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海洋战略 !
简报室内,安静的针落可闻,如果不是看到在简报室内伏案疾书的飞行员,肯定以为简报室是空闲的。
已经飞行过很多次了,写简报对于孙韶峰来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也许唯一让他感到为难的就是要将那种飞行的感觉写进去吧。
教官的飞行简报也要写,但是现在他还在减压仓里没有出来。简报室内暂时只有孙韶峰一个人。
毕竟是身体素质出色,孙韶峰在减压舱内刚待到五分钟时,舱外的监控人员就发现他的所有身体数值回归到了正常数值,而他身边的教官,却还在“高血压”的飘着。这个时候减压仓对孙韶峰的作用已经不大,如果他还在里面有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监控员就提早将他放了出来。
现在孙韶峰想起离开减压仓时,教官的眼神,依然忍俊不禁。
孙韶峰活动几下酸疼的脖子,继续奋笔疾书。
从减压仓出来后,他就被带到医务室例行检查。当然检查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除了脖子酸痛。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
飞行员在座舱里,整个身躯都是被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的,包括腿都有可固定的位置,但除了一个位置以外——头。
战机在做高过载的动作时,全身上下都有可固定的地方,只有头部和颈部是无法固定的,全凭飞行员自己的颈部肌肉固定。作为全身比较脆弱和重要的部位而言,锻炼颈部肌肉保护颈椎,是飞行员的必修科目。
不过即使这样,飞行员每次飞下来之后颈椎附近都不会很舒服,所以飞行员在一次高质量的飞行后,要有短则一天长则三四天的休息期。
当然,与平常的体育运动一样,如果这次的飞行没有超过飞行员的身体极限,在医护人员检查确定无误批准后,是可以连续飞行的。
不过按照孙韶峰现在的情况,这两三天内是不用想飞行了。这是他第一次连续的做这么剧烈的高过载机动,在颈部肌肉恢复过来之前,他也只能在地面蹦跶。
在孙韶峰活动脖子时,会议室中的讲解员,也到了他的颈部肌肉,确切的,是全身肌肉。
孙韶峰有九十多公斤的体重,却质疑欧7.7%的体脂肪含量。可以他是由骨头和肌肉拼起来的也不过分。
人体标准体重下的体脂肪含量在0%以下,体脂肪含量低于10%的健康人体,也只有专业的体育运动员或者pla军人能做到(大pla的训练方法与米国大兵不一样,体脂肪更少,体能更好,但是力量上有差距,这样的情况主要跟军队战略有关,在此只是稍微提及,不过两种训练方法只能各有千秋吧,都是最符合两**队特的训练方法)。
甚至一些看起来瘦如竹竿的普通人,体脂肪也不会低到这种地步。毕竟这里的是比例,不是重量。体重轻,肌肉量和脂肪量会少,但是所占的比例,还是按照所占本身体重的百分比来计算。瘦人的体脂肪百分比也许会高于那些人高马大的nba篮球运动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情况。
孙韶峰在一个并不是注重肌肉的“行业”,有着与特种兵相差无几的体脂肪数据,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
更别那多出来的十几公斤的肌肉。他在学院健身馆里卧推150公斤的数据都被这些搞数据的怪人们扒了出来,可见这怪人们真的是刨根问底,不过确定孙韶峰有这种卧推数据的人不是怪人??
更多的肌肉,就意味着更多的保护和抗性。
经过观察组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孙韶峰有可能承受的过载,达到了1g。
这样的过载,已经超过大部分二代机和一部分三代机能够承受的上限,即使是可以承受这种过载的战斗机,也会造成机体结构的应力性损伤,影响战斗机机体的寿命。
一架战斗机的机体寿命一般在0年左右,引擎、雷达等系统可以升级更换,但是机体无法升级和更换。若是战机受外力影响,表面受到损坏,还可以维修,一旦战机内部机体出现问题,那只做能报废处理。
可以现在能够百分百发挥孙韶峰这种身体素质的飞机,pla现役装备中暂时还没有,全世界的现役战机,也许只有f能与他配合起来,可这只能是个梦。
孙韶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经受过1g过载的考验,对他来,极限依然是个迷。但是显然,他已经正式的进入了军队高层的视线之内,一个有可能成为战略级飞行员的人才,军队是绝对肯下狠手培养的。
会议室中的将军们,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在讲解的最后,讲解员十分郑重的表示,这次战机的某些数据经过了后期修改,这差让在做军官们炸了毛。
假数据!这不是开玩笑么!!!
