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琵琶行6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另一方面,白居易好写讽喻诗,揭露时弊,触犯了朝中的不少权贵,众人正苦于没有借口搞他呢,这波直接送上门来,他们当然不能错过机会,群起而攻之。

    很快,又有一批讨厌白居易的人向他泼脏水了。

    白居易写过两首诗,分别是赏花和新井,那些人就说了,白居易的母亲就是看花的时候掉坠井而亡,他还写这种诗不是不孝吗一点都不懂得避讳。

    但事实上,白居易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也按制守孝三年,其间并无行差踏错,而且根据宋朝人的纪录,新井一诗在元和元年就失传了,对此我们只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未央宫。

    刘彻非常认同楚棠的观点,他对白居易所谓的罪名嗤之以鼻,当即不屑地撇撇嘴 “好大一顶帽子。”

    他还记得前面讲李贺因为进士考试之名与其父犯讳,所以不得参加科考,这里白居易又是因为差不多的理由被政敌抓住把柄,孝道可真是一把任人驱使的利刃。

    你们唐朝人玩这一套玩得挺熟练的啊连早年失传的诗都能搬出来。

    很明显,众人都看出来了,这都是官场上整人的手段,但孝道一词何其严重,白居易就算长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一时之间,大家或多或少都同情起他来。

    另一边,白氏兄弟却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母亲坠井而亡”

    白行简难以置信“母亲虽然神智不佳,但身边总有人照料,怎么会”

    “也可能是侍婢一时疏忽,”白居易猜测着,心中也是惊慌不已,不过他毕竟是兄长,在这种时候要保持镇定,他斟酌着 “母亲神智有差,无亲照看总是不妥”

    “兄长放心,”白行简懂他的意思, “我明日便启程返回下邦,亲自侍奉母亲。”

    白居易见弟弟如此纯孝也笑了起来 “也好,稍后我便为你打点行资,万望吾弟替兄尽孝,待任事清了,我便向朝廷告假,探望母亲。”

    白居易这时候的官职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为这些事被贬为江表刺史,刺史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虽然不在京圈权利中心,但也有实权,下场也不算太差。

    这时候又有一个人出现了,中书舍人王涯紧接着上疏表示,白居易又是越级言事又事母不孝,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州郡,

    作一郡臣民的表率呢陛下您一定要慎重考虑啊

    唐宪宗慎重了一番,追诏把白居易贬成了江州司马,司马在中唐时期是专门用来安置犯官的,这波属于变相发配,让我们一起说,谢谢王涯。

    时任中书舍人的王涯气得脸都绿了,楚棠的促狭不是一次两次了,她虽然说谢,可是话里话外哪句不是讽刺

    他愤愤地按着桌子 “哼,白居易所言无状、行迹有差,难道不该大力惩处吗我依理上疏又有何错

    皇宫。

    唐宪宗的表情也有些不好,楚棠的话不仅讽刺了王涯,顺带还讽刺了一把他,若非他同意,王涯上一百次的疏都没用。

    小院里。

    白行简愣道 “兄长何时得罪了王大人”话音刚落就觉得问了句废话,后来的事情他哥怎么会知道。

    白居易不甚在意地摇摇头 “想是因为那些诗文吧,楚姑娘不是说了么,我之讽喻诗,得罪权贵。

    白行简沉默不言,兄长的诗歌主张他知道,水镜也曾借兄长对李白诗的评判透露一二,当朝弊病甚多,背后所涉盘根错节,兄长诗笔直陈,必是犯了众怒,届时恐怕朝堂内外俱是敌手,又何必纠结何时何地得罪了何人

    他迟疑着开口 “兄长当真不去作传奇么”

    当真要义无反顾作一个谏臣么

    白居易微微一笑 “我志不在此。”他的志向,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在这边暗暗下定决心不为所动,另一边的元稹咬牙切齿地为好友抱恨不已呵呵,王涯是吧,我记住你了。

    一个人的诗歌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竟然使朝堂内外人人自危,逮住机会争先恐后要将他按下去或许,我们可以在他的讽喻诗里找到答案。

    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说到新乐府运动。所谓乐府,秦已有之,正式设立是在汉武帝年间,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或下层文士的创作,以备朝廷祭祀宴飨之用,属于乐教的一种,但在文学渊源上却是发脉于诗经,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现实主义的。

