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隋唐辽西演义 !
北口寨的男壮们征战归来,受到家人的热烈迎接,但有十多人永远回不来了,他们的家庭迎接的是丈夫(父亲)的骨灰,高道高德的父亲战死了,从此叔叔伯伯们会将他们当亲儿子般对待。这是个战事频发的时代,个体太过渺小,凝聚成群才是生存之道,为群体而死,死得其所。
大人们听说宋成他们进山打猎,并打死了一头猛虎,除了对宋成的本事觉得不可思议意外,觉得这一批孩子长大了,应该另眼相看了。
宋成参加全寨悼念战死者的简短仪式,第一次体会到了悲伤的感觉。
宋成问父亲,他们是怎么死的,父亲讲述了他们阻击杨谅大军的过程:
杨素带领 6000人,赶到杨谅10万大军回退必经之路,汾水口,该地西面是汾河,东面是山岭,从山脚到汾河边是地势平缓的丘陵地带,宽度为 100~200米。
杨素以山岭为依托,从山腰开始,依次向上,布置了多层防御阵地,由 4000步兵把守,将 2000骑兵分为 4队(每队 500人),依次下山冲击,从敌阵穿过后,绕圈返回。(图中蓝色线条为骑兵的出击线路)
马战的线路很有讲究,与敌接战的冲刺时间不超过半个时辰,整个行程需一个时辰左右。
骑兵冲击的目的有二:
1、冲击敌军行军通道,阻滞敌军通过。
2、冲击攻击我防御阵地的敌军,减少防守的压力(帮助步兵守住阵线);
屈突通率领 5万大军尾随追击,使得杨谅大军在汾水口受到前后夹击。(图中下方的三个蓝色箭头为屈突通的 5万大军)
这次战斗,我们骑兵下山冲锋时,面对的是十多倍之敌,一定要让战马跑起来,一旦战马被逼迫的停顿或是打圈,就必死!。
冲锋线路会直接决定我们的伤亡率,如果我们冲下山后沿山脚绕小圈返回,阻碍较小;反之,冲下山后,冲入主干道,绕大圈返回,
阻碍增大。
每次冲锋的线路都是杨素亲自指定的,都是根据战场情况进行调整的。(是侧重与阻滞敌军通过,还是侧重于减少防守的压力。)
而我们冲锋时要做的只有一条:保持队型。身边战友落马,你必须不管不顾,并补上缺位。只有保持队型,才能形成最大的冲击力,才能冲破敌军拦截。
这场战斗,我们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我们骑兵队进行了 4次冲锋,越往后的冲锋,伤亡越重,人员和马匹都已筋疲力尽。
高叔叔是在第三次冲锋时,没有回来的。
第二天,屈突通率领的 5万大军则继续追击,杨谅的 10万大军最后只有 1万多人逃进了并州城。
父亲感叹道,幸好,我们不是败军一方,一将无能,害死三军啊。
宋成听明白了,府兵们应征打仗,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上官手上!
朝廷终于将奖金发下来了,奖金的数量比他们的期望值少,发放奖金的官员再三解释,这是第一批,待明年再补发剩余的,大家虽然不满,也只能姑且信之。
宋时州问儿子想要什么,宋成说要马。
宋时州与其他父母商量,是该给这批孩子配备战马了,而且买二岁左右的好马。(要想训练出好的战马,最好从二岁就开始训练,战马能相伴征战十多年,是能救命的伙伴。)
最终决定为寨中 11岁以上没有战马的男孩都买一匹(需十多匹),为了钱财效益最大化,宋时州决定先去海边大兴县买盐,然后再到奚族的草原上用食盐换马,全部行程和交易需 15~20天。
大人们商讨这事时,宋成听的津津有味,一定要跟着去,鉴于宋成打虎传奇,大人已不把他当孩子看了,就同意了,对于其他孩子的这一要求一概拒绝。
由宋时州领头,一行共计 10人,每人带上了腰刀、弓箭、步战枪,为了方便,没有带甲胄和长枪(步战枪比长枪短约 1米,
长度为 1.8~2米),每人双马(一马用于驮食盐),宋成也不例外。他们按照军队习惯分工,三人一组,一组携带钱财,另二组一前一后负责保护,宋成被游离在外,听从叔叔们的随时使唤。
此时,个人买卖食盐完全合法,这几年社会安定,国内的商贸往来渐多,但是贩卖食盐到国外草原依然风险较大,利润自然也大。宋时州他们这样的生意已经做过多次,自然准备充分。
一行人出发后,宋成就和乐天叔走到了一起,因为宋成好问,乐天叔好答,当然净是些蠢问题,比如:
“这路咋这么宽?”
“这是官道。”
“啥是官道?”
“管家修的道路,修的宽是为了能跑马车。”
“啥是马车?”
“!---”连乐天叔都不想再说了
没走多久,宋成看到眼前巍峨的城墙,又问道:“这是啥”
“这是燕郡城,城内住着好多人,有饭馆,有妓院,…。”
他们没有进城,继续前行,乐天开始讲述他们夜袭雁门郡的光辉事迹:“雁门郡城比这个城墙还要高大,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宋成看到一群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在路上行走,又发问了:“他们干啥的,咋这么弱。”
乐天答道:“他们是庶民,是服徭役的民工。”,乐天叔的自豪感上来了:“我们是府兵,不用服徭役,我们吃饱穿好,是靠战场上拼命换来的。”
注:
中国从隋朝直至后代唐玄宗开元年间成为食盐无税时代,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盐业宽松政策也走向了终点,官盐制度在后代也开始盛行,为了防止盐民制造私盐,从唐代中期开始,政府推行了一种前代未有的独特制盐方式,并在此后的近千年里成为主流,一种叫做盘铁的大型煎盐工具由此走上中国盐业制造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