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最大与最小 > 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

作者:黑色的眼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最大与最小 !

    虽然蓝带计划出现了困难,但橄榄枝计划却在飞速进行着。以奥运会宣传为中心,载满和平橄榄枝的德国外交列车正车轮在滚滚,飞快地在世界各国留下它美好与和平的印象。

    以烽火名义发表的《人类的平等》已经在德国报刊上开始刊登。它首先赞扬了美国《独立宣言》有关的人类平等的概念。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概念不仅适合于美国,也适合于其他国家。既包括德国这样的资本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也包括中国这样的正在受其他国家欺辱的贫穷的农业国家。”

    《人类的平等》还深入地批判了英国人豪斯顿.斯图尔特.张伯伦的着作《十九世纪的基础》、法国外交家戈比瑙的专着《论人种之不平等》和罗森贝格的《二十世纪的神话》等书的观。这些宣传优势民族和劣等民族的种族主义着作当时在欧洲流行,用以支撑大英帝国和法国的殖民地统治,也是“雅利安种族优越论”的理论核心。《人类的平等》对希特勒早期着作《我的奋斗》中的某些章节提出了自我批判。“当时,受不公平的《凡尔赛合约》压迫的德国人民只好以这种(种族优越)信念鼓励自己,而深知人民疾苦的我也在未经思索的前提下,毅然地选择了这种(种族优越)理论。但现在站在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通过大量的历史研究,并深受美国民主制度和基督教精神的影响,我才逐渐相信人类先天是平等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能力、科技和工业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地理位置以及贫富程度上,但他们都应该享受生存,自由和受法律保护这一系列人类的基本权利。”

    《人类的平等》在总结时强烈地暗示了德国支持中国的观:“同时,发达国家应该无私地对落后国家进行经济活动,政治改革等各方面的支持,帮助这些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

    在席腊赫的领导下,德国积极地开展了对美公关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政治游团已经初步组成,也建立了深受德国影响的记者圈和媒体渠道。《人类的平等》在美国各大报刊上刊登并讨论。在政治游团和媒体的帮助下,外交部又成功地让对英缅甸租借提议得到美国的外交支持。外交部还正式向美国提出了烽火访美的请求,已经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具体时间将在奥运会后决定。

    莱茵兰事件后,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纳粹党)召开了临时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党更名和改变党的活动方针等一系列决议。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正式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党并允许接收国外党员。宋依华被以醒目的方式,作为第一批外籍人士正式宣誓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党,并在党内取得了一定的位置。同时,党章指出,将来的任务是“继续发展德国经济,援助世界贫穷国家。”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更名和“开放党籍”这一活动立即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一方面大批的年轻人希望加入国家社会主义党,另一方面各国对此深表疑虑,害怕这又是一个“斯大林”式的革命输出。尧明为此专门发表演讲,明国家社会主义党绝不搞暴力革命。尧明:“(我们要)和平地、有序地、耐心细致地而又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信仰。”尧明还强调,“国家社会主义完全没有否定资本主义,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国家资本主义和劳动者权益保护主义的结合。我们提倡的国家资本主义,将不断探寻科学的经济理论指导,尝试用宏观的经济调控能力来避免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经济危机,并减少恶性竞争带来的浪费和破坏,减少垄断主义对经济形成的壁垒和障碍。我们提倡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主义,不仅在物质收入上保护劳动者,还在人类的平等权益的基础上保护他们的自由和尊严,还为广大的劳动者提供最方便的精神生活享受。因为我们深信精神就是力量!”。

    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圈子里,德国着重宣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设想。在国际舆论上,德国着重宣传了由莱伊的德国工人联盟带动的“精神就是力量”活动。在奥运前夕,由德国各大商业公司赞助支持的各种工人集体旅游,工人联盟组织的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和奥运话题一起在全世界得到了普遍宣传。“这些活动收费便宜,好多甚至完全免费。粗看起来条件简陋,德国工人们在旅馆里用政府特别赞助的简易床多人拥挤地居住在同一房间里,他们的乐队往往自己组织,吃的是集体订制的简单食品,工会派出了照相师为他们集体摄影,每人平均只能得到两到三张照片。但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欢乐的情绪,因为他们是和他们的朋友们在一起,因为他们在娱乐的同时,也找到了自信与尊严。”

    许多国家开始对国家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进行讨论,这些讨论大多没有受到政府的压制。有些开明的国家还派遣了大批人员到德国观摩和学习。这使得罗森堡在国际和平发展信仰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和发展青年信仰者的工作变得轻松而神速。

    1936年3月周恩来返华后,德国方面派代表团立即赴中国,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的条例。在邓平的建议下(尧明特别派人邀请了邓平参与谈判工作),中国开放了云南、贵州、四川、广东、福建等五个经济特区,制定了税收、土地、海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德国方面还秘密地和中国达成各种矿产开发协议,中国方面给以德国在境内勘探矿物和矿物开采方面以特殊优惠政策和参股甚至控股权。德国的矿业资源探测队伍立即赴中国进行矿业勘探。这一系列活动都在秘密地进行着。为了彻底杜绝泄密的可能,中德双方的交流仅局限于经济合作。