“难道是刚才的数据都是假的?”
这是军官们心中的第一个想法。
军官们也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即使是军衔最的上校,也带领着几千人的部队作战,泰山崩于面前而不变色的功夫,也练得略有成。在最开始的怀疑过后,都安静地等待着讲解员接下来的话。讲解员的话,必有所指。
果然,讲解员告诉了所有人,改变的数据只有一项,那就是孙韶峰驾驶战机时的最高过载数。
观测组在记录峰值数据后,就通过远程系统更改了战机显示器上的过载数。
因为怕麻烦。
当真正的过载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时候,军官们的目光都牢牢的盯着那个硕大的数字。
9.9!
只差0.1就到双位数了!
距离全军第一个双位数的飞行过载!仅仅只差0.1!
怪不得这个数值不显示出来,虽然只是比9g高了0.9,但是这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超过9g之后,那就是另一个世界。
战机过载9g这个概念,是经过大量的实际试验,坠毁了多少架战机,牺牲了多少的飞行员后,全世界得出来的普遍性结论。仅仅美国在试验论证高过载战机时,牺牲的飞行员就达到了三位数。pla在历史上也有接近类似的试验,但受限于工业水平和技术的原因,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也有两位数的飞行员牺牲。
战机在跨越9g过载这道坎的时候,一般有战机性能和驾驶员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不过随着战斗机的引擎推力越来越大,推重比越来越高,新型高强度低重量的复合材料的大量应用,战机的性能问题正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
就像这次使用的歼11bs,数据上显示机体可承受最大过载是9g,可实际上已经超过了9g。歼11系列战机上大范围复合材料的使用,帮了很大的忙。
现在制约着战机高过载机动性的,已经不再是战机本身,而是人。
飞行员在忍受9g过载时已经非常吃力,当战机过载在超过9g一丢丢的时候,飞行员其实是可以继续忍受的,但问题就是,那“一丢丢”是个整数。
在低过载时,战机的过载指示器上显示的过载数可以0.1,0.1的一个一个向上蹦,.4g,4.g等数值都有可能出现,但随着过载数的增加,尤其是超过7g时,过载数就是0.5,0.5的向上蹦。飞行员在高过载下一般看到的数值间隔都不于0.5。
这是因为高过载往往意味着高速度。
就像开汽车一样。10公里每时的速度和100公里每时的速度下,方向盘同样的转向角度,车体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转弯幅度。
战斗机的过载原理也差不多。
速度低,过载,并且可以比较精确的控制;速度高,过载大,控制非常艰难。
对于战斗机而言,9g,就是一个分水岭。
超过了9g,那就不是0.5,0.5的过载变化了,而是整数的变化!
9g的下一个过载数不是9.1,也不是9.5,而是10!
也就是,飞行员做不到9.1的过载,想要超越9g过载,只能一口气做到10!
当过载到10g时,曾经试飞的飞行员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黑视或红视状态。各国飞行员虽然学习系统不一样,但是一些试飞时的常识却都一样——遇到黑视或红视时,凭感觉完成既定动作。
可是在10g过载下,这一方法就是在送人头。
战机失灵、空中解体、失速斡旋、飞行员晕厥、脑出血、颈椎断裂……等等等等各种情况都出现过。
最终这种血淋淋的结果下,各国不约而同的停下了这种实验,并将战机的极限过载定在了9g。
孙韶峰误打误撞的做到了9.9g过载,已经属于10g的范畴。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孙韶峰依然没有黑视,这才是所有人所惊讶的原因。
不过军官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依然是难以置信,后来通过孙韶峰教官的简报才证实,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因为这个可以抗住9g过载的特级教官,华丽丽的黑视了。
不过即便没有教官的简报,在座的军官们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只是这个简报给他们的决断添加了信心。
讲解员讲完后,就与观察组的其他人离开了会议室,接下来的谈话,不是他们这种级别能够知晓的,同时,他们也不关心。
对于科学狂来,这种战略上的设计安排,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砰!
