碎一只香烟头,试探性地询问白崇禧,想摸一摸他今后的动向。

    白崇禧沉吟不语,他不知如何回答李宗仁这句话,他正在酝酿蒋介石复职,李宗仁回任副总统的方案,毫无疑问,他是要往蒋介石那边靠了,但他仍在表演走“钢丝”,并不打算与李宗仁决裂。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与李宗仁相依为命几十年,他愿与李一辈子保持私人间的那一层友谊,他不能欺骗这位团体中的大哥。白崇禧想了想,勉强地说道:

    “德公,将来如有必要,去台湾怎样?”

    没想到李宗仁听了这句话,竟勃然变色,他一拳打在茶几上,大吼一声:

    “王八蛋才去台湾!”

    白崇禧与李宗仁相交几十年,李一直非常尊重白,没料到现在一句话竟把李宗仁激怒得口不择言。白崇禧呆呆地看着李宗仁那愤怒至极的脸色和粗急的呼吸状,酸甜苦辣,悲哀惶悚,一齐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