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冥府幽怨 !
回到中午时间,武警们吃过中饭,略微休息,张德豫又拿出小册子阅读起来。对于第一篇的记载,本来是想先弄弄懂的,但是其中的悬疑太多了,想了又想还是再读一篇,看看下一章记载的是什么,或许和第一章有联系的地方。
翻到第二页,这篇记载是明崇祯17年,崇祯皇帝他知道,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叫朱由检,这家伙厉害也厉害,谈笑间铲除魏忠贤的阉割党,但窝囊也窝囊,最后自缢于万寿山。
当然咱们不讨论这些,还是看看文中如何记载的。文中说在崇祯17年的一个夏天,烈日炎炎,一队镖局走在秦岭山路上,书上没有标明是去何处。且往下看,大夏天,走的时间长了,难免疲劳,带队的总镖让大伙坐下休息。其中一个镖人闲不住,跑到前面看看有什么野果子之类的解解馋。
没过多久,这家伙就急匆匆跑回来,向总镖汇报说前面有一处山洞,很大很大,要不过去瞧瞧。
总镖抬头看看天空,烈日当头,虽然身处树林里,但是炎热还是毫无遮拦地照射进来,既然有个山洞,不妨去看看,避避暑也是好的。
随即招呼大家起身前往山洞,由那个人镖人带路。绕过几片丛林,大约走了十多分钟,果然一个很大很大的山洞出现在众人面前。
大伙很兴奋,都跑过去躲避阳光,进了洞,洞里面很暗,几乎看不到亮光,不过正好遮挡了阳光,很是凉快。走镖人的眼睛尖锐,有没有光无所谓,夜路都走习惯了,早已练成了天眼通。所谓天眼通,通俗点说法就是夜晚也能和白天一样看得清路。
现在会这功夫的人不多了,除了一些山外高僧,一般就剩下被公安局逮捕的那些盗墓团伙会了,那也是长时间深夜在野外盗墓,糊里糊涂练出了天眼通。
山洞里时不时有凉风拂面,感觉上不像洞外吹来的,而是洞里面什么暗穴里吹来的风。
坐了一会儿,又有几个人闲不住了,去洞外看看风景,刚走到洞口,忽然天色大变,狂风乱舞,树枝摇戈,像是要下雨了。
大家抬头看着天上,太阳已经不见了,闷热一下子消散了,天气变得凉快好多。转身招呼洞里的人出来吹风,大家都走出山洞,除了一位中暑的镖人坐在洞里休息,没有出来。
就在大家享受清凉一夏的时候,忽然狂风席卷沙粒飞卷而来,把众人包围住,一时间天上地下昏暗一片,整个空间被黄色沙粒包围住。
坐在洞里面的那位镖人看着外面狂风扑面而来,洞外已经看不清了,很快狂风就吹进洞里,他忍不住用手遮住面目阻挡灰尘。
过了好久,风声才停歇下来,放下手,灰尘落地有声,虽然遮着面部,还是呛了一鼻子的灰,连续几个喷嚏打完,他揉揉眼,睁开眼睛,外面又恢复到宁静的世界。
他很奇怪,刚才大家都站在外面,那么大的风,也不进来躲一躲,而现在,洞外空空无也,他们跑到哪里躲风去了。
于是他纳闷地出去看看,出到洞口,外面冷冷清清,连一丝风声也没有,刚才那么大的风,现在竟然安静成这样。
而镖局的其他人竟然不见了,一个人影也看不到,难道,难道被风卷走了,这个镖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跑到前面空阔点的地方朝四周大声的喊着,可是一个回音也没有,他猛然觉得情况不妙,忽然有种强烈的恐惧感涌上心头。他吓得浑身发抖,太恐怖了,这叫什么情况。他大叫着鬼啊,鬼啊冲进洞里,挑选出一件最贵重的行李,担在肩头,就要回去。
惊慌中一连好几次把挑在肩上的行李掉在地上,正当他快要意志崩溃的时候,忽然,黑漆漆的洞里传来“嘿嘿,嘿嘿”的笑声。
他又一次挑好的扁担从肩上哗的一下坠落到地,脑子里顿时一片空白,吓得快要失去意识了,眼看着洞口就在面前,两腿就是动不了。
就在他吓得牙齿咯咯响的时候,黑暗里出现一条人影,因为多少还是有微弱的光线照进来。黑影悄悄地靠近,靠近,镖人忽然感觉身后有冷嗖嗖的气息,毕竟也是走镖的,经历很多磨难,他感觉到身后有危险*近。
作为一名走镖人,遇到无形的事物确实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胆小,但是遇到实在的事物,凭着多年的走镖经验,反倒替他壮了胆。
他猛地转身就要防备,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人一下子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也就短短的几秒钟,他的面目惊恐地扭曲起来,张大了嘴竟然恐惧的喊不出声音,随即两眼一翻,带着永远无法相信的遗憾去地府报到了……
记载的最后又是不知下文,用了个省略号代替。张德豫看的那个叫好奇啊,“奶奶的,怎么又没了,”张德豫很不情愿的合上小册子,闭着眼回忆着刚才的故事。
他苦思冥想,到底那个人看到了什么,书上只说看到一个黑影子,也没描述黑影子到底是什么,不过提到嘿嘿声,应该是个人发出来的,那会是什么人呢?