    同月,对中国的全面援助已经开始。在德国的农业科技代表队被派往中国之前,尧明详细地和代表队成员进行了研究。化肥工业是德国人发明的,虽然暂时被英国垄断(这是因为欧洲主要的农业国如法国等和英国的紧密的外交关系造成的),但对德国人来,化肥工业绝对不存在秘密。当时农药的使用还处于很低水平的阶段。尧明经过一些询问后,发现曾经被广泛应用的农药敌敌畏早已问世,只是没有人把它用作农药而已。于是尧明把用敌敌畏作杀虫剂这一概念告诉了德国农业科学家和化学家。他们一开始先半信半疑,但一试之下,发现效果特别好,而且简单易用,还适合大批量生产。关于种子技术,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气候、种植环境、植物类型等因素,德国人只好把技术原理传授给了中国。可惜中国暂时无法具备强大的化工生产能力,德国只好利用其有限的化工能力,24时生产,并把大批的成品化肥和敌敌畏运到了中国。发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化学工业产品市场后,德国资本家们兴奋异常,纷纷像政府推荐在中国建立化工厂的“可行性”,德国政府也就顺水推舟地由政府“规划引导”,在中国投资兴建化工基地。

    德国向中国派出了技术指导,同时运送了大量的开路炸药、水泥生产设备和炸药生产设备到中国,在云南,四川,贵州一带,以及长江南岸和沿海开通水路和建设公路。德国技术人员首先帮助炸开了长江三峡等危险的水域,疏通了航道,然后通过水路运输把水泥生产设备和其他开路用的机械设备运送到位,开始了公路建设。根据预先的战略指导,这些活动主要发生在长江以南地区。

    尧明特别叮嘱了长江南岸和沿海建设公路,尧明派出了秘密军事代表团告诉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这些公路的修建具有防御战略的意义。该军事代表团还参与了防御公路网的设计。虽然中国政府还不是很完全地理会它的意义,但他们还是忠实地执行着这些计划。

    到1936年冬天,随着德国设备的不断输入,中国公路建设和维护的自主能力逐渐形成。勤奋的中国人民利用冬天农闲时期,在没有结冻的中国南方大规模修筑公路、铺建桥梁、穿山打洞、抢建铁路。为了加快中国的交通建设,德国还对中国引进了美国“旧金山吊桥”的快速吊桥型桥梁建设方案,这种方案使用了大量的预制钢筋水泥模块,钢索和钢架均提前预制,桥墩之间的跨度大,建设速度快。这一系列技术都是从美国引进的,德国生产能力不足,还进口了大量的美国建筑设备,花了不少美元外汇。

    同时,德国还向中国输出了大量的火力发电生产设备、电力传输设备和电缆,开始扩充中国的一系列火力发电网和电力传输网。尧明派去的秘密军事代表特别对中国的主要煤炭基地山西的防御工作作了重安排,利用太行山的地形,在山西的各险要关口秘密地设置了坑道阵地和火炮覆盖网。

    整个与中国合作的过程中,烽火一直“狼”视眈眈地盯着尧明,每个经济合作都要亲自过目。幸好中方也有一位精力旺盛、思路敏捷而且非常实干的邓平。“狼半仙”和“矮人族族长”多次比武,双方各有胜负,不由得有些惺惺相惜。当然,尧明也在暗中向烽火作了不少承诺,包括继续盗用原时空技术,发展德国的军事和经济。

    为了方便与世界沟通,弥补德语不如英语应用广泛的弱势,尧明特地委托席腊赫试探推出一套简化德语。纳粹党人内部,有一帮归附于希姆莱,专门研究“雅利安人历史”的语言和历史学家。尧明给了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一个最能折磨他们的任务:把他们自认为阳春白雪的德国精英文化,变成比美国英语还有粗俗的、下里巴人的“简化德语”。烽火的“狼”族语言本来就很简单,一直对“人”族语言有看法,对这件事情最感兴趣,有滋有味地折磨起那些“人”族的语言学博士来。

    在烽火高压下,席腊赫负责简化德语的事宜进展神速。柏林几所大学迅速地拿出了方案和一批由简化德语编制的教材和科普性读物。这一简化德语方案将以方便奥运会交流的名义试行。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戈培尔身上又多了一件宣传简化德语的事情。同时,一个型的语言交流代表团也秘密地来到中国云南,在这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尝试推广效果。

    “我们正在冲出欧洲,走向世界。终有一天,等我们的国际名声响亮以后,有美国、中国和世界其他等国家的支持,总能再回到欧洲来,叫大英帝国当咱们的弟。中国有句成语,叫‘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就是这种先在外面创立名声的策略。”为了鼓励烽火,尧明乐滋滋地道。

    “我明白!我们要周游列国,先花枝招展,再红杏出墙,最后里应外合!”烽火向尧明一知半解地学了一中文成语,自以为是地拽了起来。尧明一开始哑然失笑。后来仔细琢磨,却觉得烽火的颇有道理,深得国际关系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