    这种文学风格影响到了杜甫,前面我们讲过,杜甫后期的三吏、三别、咏怀五百字等等,都是现实主义的杰作,白居易和元稹非常欣赏杜甫,一

    个给杜甫写墓志铭,一个嘴了一通李白。白居易

    我倒要看看这件事你要拿出来说几遍,我只嘴了李白一句,你已经揪着这个问题说了不下三遍好吗

    终南山。

    杜甫忍笑 “看来楚姑娘确实很喜欢太白兄。”

    李白望天,喜欢他的诗的人不计其数,尤其是水镜讲解了一番之后,他的名气更是水涨船高,现在走在道上都会被人认出来,拉着求诗一首。

    可是楚棠尚在千年之后,时如逝水,史册无情,多少人沉没在历史风烟,他的诗文却还能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并一次次解出新意,这种感觉当真很奇妙。

    就好像,他始终活着似的,在诗文里活着。

    李白忽然觉得心头一松 “厚爱者唯诗文,我等所能做的,也只有以佳篇酬知己了。”

    说起来杜甫的粉丝也挺疯狂的,比如北宋的黄庭坚, 见我好吟爱画胜他人,直谓子美当前身”,说自己是杜甫的转世;

    苏轼也挺喜欢杜甫的,不过陶渊明李白他都喜欢,苏轼是个博爱党;当然,最炸裂的还要属张籍,把杜甫的诗烧了拌蜂蜜吃。

    杜甫

    李白哈哈大笑 “子美,你这个粉丝可谓是不同寻常。”

    1に进级, 排的计文π大 的后 业一 一“或许是想借你一段仙才呢”李白心情颇好地猜测。

    杜甫

    这也不至于吧

    再说,太白兄才是仙才一不小心,未来的诗圣又追星了。中唐,

    友人恰好登门来访,见张籍坐在桌案后,一边大声吟诵杜甫的诗句一边一勺一勺地吃着什么,神情似癫似狂,颇为陶醉。

    友人咽了咽口水,手指颤巍巍地指着他手中的碗,忽然有所明悟你这是

    张籍抬眼看他 “诗圣遗泽,吃了杜子美的诗稿,我也一定能写出他那样的好诗。”他向好友发出邀请, 吾友,可要一试

    好友表情一僵,连忙摆手拒绝 不了,不了,诗圣之才岂是我等凡人能承受的,我先回去了,改日再登门拜访。

    说着,忙不迭地一拱手,好像

    逃避什么洪水猛兽似的,匆匆离去。身后的张籍看着好友遽然离去的背影遗憾地摇摇头 “可惜啊,不懂得我法之妙。”

    圣才难得,不服食他的诗稿,哪里能借来天地钟灵独一无二的才气看来这份福泽,也只有他一人能够消受了。这么想着,张籍又杜诗配纸灰,大口地吃了起来。

    小院里白居易也没忍住笑了起来,张籍是贞元年间的进士,亦有诗才,二人诗论主张颇为契合,白居易还是很欣赏这位朋友的。

    “早便知张文昌对杜诗颇为激赏,没想到竟是到了这般地步。”他吟起张籍的诗作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难道这也是向杜工部借来的诗才吗

    说到最后不禁带上了几分调侃,吃瓜,毕竟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连诗魔也不能免俗。

    北宋。

    以这种方式暴露粉籍的黄庭坚有一种被公开处刑的感觉 “什么前世今生,我这是玩笑之说,玩笑不懂吗

    而苏轼却是好心情地眯眯眼 渊明放达,太白飘逸,子美沉郁,乐天通俗,四人之诗各有高处,为何一定要分出高下呢我博采众家,自可得众家妙处,旁人如何及得上

    一句话,博爱党的快乐,你们不懂。

    不过白居易的粉丝也不遑多让,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把自己的诗刻在身上并精心配上图画的小迷弟的。

    正在愉快吃瓜甚至想写一首诗去调侃张籍的白居易表情忽然顿住 “什什么”白行简也愣了愣 言下之意是,有人将兄长的诗刻在身上,还据诗绘图了白居易 “此等厚爱,我有些恕难承受。”楚棠说得没错,确实挺炸裂的。

