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第八十一章、浮萍

第八十一章、浮萍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张晓东拉着苏蕊来到商场,就见里面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有商品的促销活动,有收银台的人员敲打键盘的声音,有人们走来走去的脚步声,还有人们的交谈声……

    那么多的交杂声足够演奏成一首商场交响曲,张晓东和苏蕊走在货架之间的过道上,各种闪闪发光的店牌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在那里驻足查看。

    只见有些人拎着大包小包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还有些人在商场里转来转去,挑来挑去,不知道选哪样好呢。

    熙熙攘攘的超市里,张晓东拉着苏蕊的手,穿梭在那宽大的、似乎一眼望不到头的货架前面,眼睛在那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上看来看去。

    一楼是摆放化妆品还有金银首饰的地方,就见“老凤祥”、“周大福”等店铺赫然在列,正清冷的迎接着前来购物的人们。

    但大多数的人却都和张晓东一样,往那边只是瞥了一眼,便绕道而行了。

    毕竟,黄金首饰那高昂的价格,足以令大部分人望而却步。

    绕过一楼的黄金首饰区域,他们站在了上二楼的电梯上,两个人现在被电梯带动着不断上升,苏蕊偎依在张晓东身旁,一语不发。

    进入二层,刚走出电梯,就看见眼前的货架上整齐的摆放着微波炉、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张晓东向里看去,发现这里似乎比第一层的空间更大,一眼都看不到超市的尽头。

    在这样一个面积超过一千多平方米的超级购物广场里面,如果你不看指示牌,或者不询问工作人员,而是全靠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的话,那么,你想要找到自己想买的商品的概率,几乎为零。

    此时的张晓东,正不时的看着头顶的提示牌,一会左拐,一会右拐,苏蕊也是被张晓东牵着手,忽左忽右的走着,现在的感觉,很像是行走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面,尽管你的四面八方都是道路,你却就是找不到出去的道路。

    你焦急,你彷徨,你茫然失措,你毫无思绪。

    然而,乱冲乱撞却始终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必须冷静下来,认真思考,才有可能找到出去的道路。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服务商店在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开业。它的经营者克拉伦斯在1917年将这种由消费者自行在货架上挑选商品最后结账的零售店经营模式申请了专利,这就是超级市场的雏形。

    超级市场很快风靡全球。

    1930年8月美国人迈克尔·库仑在美国纽约州开设了第一家超级市场--金库仑联合商店。

    当时,美国正处在经济大危机时期,迈克尔·库仑根据他几十年食品经营经验精确设计了低价策略,并首创商品品种别定价方法。

    它的超级市场平均毛利率只有9%,这和当时美国一般商店25-40%的毛利率相比是令人吃惊的。

    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迈克尔·库仑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建立起保证大量进货的销售系统。它首创了自助式销售方式,采取一次性集中结算。

    而中国大陆是在世界上比较迟引入超级市场的国家,在开始超市的发展前,中国大陆人民多数在一些杂货店购买日常生活的货品。

    但在90年代初期,超市文化渐渐“入侵”中国大陆,外国的超市开始进驻经营,如法国的家乐福超市。

    在后几年时间,已有中国大陆的独家超市公司,如在广州天河首次开业的好又多量贩等,而回归后的香港一早就已兴起超市文化,故香港一些超市,如百佳等亦有北上开设分店。

    中国大陆的超市多数为大型式,与香港的小店不同,一般中国大陆的超市至少有2至3层,人们渐渐的已习惯了往方便的大超市购买东西,而少去街边的杂货店。

    张晓东和苏蕊找了十几分钟,总算是看到了食品区的指示牌。

    飞快的拉着苏蕊的手走过去,张晓东欣喜的说道,“总算是找到了啊,想给你买点吃的真不容易啊!”

    苏蕊却是小嘴一撅,头一偏,说道,“我不爱吃零食!你还是别买了!”

    张晓东却是心疼苏蕊,觉得她有时对自己的身体太过分了。

    虽然女孩子家的,过日子细微一点是好事,但是,却也不能太过了。

    张晓东就发现好几次出去逛的时候,苏蕊就算口渴了,也不会在景区买水喝,而是要等到出了景区再买,就只是为了不多花几块钱。

    此时,他就故意装作没有听见苏蕊说的话,而是把她拉到自己身前,为她极力推荐着一些看上去很不错的食物。

    “这是带点咸味的花生,你要带点吗?可以在火车上吃呢。还有那个芝士味的面包看着也挺好的……”张晓东不停的指着货架上的某件商品冲苏蕊道。

    可是苏蕊却只是摇头。

    有时她连看都没看一眼,便是不住的摇头。

    她这种明显带着敷衍气息的动作,让张晓东不禁头疼,又有点气愤。

    张晓东知道,苏蕊是怕他再乱花钱,本来前些天,大家出去游玩的费用几乎都是张晓东出的。

    而张晓东本来就是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的人,更不懂得细水长流,只知道今朝有酒今朝醉。

    而苏蕊本就是一个很仔细的女孩,而且作为一个学生,她是从来不乱花钱的,现在即便张晓东是她的男朋友,她也是能不花他的钱的地方,就绝对不花钱。

    绝大多数的时候,苏蕊都是温婉尔雅,小鸟依人,对张晓东百依百顺的,但偶尔,两人却会因为钱的事而.asxs.争执,就会让张晓东感觉很生气。

    就比如现在,他是怕她在火车上口渴肚子饿,而她自己又舍不得买,才特意带她来买点零食之类的,以备路上之用,而苏蕊却是嫌张晓东乱花钱,紧皱眉头,什么都不打算买。

    就这样,再张晓东为苏蕊耐心的推荐了半天后,苏蕊却依旧是一件东西也不买,张晓东不免有点生气了。

    到最后,终究也是没有买到什么,两个人默默的离开了超市。

    ***

    从到毕业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了,虽然不算很长的时间,但是张晓东的住所却已是换了一个又一个。

    到后来,就连苏蕊也是乏了,当张晓东说起新的住址时,苏蕊会淡淡的问,“又换地方了吗?!”