还有就是之前,那一群镖人在洞口外,忽然狂风大作,然后就消失了,这怎么解释,难道也是黑影搞的鬼,莫非这个“他”或是“她”会法术,会呼风唤雨?
张德豫想的脑子都疼了,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人,至于这一些怪异现象更是无从想象,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是无法得出结论的。何况还是明朝的事,几百年的事了,到哪考证去。
看着手里的书,忽然觉得写这本书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何对秦岭如此着迷,而且是另类的着迷。
张德豫喝了几口茶水,不行不行,他想着,还得再看看下一篇,怎么越看越糊涂了。
张德豫又翻开小册子,翻到第三页,第三页记载的已经到了清朝,后面一篇也是清朝,在后面又到民国时候了。
张德豫不禁发出“乖乖”的赞叹,小小的册子,竟然记载了跨度好几个世纪的事情,真不能小瞧啊。
张德豫决定先把清朝的记载读完再说,看了看,清朝的这两篇记载都是发生在顺治年间,故事性少了些,更多的是单纯讲述故事的概括。
第一篇记载的是顺治年间,几个热衷游山玩水的诗人前往秦岭采风,路过一处山崖的时候,发现这里的风景很美,兴致一来,也不管危不危险,就爬上去,要在崖上峭壁间凿几句诗文以留纪念。
几个人爬到峭壁上,竟然发现悬崖的腰身上刻着一行大字“夺命崖,死亡的诅咒”,几个诗人惊讶不已,恍惚间,就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耳朵边传来咒语般的念叨声,很快意识就模糊了,众人具是一松手,掉下了山崖,此后官府进山寻找,在山崖上发现几个酒葫芦。
下到崖下,崖下面是一处月牙形湖面,官府派来增援打捞了半天,什么也没捞到,这几个诗人就这么不见了踪影。
结尾依旧草草的结束,张德豫也料到了,仿佛写书人就是故意要吊读者的胃口。不管这些,看看下一篇说什么。
下一篇也是顺治年间,一伙死刑犯越狱逃窜,狱官率卒追赶,追啊追,这伙逃犯竟然跑进了秦岭,顿时就不见了踪影。
茫茫大山,又是夜晚,狱卒们举着火把,气愤地大骂起来。带队的狱官命令士卒严守此地,今夜就在此地监视,防止这伙人跑出来。
当然面对纵深千米的秦岭,守着这一小片地方几乎等于没有监守。到了深夜,狱卒们都很困乏,平时在监狱里好吃懒做,天天没黑没夜的,一直就是昏昏欲睡,这也正是方便这伙人逃跑的原因。
就在大家有些睡意朦胧的时候,忽然深山里传来撕裂般的叫喊声,听得出声音来自很遥远的地方。士卒们立马从迷胧中惊觉,*起家伙,把火把举得高高,不过也是徒劳,声音很明显离这里百丈之遥,只不过深夜,又是深山老林,声音比较清楚而已。
惨叫声持续了好几分钟,随后便悄无声息,再也没有发出过。
第二天,官府派来士兵和狱卒们一同进山搜索,结果眼前的一幕震惊了所有的人。
张德豫看到最后,换来个句号结尾,气的大骂一声“格老子”,不过情绪没有多受影响,他也习惯了写书人的“糊弄”把戏。
看了有四篇了,他总结出一点,那就是四篇记载中,但凡进山游玩也好,走镖也好,行商也好,还是最后这个逃跑也好。但凡进了山,一个都没活下,除了诗人的那篇记载没有多大的震撼眼球外,其余的记载都非常的惊人。
张德豫看看时间,休息的差不多了,忽然想起上次去过的那个山洞,于是命令第二,第三,第五分队朝山洞方向前进,或许86年去过的那个洞和记载上的是同一个。
还真不信了,有那么诡异么,看看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