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我号纯阳 > 第十三章,逆天改命

第十三章,逆天改命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我号纯阳 !

    中洲山川走势,天高西北,地倾东南。无尽长江起自西北苦寒荒原,上游江水最为湍急之处,高出河岸十尺有余,水势如龙,浩浩荡荡,垂落人间。

    直到流至中州腹地平原,九曲长江才水势一缓,一路裹挟的万里黄沙淤积两岸,堆砌成一座座江洲小岛。因为地势低洼,河水岔流,形成一片密密麻麻的分汊状水系,大小湖泊,星罗棋布。

    龙虎山就坐落在这长江以西,五湖汇聚之地,山峦对峙,满眼翠色,郁郁葱葱,湖光山色,交相辉印,三十六峰云遮雾绕,紫气升腾。

    传言当年天师府祖师在此开辟山门之时,曾立下一碑,一改往常道家立碑惜字如金的惯例,洋洋洒洒千字有余:“性命无二途,仙佛无二道。求长生而不知无生,执有身而不知无相法身,如以箭射空,力尽不堕,非无上至真之妙道...”

    除了将自身道法感悟镌刻碑上留与后人,末尾还专门加上了一句“三界十方,何有蝉蜕之乡?更何有尘栖之处?惟余龙虎山独享陆地清福。”只是石碑立于天师府后院祖祠,非赵家嫡系子孙不可见。

    龙虎山传承一千三百年,洞天胜境一直位列道门三十六福地前三,只是一直高居世外,势力排名还不入世家二品。

    直到五百年前,大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一时间豪杰并起!

    龙虎山第二十六代天师赵弘晟伺机而动,力排众议,选中当时落草为寇,只能在一方山林呼啸称雄的朱家太祖。诸子百家尽皆嘲讽赵弘晟是山中修道修傻了,兵家武圣陈庆之更出言打趣和自己比肩为邻的朱重八:“只怪我有眼无珠,怎么就瞧不出这莽货有半点盘山猛虎的气魄?”

    此时的陈庆之雄踞北域两州十三城,可与匹敌者不过寥寥三人。有千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大隋天子杨素,有号称怀揣广陵道千年豪奢,富甲天下的江南世家共主纳兰长生,有人言“自古惟楚有才,百年之中最高绝,文武双全最得意”的西楚霸王谢静安。

    至于被自己压得只能躲在太和山中,偏安一隅的朱重八,在陈庆之眼里不过是个笑话。他朱重八若是老老实

    实躲在山里,陈庆之也懒得大军围剿,可朱重八要是敢露头,杀之易如反掌。

    刚开始,朱家太祖得了龙虎山襄助,曾趁着陈庆之争霸中原无暇分神,偷偷摸摸下山占了一座小县城,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抽出手来的陈庆之屠城灭地。朱重八灰溜溜的带着两千残兵又跑回山中,再也没敢露面。

    之后五年间,群雄争霸,小势力早早被赶出棋局,只剩四方群雄对峙中原。

    直到此时,早已经被天下遗忘的朱重八悍然出世,这位出身卑微的山林草莽,此时一身龙气摄人心魄,原本麾下的游卒散勇个个身披赤色宝甲,手中所持所用都是道家符器。龙虎山是掏光了传承千年的家底子,为朱重八逆天换命不算,祖祖辈辈留下的天材地宝都用在了这立旗号“天武”的一万步卒身上。

    自出山之日,朱重八凭这支天武悍卒十战十胜,硬生生的打掉了陈庆之一州之地。

    最终两军对垒天门关,朱重八身先士卒,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三进三出,陈庆之死战不退,直至不剩一兵一卒,看着来到身前的朱重八含恨身死。

    朱重八一刀劈下武圣头颅,笑言:“目无余子,小看天下英雄,你不死谁死?”从此西北三洲改姓了朱!

    之后十年,先灭前隋杨素,再招降江南纳兰长生,此时的朱重八坐拥半壁江山,麾下猛将如云,雄师百万。只剩下大楚坐镇西南,与大明隔江相望。逐鹿无望的诸子百家心有不甘,尽皆投入谢静安麾下。

    襄阳攻守,泓水半渡而击,火烧西北连营,一场场注定名入史册的战役,打的中原参差百万户,存者尚不足十一。

    终于大明西楚尽起雄师百万,聚首西南雄关,赤壁滩头。两国都是揣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思,也不再遮遮掩掩。谢静安麾下隐士高人尽出,龙虎山更有弘字辈敬字辈七十二真人联袂而至。

    按理说修道之人求长生,应当最为惜命,传承千年的宗门更是注重传承,鲜少有如龙虎山这般宗门底蕴尽出,与人搏命的情况发生。

    双方大战十日,杀声震天,血流漂橹,朱重八有龙虎山舍

    命相助,逐渐占据上风。诸子百家看事不可为,却起了世家隐匿,独善其身的心思,导致谢静安功亏一篑。

    这位曾自夸用兵百万,多多益善的儒将遣散部下,持剑江边,回望故土,只留有“世人误我!”四字,道尽了一生戎马,自刎身死。

    朱重八立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之后,为了答谢龙虎,曾专门颁下一道诏书:“朕才质疏庸, 德行菲薄,得以肃清内难,一统寰宇。唯江西龙虎正一嗣教上神,其有功德于我国家者大矣...”更由太祖亲手题写一副牌匾“天师府”挂在龙虎山大殿之上,同时追授龙虎山祖师尊号“六合无穷高明大帝”。

    之后代代帝王加封授受,龙虎山地位尊荣,一时无两,大明举世崇道。

    每逢初一十五,龙虎山三十六峰之前,香客摩肩接踵。尤其是与天师府同处一峰的上清观更为香火鼎盛。

    上清观前立有一鼎,重达万斤,由朱家二代皇帝明成祖,命御器间耗费十年打造而成。鼎身内外篆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寿”字,加上此鼎名为“万寿”。恰好凑足一万之数,意喻大明,江山永固,万寿无疆。

    大朝拜之时,高官贵胄,世家豪富无不以点燃万寿鼎中头一炷香为荣,曾有豪富出价黄金十万两不可得,世间才有了这么一个说法,仅凭这点香次序,便能给天下势力排出个谁先谁后。

    今日恰逢十五,三十六峰火光烟气连绵升空,遮天蔽日,相隔百里,清晰可见。

    主峰天师府却闭门谢客,当代天师赵秉义,眉头紧皱,看着盘坐万寿鼎中重伤不醒的朱厚聪。

    旁边还围有三两位天师府仅存的钧字辈长老。

    一名最为年迈的老道士开口说道:“这些天来,用尽了各种手段,收效甚微,只能用那个手段了。”

    赵秉义却是心存犹疑:“这事终究有违天和,不妨再等等...”

    之前开口的赵钧合挥手打断还待再说的师侄,厉声言道:“此子不容有失!”转而阴仄仄的一笑:“更何况我赵家又不是第一次逆天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