    其实,张晓东何尝不想有一个长期的住所呢?!

    单是每次搬家时的大包小包,零零碎碎,就让人头疼不已。

    平时不去留意,不知道整理,到这会真正搬起家来,就突然发现,自己家的东西怎么那么多,大包小包塞满了一个房间。

    于是就想丢掉一点没用的东西,以此释放一些空间,可是翻来翻去,就是丢不下一样东西。

    书本旧了,丢了,舍不得,衣服小了,丢吧,放不下。

    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还存在什么经济价值,只不过,是自己割舍不得那过去的回忆。每一样东西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含义,是独一无二,就像人们要去考古,并不完全在于勘察一个物体的经济实用价值,而是在于物体代表的那一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发生的事。

    人之所以比别的生物高级,就在于他会思考,有思想,有记忆,不会忘旧,知恩图抱,知错就改,就像中国的一句古话一样“没有过去的人是不完整的。”

    但一个人生活在过去也是不行的。

    现在回头去看自己睡了半年的那个房间,它什么也没有变,只是有点沧桑感,而自己,却变了。

    看着那房间,脑海中又浮现出一幕幕图片,一张张笑脸,在这里有自己的欢笑,有自己的眼泪,在这里有自己的一段青春过往。

    就在欢乐与忧愁中,时间也溜走了,是啊,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许真的到了弃旧换新的时候了!哎……

    ***

    关于长期的住所,张晓东是有过思考的,其实他知道,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买房子,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只有七十年的产权,却已经足够一个家庭一生所需了。

    房子,在中国人心中算是很重要的存在了。这个由钢筋混凝组架的建筑空间在中国人心中不仅仅是容身之所,还被赋予了家的寓意。

    家是什么?从婴儿到成人,我们历经了不同的阶段,家也被不断地注入各种情感寄托。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作为儿女,家是呵护的港湾,有父母爱的庇护;

    毕业后外地闯荡,作为异乡人,家是对稳定安居的期盼,是奋斗的动力;

    待到成家立业,作为丈夫或妻子,家是甜蜜的牵挂,是温馨的所在。

    这些情结的交织,都可以归结于中国人居者有其屋、安定感需求的传统心理。

    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之前提出的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里强调,“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作为其奋斗目标。

    而居者有其屋,可谓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置业观。接受了这种思想的中国人,在租房或买房的选择之间,绝大部分人更倾向于买房,实现住有所居,是很多中国人为之努力的目标。

    因此,中国人普遍的社会心理就是:房子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家也就哪里。

    对安定感的一种心理需要,也导致中国人十分看重房子。

    中国人有很深的恋土情结,对房子有种依赖感,把房子看成安身立命、落叶归根的场所。

    而当今社会,结婚时,房子就是首当其冲的一项必备条件,没有一套像样的婚房,婚期恐怕就也得一推再推了,没房先结婚的也有,却是很少数的情况。也有很多因为房子的问题在步入婚姻殿堂前闹掰了的,可见房子的重要性。

    有房才有家,有家才有根,家是扎根的地方,而没有房子就是在飘荡,很多时候,人们管自己租的房子叫做“我住的地方”,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才能称之为“家”。

    退一万步讲,倘若有一天,失业没班上了,但至少有个家可以回去,而不至于漂泊游荡,流落街头。等老了,也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可以享受晚年生活。

    没有房子,就要不停的换房子,不停的搬家,这会使人缺失归属感,总有一种如浮萍一直在飘着的感觉,一直无法安定下来。

    对了,就是浮萍,一种无根的水生植物,随风飘撒,随波逐流。

    换住所换的多了,张晓东就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心里面没有安定感,老觉得自己在社会上飘荡。

    对于苏蕊,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每次她跟着张晓东住宾馆,换住所,搬家,她都感觉自己是一个居无定所的人,一个到处流浪的人。

    这种心思,对女孩的思想影响是很大的,有时会让她感觉,没有安全感。

    而对于张晓东而言,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到目前为止,还都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而已,甚至,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因此,更多的时候,以他目前的收入和存款,他根本是不会去想买房子的事情的。

    然而,有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很奇怪,你越不想见到的事物,它越是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措手不及。

    有一次,张晓东和苏蕊两个人在古城约会,两个人正手牵着手,走在街上,突然遇到了一个女孩正站在马路边发传单。

    抬头看去,就见那女孩挺年轻,大概还是学校的学生吧,正一脸青涩、不甚熟练的向路过的行人发着传单。

    前面走过的人有随手接过来的,也有摆手拒绝的,还有一些人看都不看那女孩一眼,就走了过去,自然也不会接下她手里的传单。

    等张晓东走到很前,女孩估计是被前面连着几个人拒绝了,心情郁闷,正在那里发愣,所以并没有递传单过来。

    搁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自然是走自己的路,不理她罢了,然而张晓东却是停了一下脚步,伸出手,说道,“给我一张看看!”

    女孩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了,便忙不迭的从手里的一摞厚厚的传单里,抽出几份递给张晓东。

    张晓东接过传单,一点头,拉着苏蕊继续往前走去。

    往前走了一段距离后,苏蕊突然很疑惑的问,“别人都是不接传单,你却是主动跟人家要,你咋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