随着最后一名观察组的组员离开会议室,关上门,会议室内陷入了寂静。
会议室内的氛围变得沉静而又凝重,凝重到即使是烟枪们也忘记起手边的香烟。
每个人都盯着眼前的资料,进入了深思状态。在座的都是位居高位之人,考虑问题的角度需要从全盘来着手。
然而孙韶峰的这件事情,简单来看可以为军队发掘人才和提高战斗力做出显著的贡献。
可是这件事情不简单。
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受到原有旧事物的阻挠。这是高中政治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不过放到现在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军队选人的标准已经固定了几十年了,孙韶峰一旦成功,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军队以后的征兵和训练方向。尤其是空军这种高技术兵种,士兵都是用金钱和时间垒起来的,走的任何一步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否则不仅是财力上的浪费与损失,更是时间上的浪费。现在pla开启了全速追赶模式,一步错,步步错,时间一旦浪费,想要再重新追上,就要更加困难。
而且如果孙韶峰真的成功了,那么他就会成为海航的香饽饽,甚至成为海航几十年来第一个战略级飞行员。这会冲击着原有的空军势力,到那时,海航虽然无法一举反超空军,但在地位上与空军并驾齐驱平起平坐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海航只是海军的一个分支,军种分支与另一个军种主力平起平坐,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海航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选拔上,只能让空军先选,好苗子大部分都让空军拿走了,而海航只能通过高层的争取,才能拿到为数不多的人才。
一旦孙韶峰成功,那么将会打响海航的名号,甚至孙韶峰留洋的身份也可以拿来宣传,到时势必会将海航塑造成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任人唯贤”的形象,为海航的发展提供便利。
这样可就算是抢了空军的蛋糕,当然,还有海航内部一些老牌部队的蛋糕。
因为在所有军官们沉思的时候,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在会议室内,
“报告!我提议,孙韶峰同志参加这次的‘飞鲨选拔’!”
这一句话,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引了过来。
看着这个身材壮硕,有着一张国字脸,神情严肃而坚定的大校,在座所有人都目光一凛。
这个大校在会议室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军衔,但是他所代表的立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因为他将是pla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舰长!
而他所的“飞鲨选拔”,则是为了选拔第二批上舰的飞行员而进行的一次全军选拔!
第一批上舰的飞行员已经全员准备就绪,第二批飞行员,将作为第一批飞行员的学生们上舰学习。
所以**对第二批学员的要求,只有两:年轻,有潜力。
第一批飞行员年龄已经大了,没有几年就要渡过飞行员的黄金期,他们最终会成为舰载机教官,退出一线部队。第二批的飞行员,才是今后几十年共和国海军的战斗主力。
可以,只要选上第二批的舰载机飞行员,那么以后就注定平步青云,前途无限。
孙韶峰作为一个新兵蛋子,没有任何军方派系背景,他的加入,会给这次的选拔加入不一样的变数,也将很多老牌部队的部署打乱。这种公然抢蛋糕的行为,注定会招人不爽。
在座的将军中,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他们的顾虑也非常之多,谁都不知道这个提议是好是坏。
现在由舰长首先提出,将军们细细想下,可谓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新的战舰,海军内部各大舰队都在争取,但现在高层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而新舰长又是能力出众却同样毫无派系背景的一人,要想坐稳这个位置,他需要筹码。
孙韶峰,就是这个筹码。
不过大风大浪都过来了,新舰长却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做出头鸟,却是出乎大家的意料。
