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天帝 > 第二零七章 满清入关

第二零七章 满清入关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天帝 !

    契丹时期,仿照唐代设立了科举制度,耶律阿保机命人创造的契丹文字,是仿照汉字而来的,可以看出,女真人对中原文化是处于一个学习者的姿态,文字上都学习中原,在其它方面更是没有自信去进行改造,对其占领区的汉人,也没有满清时期那样严格的文化洗礼。

    难道是因为女真族融入了蒙古和其它民族的血统之后,性格出现了逆转?我认为没那么严重。

    虽然满族的文字是仿照蒙古字新造的,但满族承认女真是他们的祖先就可以认定,蒙古文化对满族没有革命性的影响,如果革命性的影响了,就不会承认女真是他们的祖先了,况且蒙古相对而言也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文化。

    游牧民族,历来不重视文化教育,只喜欢马背上的豪情,同时信奉“马背上面出政权”这一真理,匈奴是,蒙古是,乃至至今游牧民族依然不重视文化教育。

    多数蛮夷入主中原,都是本着“将中原开辟为新的牧场”这一初衷来的,从来不理会文化以及文人,而满族却十分关注文化方面,不得不说是很有趣的事情。

    满族在入关之前,一直有萨满教的传统,萨满教,准确地说不是宗教,而是一种制度模式,是一种时刻与神明进行沟通的仪式,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的祭祀活动,而且都将祭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来抓。

    满清入关之前,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的艺术品们摆脱宗教这一思想枷锁的标志性事件,“文艺复兴”之后,以进化论为代表,反对上帝造物的各种学说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出现。

    我之前已经阐述过“宗教”的作用了,所以,当这些人尝试摆脱宗教束缚的时候,对于创造宗教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值得重视的事情。

    不仅如此,伴随着“性解放运动”、“女权运动”,更是加大了雅利安人对原宗教教义的亵渎。

    2,工业革命。

    这是“解放思想”之后的必然结果,解放思想,生产关系的作用自然会带来生产力的进步。

    3,海权时代。

    海运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世界格局的分布,直至今天仍然是一个海权为主导的世界。

    4,发现新大陆,移民美洲,屠杀原住民。

    5,相继的,澳洲也沦陷了。

    所以,中原地区原来的地理屏障——海洋,已经成为了一块薄弱之地,但是海洋毕竟是海洋,无法定居,海洋的进攻最终还是要依托陆地进行,东北地区作为中原地区最薄弱的缓冲地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中原和东北地区继续维持原来的分立局面,那么如果东北地区的任何政权遭到异族入侵,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要守住中原,就必须保住东北;要保住东北,就必须有一个能调动更多资源、更多力量的组织形式,这组织形式就是归入一个政权的管理之下。

    所以,促进东北地区和中原的融合,就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无论是明朝吞并东北地区的女真,还是满族兼并明朝,在天帝看来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满族虽然相对于中原民族来说是外邦蛮夷,但满族的祖先肃慎人,追根溯源仍然是炎黄二帝的后裔,从血统上来说是无所谓的事情。

    但是,明朝的腐败、闭关锁国已经导致国力的严重衰退,明军曾经发兵东北,但以失败告终,既然烂泥扶不上墙,那就换个方式来进行融合——由东北地区的政权取代中原的。

    这是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天帝默许下的剧情,我们都知道,天帝在人类出现之前,就掌握着可以影响气候的核心科技,天时,还是那么的巧合。

    此外,满清入关的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多巧合,什么“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一项英明果决的李自成为何*勃发专情陈圆圆并强奸了她;忠心耿耿的袁崇焕莫名其妙地被诬陷“通敌”。果真巧合都发生在关键的时候。

    这样的剧情确实如天帝所安排的那样,满族成功地融入了汉族,虽然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波折和损失,但结果达到了,看看当今的世界形势,如果没有这融合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我深深地拜服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建国初期的中国只有两处建设兵团:一处在新疆,一处在东三省,而且东北建设兵团的人数远远多于新疆。

    为什么没有在福建建设兵团、西藏建设兵团、蒙古建设兵团呢?