    刘宋。

    被后世人的追星举动深深震惊的谢灵运打开思路吃曹子建的诗有用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写得挺好的,要不刻在身上

    追慕了谢灵运一辈子的李白没有想到,在另一时空里,自己的偶像早已摇身一变,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不过白居易喜欢杜甫是有条件的,有所保留。他认为杜甫的部分诗作直承诗之六义,风雅比兴蕴藉深厚,又有汉乐府遗风,但是呢这类诗太少了,只有三四十首,远不能发挥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所以和元稹等人一合计

    ,决定改变这种风气,用诗歌来咏写实事,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耳朵竖了起来,新乐府一事正是他近段时间以来思量的重点,此时提到,他当然要向未来的自己取取经,是以十二分认真,连前面的贬谪之忧都暂时抛到脑后了。

    白居易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就是说,如果把诗比作一棵果树,那么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上面的枝叶,声律是它的花朵,义理则是它结出的果实。

    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实际上是要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同时更为强调诗歌的内容。

    在这一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写诗要“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初唐。

    陈子昂的眼睛越来越亮。齐梁以来,诗风浮靡,风雅不振,他有心一改诗坛萎靡的局面,横空出世的水镜让他读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种种后来人的好诗,足以借鉴,但还没有人在诗歌理论上给以高屋建瓴的指导,白居易的主张简直是令人耳目一新

    他兴奋极了,连忙拿出纸笔将水镜里提到的言论记了下来,又另起一篇,给东方虬写信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不止是陈子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唐四杰亦是激动不已,从浮靡诗风中走来的初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新鲜的诗歌空气,是足以展现国朝欣荣之风貌的时代新声。

    如果说李杜之诗为他们的诗风改革了绝好的范本,那么白居易这一番理论便是一条实操性极强的创作准绳

    一时之间,所有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白居易诗论的重要性,并在这一理论的启发下开始了本朝的诗歌革新之路。

    未央宫。

    连汉武帝都禁不住目露赞赏,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白居易虽是一介文人,却有忠君爱国之心,尤其是这务实的诗论主张,简直是文士典范。

    太极宫。

    李世民也是点头 “不忘君而不忘民,可谓丹心妙手。”听了这么多,白居易是第一个有意识为民而作的诗人了吧当然,也有一些人对白居易的观点提出质疑。

    诗评家钟嵘

    沉吟着道 “此论,有失偏颇吧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不为文而作,岂不是容易流于粗显一途

    另一评论家司空图亦是摇头 “诗有政教之用不假,然过分强调政教,同样反伤真美。”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白居易旗帜鲜明的创作了大量的新题乐府,比如说这首卖炭翁。水镜一转,众人顺着上面的文字看了下去。

    “卖炭翁,苦宫市也。”李世民轻念出声, “齐桓之时,宫中有七市,东汉桓帝、南齐东昏侯亦在宫中设市,此道于我唐竟是复炽了么

    他的脸色沉了下来,还没看到诗,他却已经先生上气了。

    南山之中,有老者堪堪将手中的干柴扔到土窑里,佝偻着身子用嘴对着窑口吹气,好让窑中的火尽快燃起来。

    柴烟一股股地冒出来,把他的脸都熏成了黑色,经常在窑口进出的手指也黑得看不出颜色,正是深秋,他要抓紧时间烧炭,才能卖出个好价钱,毕竟一家老小还靠着这些碳钱过活呢。

    水镜是这些时日来出现的新鲜事,后世的小娘子借着神迹讲诗,他虽然听不懂,但楚棠时有幽默之语,偶尔还不会放点小视频,这可是新奇玩意,他边听边看,只当看了一场百戏,也不觉得有多累了,时不时还能笑上一两声。

    然而,下一刻,他却是笑不出来了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诗里写的人分明是他

    柴烟熏到了老者的脸上,呛人的烟气把他的眼泪都熏出来了,他想起去岁冬日的经历。

    那时他驾着牛车在市集里卖炭,人困牛乏,坐在泥地里歇息,两个内侍骑着马气焰嚣张地过来,不由分说将他的碳全部抢走,末了系了半匹红绡和一丈绢绫在牛角上,权当碳钱。

    他一介农人,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况且钱贵绢贱,半匹红绡一丈绫,哪里抵得上一车好碳这分明是强抢

