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疯流魏晋爆笑事 !
正应了网上那句话:"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生死相依。"绿珠从高楼一跃而下,徒留历史一声叹息。
石崇被押出金谷园,他以为只不过是一次流放,直到囚车缓缓驶往东市,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更让他吃惊的是,好友潘岳也被押赴刑场。潘岳曾经写诗赠石崇,其中有"白首同所归"之句,竟然一语成谶。就这样洛阳第一富豪与洛阳第一帅哥同时被杀,这一年,石崇五十二岁,潘岳五十四岁。
时下有一种看法,说石崇太自私了,临死还拉绿珠垫背,而绿珠跳楼也谈不上"殉情",因为他和石崇之间本没有什么爱情,只是被石崇话语所激才跳楼自杀的。以上观点显然不能成立,因为《石崇传》上写得很明白,石崇被抓时,压根没想到自己会死,也就不存在拉绿珠殉葬的道理。他一生阅女无数,美女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日用品。若不是真心爱绿珠,也犯不着为一个女人得罪孙秀。他敢于为绿珠冲冠一怒,这是一种性情,一种担当,一种勇气,一种男儿本色,比几百两银子就把杜十娘卖掉的李甲之流强出千倍万倍。绿珠也是如此,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如果不是遇到真正喜欢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知己,也用不着以死明节。反正到哪儿上班不是上班?都是以色艺侍人,到了孙秀那儿也是唱唱歌、跳跳舞、喝喝酒、睡睡觉,无非就是工资少了点,根本用不着跳楼。反过来说,如果绿珠当时没有殉情,而是转投孙秀名下,那绿珠就不是绿珠了,历史记住的只是一个倚门卖笑的职业歌妓;而石崇假如没有拒绝孙秀,而是乖乖地把绿珠交出,那石崇也不是石崇了,历史记住的只是一个杀人抢劫的万恶土豪。但是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剧本,男女主角拒绝平庸的情节,联手演绎了一段旷世的传奇。
当然,石崇被杀除了绿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经济问题:石崇太有钱,太张扬,不免让人羡慕嫉妒恨,只是以前有贾谧罩着,别人干着急。贾谧一死,石崇的万贯家财顿时成为别人觊觎的目标,这就像一个美艳绝伦的女人忽然变成了**,难免招来各路**。正像石崇临行前所说的那样"奴辈利我家财"。二、政治问题:二十四友集团,依附于贾谧,逐渐成为一股政治力量,而随着贾氏集团的消灭,二十四友集团也树倒猢狲散,而作为二十四友的中心人物,石崇也成为政治斗争的殉葬品。三、交际问题:石崇的外甥,二十四友之一欧阳建素来与孙秀有过节,孙秀得势之后趁机打击报复,石崇也成为孙秀打击的对象。由此看来,孙秀派人去索取绿珠,只是一个借口而已,他早已料定石崇不会交出绿珠,而即使当时石崇交出绿珠,也只是苟延残喘一时,最终难逃被诛杀的命运。
石崇在后世读者的印象中无疑是土豪的形象代言,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石崇至少还有两种形象值得注意,即愤青和文青。
青年时期的石崇,德才兼备,意气风发而且刚正不阿,从他早期的奏章来看,经常针砭时事,而且言辞犀利,不畏权贵。也正是因为如此,石崇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投身贾谧门下时,石崇已过不惑之年,此时的石崇对上书言事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感兴趣(反正傻皇帝也看不懂),而专心谄事贾谧。正好潘岳在此时也顿悟了"人生",两个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开始组团巴结讨好贾谧。不仅对贾谧本人阿谀奉承,就连贾谧的母亲广成君出行时,二人也要对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遥拜,以示敬仰。你看,连巴结讨好也这么有创意,亏石崇想得出。时势造英雄也造小人,想着石崇面对贾家的车马躬身遥拜的模样,很难相信他年轻的时候居然还是一愤青。
石崇还是一个文艺青年,虽然一身俗气,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儒雅情结。他曾和王敦一起到学堂里去,看到颜回和原宪,这二位都是孔子班上的三好学生,颜回更是超级学霸。石崇羡慕地说:"如果我能和他们一起做孔子的学生,大概也不会比他们差吧。"谁知却立刻遭到王敦的讽刺,王敦说:"我看你一点不像颜回,倒是非常像子贡。"
子贡虽然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更喜欢投机经商,是班上最有钱的学生,孔子周游列国,主要靠子贡赞助。石崇被王敦戳到痛处,只好大声反驳:"大丈夫处世,当身名俱泰,总不能穷得一无所有吧。"你看,石崇并没有以子贡为榜样,反倒羡慕颜回,原宪,可见每一个坏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好孩子,石崇还是想做一个三好学生的。
石崇文学水平算不上一流,在钟嵘的《诗品》里,石崇的作品被列为中品,但在当时的文艺圈,石崇绝对是个腕儿。二十四友集团,虽然是一个政治集团,但实际上更像一个文学社团,类似于今天的中国作家协会,因为它几乎囊括了西晋一流的文学家,左思、潘岳、挚虞、陆云陆机兄弟皆是其成员。石崇作为这个协会的会长,经常组织一些学术论坛,诗歌研讨会什么的。著名的"金谷集会"即是石崇组织举办的,并提笔写下传世作品《金谷诗序》。五十年后,王羲之召集东晋名士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兰亭也举行了一次类似的集会,并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很显然,王羲之复制粘贴了石崇的创意,虽然后人皆以为兰亭集会在整体水准上已经超越了金谷集会,但王羲之并不这么认为,甚至当他听说有人把自己和石崇相比,把《兰亭集序》与《金谷诗序》相比时,脸上竟露出欣喜之色。可见石崇是王羲之的心中偶像,王羲之则是石崇的忠实粉丝。
总而言之,石崇的一生是说不尽的,他追求财富,不惜去抢劫;因小事杀人,残忍冷酷;生活奢华浮靡,一身铜臭;攀附权贵,阿谀奉承;但他又刚正不阿,不失诤臣之气;舞文弄墨,不失儒雅之风,救朋友于危难,重情重义,为绿珠而获罪,怜香惜玉...。
苏轼曾经把王羲之比作天鹅,把石崇比作麻雀。确实,石崇不像王羲之那样,超凡脱俗,翩然如云中白鹤。石崇是一个凡夫俗子,他就生活在尘世,他吞食人间烟火,他有七情六欲。他不是一个好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把善与恶都被演绎到了极致,这就是石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