既然话匣子打开了,在座各人都开始畅所欲言,会议室瞬间由急静变为急闹。军人的嗓门又大,在会议室外都能听到屋内的话声。
会议室一瞬间变成了类似于市场一般的吵闹,虽然会议室内谈论的问题都是关于孙韶峰的,但作为问题的主角,却一都不知道他在被人们争来推去。还在该干嘛干嘛,例如现在,他正在听教官在讲解这次飞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他现在只是菜鸟,高层的事情,还轮不到他来掺和,安安稳稳的学习才是王道。
孙韶峰在结束与教官的交谈后,就回到了宿舍,这个时候月亮已经挂在天边,用它那皎洁而又微弱的光芒抚慰着大地。
直到这个时候,会议室内的“谈话”才最终结束。
通过这次“谈话”,军官们最终认可了孙韶峰参加“飞鲨选拔”的参赛资格。其实这次的“谈话”也处处充满着中国式的智慧。
军官们“谈话”的内容,看似是害怕孙韶峰获胜而不让他参加。实际上却是想给这个新舰长来个下马威,来树立心理上的优势。
在坐各人都是在北京参加完会议后,收到海航院长赵书尹的邀请才来到这里的。新舰长的任命也是在会议期间完成的,所以对于这些海军将军们而言,新舰长还是个新人,对于新人,就需要有面对新人的方式。
如果让这舰长的第一个提仪就轻易通过,那岂不是太掉面子。而且没有人知道新舰长有没有后手,只有先态度强硬,让新舰长知道前面的路有多艰难,才不会在后面提出更“过分”的要求。
即使只通过了孙韶峰这一个提议又怎样,舰长后面多余的提议都咽到肚子里了,也算是一种胜利。
而且,在座诸位都知道战机飞行员的训练,只有天赋是没有用的,技术、勇气、智力、经验等等缺一不可,没有几百上千时的经验积累,怎会成为优秀的战机飞行员。
军中能手何其多,还怕区区一个新人菜鸟么?距离“飞鲨选拔”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即使孙韶峰天天练日日练,也弥补不了经验和技术上的差距。
最终孙韶峰也许还会落的个挫败的下场,深受打击。
所以这个提议通过,看似是给了一条路,但这注定是条无解的路,最终的结局早已注定。
但是,真的是这样么?
自从第一次驾驶歼11bs升空后,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孙韶峰发现他的生活完完全全地改变了。
首先,他开始被单独授课。海航学院的飞行员课程只有三年,前两年为理论基础和模拟操作,后一年主要是实际操作为主。现在孙韶峰正在最关键的第三年,课程多以实际操作为主,地面教学为辅,主要是解决在实际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即便这样,也依然是全班授课,大家每人的问题都有可能会是自己的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改正问题,共同提高,孙韶峰对于这种授课还是很高兴的。
但是却在正常授课之外,他被教授安排“开灶”,“灶”的对象竟然是实实在在的正牌海航飞行员!
孙韶峰“被逼”(其实心里高兴着呢)经常要往附近的海航基地跑,到最后,他都成了海航基地最熟悉的编外人员。
除了跑海航基地听海航飞行员们的简报和讲解,他还要真枪实弹的上天练习。
前两个星期是随教官开着歼11bs,两个星期之后,就直接上手正规歼11b!
这要是发生在以前,孙韶峰连想都不敢想,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就上手了海航的主力战机,真的像做梦一样。
孙韶峰印象中,海航飞行员需要先飞j8iii(这名字……),成绩出色再飞飞豹,然后是j10,最后j10出色的飞行员才能飞歼11b。像他这样,起手就是歼11b,好像还是海航第一人。
不过院长过这是海航改革的一步,以后学员们都不会再这样一级一级升了,只要模拟成绩和教官评价合格,就可以直接开三代机。孙韶峰只是比其他学员提前了一而已,这才打消了他的疑虑。
对于院长的法,孙韶峰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因为他从那些开三代机的飞行员那了解到,二代机与三代机完全是两种感觉,在二代机上的经验根本套不到三代机上。只是因为j8iii这种二代机好上手,并且军队经费有限,才采用这种一级一级类似于逐步升级一样的方式来培养飞行员。
孙韶峰在试过三代机后,也找机会试验了一把这j8iii高空高速歼击机,果然如飞行员们的一样,三代机的驾驶感觉完全和二代机不同。
不过孙韶峰却有喜欢这二代机,原因无他,就是爽。
j8iii做不了高机动动作,低速性能也极差,但是开着这飞机,能感觉到冲刺的乐趣。
起步就是700公里/时,10000+米的高度,直线冲刺和俯冲时极其的平稳,即使在16000米的高空,开到.5马赫也没有问题。
论航电、机动性、操控性,j8iii根本不是歼11的对手,但是j8iii就是像一柄利剑一样,直接、快速的冲向目标完成绝杀,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