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断肠刀客文集 > 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一

大宋王朝的风风雨雨一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断肠刀客文集 !

    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的这一天,较往常并无任何的异状,除了由于那季节的原因,吹来丝丝的寒风,并无任何大变之前的征兆。但就在这一天大宋王朝的命运自此改变,前方河北诸路此刻正是烽火狼烟,而住在皇宫之内的宋徽宗却已没了以前那般赏花吟柳的雅兴。这一天他彻底的被弄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这一天他的命运改变了,他被金人南下的铁骑生生的“赶下”了皇位,当然离开皇位是他自己的意思。或许在他的心中早已看到了赵宋王朝以后的命运,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他心里定然清楚,若再不让出皇位,自己可能会变成历史上的第二个李煜。

    皇宫依然那样的安静,百官虽然是急不可耐,但在这威武的殿堂之上,他们只能够是对徽宗皇帝察言观色。忽然发生的一件事或许连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待他们反应过来时,只见徽宗皇帝已经在皇位上昏了过去,究竟是何原因?没有人知道。正当众人在等待着太医关于徽宗病情的消息之时,却传来徽宗意欲让皇太子监国的消息,群臣哗然。这一诏令来得那样突然,但在这一群人中,却有些人高兴不已,吴敏、李纲便是其中之人。二人上书力陈由太子监国相比由太子继位的弊端。二人看起来是替钦宗皇帝打拼天下的功臣,终于将久违的皇太子赵桓推上了这个神圣的皇位,徽宗为何如此便轻易地答应了,他打的是什么算盘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如今金人铁骑南下,江山不稳,在此时间提出内禅,定然让天下人心不稳,是以方今之计徽宗皇帝也只得先由赵桓监国。所谓之监国,实与皇上权力无异。待时日过些,待天下臣民稍微反过神来,明白朝廷的决策之时,再顺理成章的将皇位传给赵桓。

    臣民中竟有像吴敏、李纲这样的人急欲让赵桓继位,却是徽宗始料未及之事,既然有臣民上书请立赵桓,徽宗又何乐而不为呢?自此情况下,徽宗只是顺水推一下舟,赵桓的继位便成了不可改变的事实,至于赵宋王朝以后的重担,徽宗总算交了出去。

    徽宗皇帝赵佶的一生是潇潇洒洒的,在他的前半期的无论是皇帝还是王爷生活,有的只是那风花雪月;有的只是那舞榭歌台;有的只是那笙歌燕舞。在这二十五年的皇帝生涯中,他尝遍了世人所未尝过的幸福,他体验过世人所未体验过的快乐,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恶来办事,人生能有几多二十五年。但是徽宗皇帝的风花雪月算是虚度吗?不算,至少在他自己看来不算,他所做的都是他想要做的,或是梦寐以求的,也许在别人看来这是误国误民,但他只不过是多了一份我行我素。

    在古代中国这个时代,似乎浪漫文人治国有其天然的不合理性,专制主义制度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而文人有太多的浪漫与理想,有太多的风花雪月,而这些特点存在于一个普通人身上尚可,存在于一个关乎国计民生、江山社稷的人身上却不行,但历史与命运总喜欢给历史开玩笑,李煜如此、宋徽宗亦如此。

    后之世人总喜欢将李煜与徽宗赵佶作比较,因为二者间有太多的共性,同样是那才华横溢,同样是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同样是喜欢无拘无束、我行我素的生活,二人却生生的被推上了历史的最前台,最高台,站得越高,摔得也越重,甚至是惨不可言,二人便是如此。

    李煜本是南唐皇室第六子,兄弟甚多,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个皇位都不会传到他手中。但命运就是那样不可测,李煜的兄长皆因他故而不存于世,按照长子继承原则,这个皇位只能落于李煜的身上,或许李璟亦考虑过不将皇位传予李煜,作为父亲的他自然知道李煜的性格懦弱,而又不喜问世事,只喜吟那诗词歌赋,以这样的人来治理国家,国家又岂能有昌盛之理?这对于当时的南唐来说是极不合理之举,但李璟又能有何办法,其他皇子皆小,要能治理,如此情况,舍李煜其谁?

    中国古代的文人总有一份傲骨,李煜作为其中的顶尖人物自然也不例外,虽读过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良言。虽然中国古代之文人处处以“忠孝仁义”为念,但是作为深层态的那份傲骨却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

    观中国古史,中国古代的文人皆把“忠”放在第一位,自古以“孝”为先,但经过时间的演变“忠君”已成为每个文人必须恪守的信条,多少文人美好的事迹,只因恪守这一信条。他们并不处于社会的最高层之中,是以那份傲骨只能深埋心底,待那夜深人静之时,在月下自斟独饮,吟唱几首幽怨之诗。流传下来就成了那脍炙人口的名言,这其中有多少是那文人那份傲骨无可奈何的诉说,又有谁能知道。

    而李煜呢?他现在站在了最高层,他不希望被生生的抹杀掉自己的那份傲骨,相反,他还要将这份激情极尽地表现出来,文人有其特有的理想与浪漫,任谁也无法改变,李煜更有,与佳人同游上苑,为伊人办一次宴会,听那觥筹交错的声音,欣赏宫女那动人的舞姿,席间有感而发再吟诗词两首,每日与佳人相伴,谈笑风生,花前月下,桃李树后,这是多少文人梦寐以求之事,但这份富气,又有几人能消受得起。李煜消受了,却是以整个南唐的国运为代价,曲终了,舞停了,宴散了,李煜已成了那阶下之囚,只有日日以泪洗面,最后看透世间,不明不白的死去。

    这就是一个有太多浪漫与理想的文人治国的命运,其结局之悲,令人心寒,难道宋朝就无人知道吗?有,宋朝之权力者一直以来就以李煜为戒,但最终还是把赵佶推上了皇位,或许是命运的戏弄吧!

    纵观李煜之生命,赵佶应是喜是悲,是欣慰还是失落,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