    五十年代不惜一切代价开垦“北大荒”,还有沈阳军区永远是最先装备最先进的作战装备的军区,此外,毛主席没有继承辛亥革命的“驱除鞑虏”的思路和政策,而是多次喊话,打消“大汉主义”,抬高满族地位,继续促进满汉融合。

    从大局上来看,毛主席的种种决策上实在是太英明了!

    满清信心满满、志在必得、急不可待地入主中原,之后以外族的身份却以中华正统文化自居,这一切是如何操作的呢?

    我认为,将神明意志化为现实的关键环节,就在满族萨满教,虽然没有史料可以证明,满族统治者从祭祀那里获得了什么信息,又对其政治决策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但历史已经发生,我们可以进行推测。

    也许天帝通过祭祀暗示、预言了满族最终可以入主中原,这使得满族统治者信心倍增;同时,也一定强调了血统的同源性,强调了对华夏文化的尊重。

    当然,满清的前几任皇帝只完成了预言的前半句,而后半句是由其子孙完成的,至于为什么操作成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外邦蛮夷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局限性造成的。

    吴凡诺举起手来,道:等等!还有,我们至今都没有见过龙,龙到底是什么?

    贺常不假思索道:龙是机器,是高等生命在地球上使用的交通工具,因为飞碟不能在地球大气层里面飞,所以他们才用“龙”作为代步工具。

    “龙”是交通工具但不限于交通工具,就像“飞机”可以是交通工具,也可以是战斗机、轰炸机、歼击机、人工降雨机、播撒农药机、加油机等等,人类都可以用飞机人工降雨或驱散乌云,那么“龙”自然也可以影响气候、制造气候灾难。

    吴凡诺略显不解,道:好,那你告诉我,“龙生九子”作何解释?

    贺常愣了一下,道:这个问题问得好!先抛出我的观点,龙的“九子”和龙一样,也是机器。

    就好比航空母舰有诸多辅助的舰艇一样,龙的“九子”应该是龙的辅助飞行器,每个飞行器因为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也拥有不同的形态。

    也许只有在上古时期的人类亲眼见过这些机器,而后世的子孙没有见过,只能根据先人的描述进行想象,同时类比于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将描述具象化。

    古人云:龙生九子,九子皆不为龙。

    如果龙是生物,那么其生理性状应或多或少的遗传给下一代,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螭吻、饕餮、麒麟、椒图、蚣蝮等这些形象显然与龙有着显著的区别,只有麒麟相对来讲类似一点。龙所谓的“九子”均与龙的形状不同,可作证了龙并非生物,而是机器这一论断。

    跟“龙”形状类似的生物,有蛟、蚰蜒等,自古以来,蛟与龙就区分的很仔细,虽然蛟与龙很相似,但蛟就是蛟,龙就是龙。

    蛟是生物,有鳞的长尾爬行类,而龙是高等生命的专属交通机器,所以地位上有很大差别。

    还有蚰蜒,蚰蜒是一种大蛇,或者巨蟒,跟龙和蛟相比,没有角和脚。后世的人们将蛟、蚰蜒等跟龙混为一谈,完全是懒惰的表现,因为人们很久都没有见过龙了,所以将蛟、蚰蜒等跟龙的描述类似的生物认定是龙的原型,这完全是在牵强附会。

    从文字上,也可以看出“龙”和蛟、蚰蜒的区别,“龙”字的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可拆解为左边的“立+月”和右边的“飞”,“立+月”是头和躯干的象形化,右边那复杂的结构是“飞”字的变形,所以,从“龙”这个字上来看,龙就是一个会飞的物体,即飞行器。

    蛟和蚰蜒均有虫字旁,可见古人对这两种生物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

    从“飞”字和鸟类的字形上,也可以看出古人关于“飞行是否需要羽毛”这个问题,已经给出了解释。

    在甲骨文和篆字中,“飞”比“羽”少了一划,所以,“飞”不一定需要“羽”才可以,后来,这俩字演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繁体字,把“升”的结构填了进去,这样的改动其实并没有改变原字的象徵意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