    他有心理论,可是那两个侍人却是狠狠地把他踹到一旁,趾高气扬地将车上的碳全部运走。他拿着绢绫,在市集上嚎啕大哭,连家都没脸回。

    可是受宫市之苦的又岂止他一个达官权贵横行霸道,被祸害的百姓不知凡几,但却个个求告无门。这些苦楚,原来也有贵人能看

    见了么

    太极宫。

    李世民别开眼,不忍心再读下去,他气得双眼发红 “一群宦官小人得志,欺行霸市横行霸道,当时的皇帝是死人吗

    他满以为经过李隆基之后,自己已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他还是低估了后世子孙的荒唐程度,以宫市为名,公然强抢百姓财物,这和匪徒有什么区别分明是一群官盗

    长孙无忌等人亦是觉得触目惊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此翁自己都是冻馁难耐,却仍是希望天更冷一些,只为卖出更多木炭,换来一冬粮钱,那些侍人

    他摇头大叹,有心说些什么,却顾及着宫市到底是皇帝所设,陛下骂得,他身为臣子却是不得放肆。一旁的魏征却没有这种顾忌,冷着脸把话接了过去

    “不过狗仗人势。宫市陋习古已有之,圣明之朝不设,我朝忝被后世称一句盛世,却仍有此等欺民之举,盛世之称,吾甚羞之

    一番话说得毫不客气,颇有直臣的风格,长孙无忌等人在心里捏了一把汗,悄悄竖起大拇指,不愧是魏玄成

    几乎是被夹木仓带棒怼脸的李世民肃了面容,却是并未生气,反而一脸认真道

    魏卿所言甚是,朕这便立下典律,凡我朝继任之君,不得再设宫市,违者,如背祖宗。

    他沉吟再三,又接着道“白居易既以新乐府名世,讽喻之章必不止此一篇,诸卿需谨慎听之,将水镜里提到的诗作都抄录下来,好好看看,我大唐的百姓,后来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他几乎发了狠,见识了隋末乱世的百姓苦,贞观群臣所求不过天下太平百姓和乐,可是这短短一首诗就让他看尽了民生多艰,他岂能不慎之又慎

    这首诗大家初中学过,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其中之一,宫指皇宫,市在这里是买的意思,由官吏出面采买宫中所需物品。

    中唐时期宦官势大,将这项权力抢了过去,低价收购百姓手里的商品,实际上与公开掠夺无异,毫无公平可言,这首诗讽刺的就是这件事。

    诗里的老翁衣单贫贱,辛辛苦苦烧了一车炭到集市上卖,饥肠辘辘都不舍得买一丁点饭食,然而钱没卖多少,一车炭就被强抢过去。 ”宫使驱将惜不得”,一句“惜不得”里,蕴含了多少苦

    楚

    白居易的有些乐府诗总被人诟病词意显豁失之含蓄,这首卖炭翁秉承着白诗一贯的通俗风格,却毫无粗陋之病,诗人直陈其事,将自己隐于诗歌之外,只以卖炭翁的经历为叙述对象。

    最后的“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既是事件的结尾,也是诗歌的结尾,我们仿佛能看到那绢绫在冬日的市集里飘飘荡荡,卖炭翁望着宦官们扬长而去的背影,欲告而无方,只能垂头大叹。

    白居易的诗是感人至深的,楚棠的叙述也含着深切的情感,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更能和诗里写的卖炭翁共情了,尤其是那些受够了官吏欺压的民众,几乎立时便湿了眼眶。

    “我等小民,苦啊”

    终南山,

    杜甫神情严肃地望着水镜里的诗句,评价道 “语极俗浅而情极深切,比之汉乐府之篇,亦是不遑多让。”

    北宋。

    苏轼道 白香山诗作其后虽转为闲淡,然秦中吟、 新乐府却不失为诗之正音,士大夫兼济之志,尽在其中矣。

    苏辙跟着点头 若非如此,朝中权贵又何至于视他为仇雠

    由来讽喻,最是得罪人。

    苏轼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起先前讲的郁达夫,这样的人,是民族的义士,却是敌人的仇雠,从白居易选择作乐府开始,他便已经走到权贵的对立面了吧

    他轻叹 “白香山的诗里,亦有人民。”

    人民的诗人,才会得到后世人民的敬仰,这便是楚棠他们的价值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