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百年歌之五代 !
隆冬时节,朔风萧杀,昔日水量充沛的汉水变得狭长低浅,两岸的沙床之上到处都是干涸横躺着的水草,大片大片斑驳着青黄之色。
“警!”沿河的防寨中突然冲出一匹军马,快速地向西而去,马背上的军士身背警戒旗帜,大声喝斥着官道上的行人闪避,军马被急鞭催得发急,撒开了蹄子疾驰而行。
夜色未浓,藩镇的治所江陵府内,节度使杨知温正斜倚在榻椅之上,凑近榻侧的灯光翻看着刚刚呈递进来的告急军报。
“汉水东侧见到有乱军活动迹象?”杨知温感到有些诧异,因为前些日子才刚收到曾元裕在靳、黄二州大破黄巢军的消息,斩首数千,叛军大败北遁,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又卷土重来了呢?
“这些河防兵士们许是把曾大人巡防军给看成叛军了吧。”杨知温想了想,给了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有淮南军在东面挡着呢,叛军怎么可能会跑到来?杨知温随手将军报丢在一旁,吩咐下面的人,将送信军士安抚之后明早打发回去,并告知其继续侦视。
汉水河东岸,数百军士们正在连夜赶急修筑着渡桥,汉水低浅处才刚刚没过胸口处,浸在刺骨水中的军士们不多时便哆嗦着上岸轮替,岸上的兵士喝了几口烈酒,一步步走向水中,去搭建渡水的浮梁。
这些人是王仙芝的军队,之前贪信朝廷的诏安,王仙芝失去了最信任的大将尚君长,这让其痛心不已。
为了弥补告慰冥冥中尚君长的冤魂,王仙芝将其弟弟尚让提拔为自己的佐辅,代替之前尚君长的位置。
不久,王仙芝改变了继续留在淮南的计划,绕过了黄州,悄悄潜入到境内。
迢递荆州路,山多水又分。霜林澹寒日,朔雁蔽南云。
,地控南楚,沟通四方,水路之咽喉,陆路之都会。王仙芝选择以为支撑,跳出朝廷包围中,过后向南走。
不得不说,王仙芝的想法是好的,做法是对的,思想方向都没有任何问题,唯一欠缺的就是运气。
本来王仙芝的对手杨知温在军事上就是个菜鸟,又忽视了汉水方面的警戒,加之临近年关,军士们放松了警惕,一些土堡中驻防回城过年,空无一人,幸运的天平仿佛倾向了王仙芝。
当王仙芝所部连夜渡过汉水,突袭端掉沿河防寨之后,一路急行突进,直快到江陵城时才被巡防的军发现。
此刻才发现叛军,已经太晚了,幸运的是江陵城正在下雪,而且下的很大,这种天气是非常不适合攻城的。
雪天攻城,爬墙攀缘太滑,聚火焚烧城门四周潮湿又很快会熄灭,寒风冒雪强攻自然比在箭楼、城垛后面要苦的多,本来很顺利的王仙芝在付出了很大代价后,才攻陷了江陵城的外城,内城在官军的死守之下竟一时无法攻克。
杨知温此时倒没有变怂,虽然是文官出身,确实不怎么懂军事,但至少站在城楼临敌瞭阵的勇气还是有的,这位大哥在飞箭流矢之中还没忘记发挥一下自己的专长,即兴赋诗一首鼓励众军。
老大,诗作得再好对打仗也没什么帮助,赶紧找援兵吧,杨知温迅速地派人求援,他求援的对象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
这位李大人那可是一提起王仙芝就红眼,二话不说提起兵就来了,路上还在襄阳碰到了五百沙陀军,就带着这帮战斗利器就一起来了。
王仙芝在雪天围困了官军数日,也没攻克江陵内城,但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府库、钱粮近在眼前,没有理由轻易放弃,王仙芝就一直和杨知温在江陵城内城两边耗着。
直到去往荆门的军队与李福相遇并被重创的消息传来,王仙芝才彻底断绝了拿下江陵内城的幻想,走吧,立即向南,无奈南面雪下的太大,道路崎岖难行,很容易被山南东道的官军赶上,相反北面雪下的小些,王仙芝决定暂时向北迂回,甩掉李福这个尾巴。
夜,黑暗降下来了,李福领着官军赶到江陵城下的时候,王仙芝已经走了,李福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繁华阜盛的江陵城,如今外城全部化为瓦砾焦土,还未熄灭的火势沿着木质的房屋继续蔓延着。
杨知温失神地看着眼前的一幕,昨晚王仙芝焚城的一幕仿佛还在眼前,自己无奈地看着,无力地看着,无声地看着。
而暂时迂回的王仙芝倒了血霉了,他在申州又不小心碰见了曾元裕,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两人二话不说就开打。王仙芝本来就打不过,这次南下又损失不少,再次相遇自然被揍得鼻青脸肿,王仙芝只得带着残部赶紧逃离了申州。
曾元裕的屡次胜利,让朝廷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被抛弃许久的宋威彻底被朝廷排斥了,曾元裕被任命为招讨使。
老宋同志,你病了,要多加休息,一纸诏令,宋威被免职回青州养老了,这位曾经的名将就这样淡出了历史的视野,湮没在了无声之中。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现在有些失意,但比起同时期武将们的下场,他幸运了很多,他躲过了一个混乱的官场、一个离乱的政局。得以归老田林,宋威其实是幸福的。
王仙芝准备向南进发,然而突然的一个消息,让其立时犹豫了起来。
以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
朝廷祭出了大杀器接替杨知温镇守,王仙芝,南面,你就不要去了。
高骈的出现是朝廷收网的信号,王仙芝和黄巢面临着与高骈对决的可能,胜算基本为零。
唐帝自以为胜券在握,却冷不防地被一个变故给打乱了计划,使得黄巢军队得以暂时喘一口气。
大同军沙陀叛乱了,这场叛乱直接改变了大唐乃至唐后的历史,也使得唐帝终其一生对之无法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