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笛之父文集 > 资水两桥

资水两桥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笛之父文集 !

      穿古城而过的除了渠水,另一条河是资水。水流湍急的资水蜿蜒而来,过上游的城步县到武冈已然变得万般温顺了。这绸缎般光滑的水面蜿蜒曲折,先流经梯云桥,再钻过玉带桥,然后向东向东再向东,一路欢快着奔向洞庭。

    梯云桥位于古城的南门口,旧称“安济桥”因座落于城南资水上,武冈人至今还习惯把它叫为“水南桥”桥头有一家米粉店是全城出了名的,大凡吃米粉的都云集于此。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所目睹的梯云桥已没有宋代所建时的蛛丝马迹了。但据清代那衍重修梯云桥记的“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学博唐日宣始梁之,曰安济。”之记载,还能依稀想见桥当初以巨型青石筑建的大致模样。跨度如此大,居然完全以青石筑建,其气势想必是蔚为壮观的。领略不到曾经的辉煌,便只能从文字上去感受它的古朴它的历史了。读史对于旅者也是一种并不逊色于视觉的收获。

    关于此桥,明代武冈知府欧阳谟所知甚多,他写的重修城南梯云桥记比我信手拈来的文字严谨得多。

    “水南石桥,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圮,以木架之,岁费数千余金,旋即冲塌,水涨舟渡,淹溺甚众,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知州宋纯仁首议再建,捐俸一百二十金。以倡。州之人民,凡有公私,佐费一千三百两有奇。长二十余丈,高一丈八尺,广一丈六尺,分为七拱,鸩工采石,始万历元年(1573年)秋,二年夏几成,大水,复圮,三年九月始落成,规制完固,屹然利涉,于是以州南云山巍峨叠拱,因名其桥曰:‘梯云’。

    欧老人家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神态一定比我现在紧张多了的。除了要面对众多讨好恭维的面孔外,他知道他的文字是要留给今天的我们来读的,所以他捻须踱步,仔细推敲,却没想到,这些文字今天很少有谁看得到了,虽然名义上入了武冈的史册,但除了此刻的我,很少有谁愿意关注。我相信,这个城市的人们,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如何在今天还算不错地生活在这个城市。确实,这个城市的他们过得很不错,既悠闲又惬意,尤其夏夜,能三五成群地闲坐桥头,就一盏路灯,喝点啤酒,吃点这个古城有名的卤菜,年老的,回忆一些往事,年轻的,表白出对某某异性的倾慕。这样的夏夜,委实是惬意迷人的。这样的生活,应该是更多的人们向往的诗意的生活。

    其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悠闲和惬意。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人们的庆幸,就像今天能够漫步在水南桥上的古城人一样,他们脸上的满足感是十足的,他们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当年。而当年,两岸一路排开的吊脚楼映衬着古桥倒映在水中那恬静的画面,他们却无缘收入视野,这又是他们的不幸了。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池,喝同一条水源的水,走同一条窄窄的小巷,那样的美好的画面,却只能让它走进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之中,这难免不是当今他们的不幸。作为当年的文人,他们其实是最幸运的了,或许他们早也预见到了的,所以宋代参知政事、著名爱国诗人陈与义在遭受靖康之变而流落湖湘,寄寓武冈之时,还能乐观地站在此处把风景一揽而尽,然后酒就诗兴,写下了“横江虹跨水中天,月夜伊人可扣船;何事扁舟归棹晚,片帆无碍过前川。”的诗句。

    陈诗人当时饮酒作诗的地方叫“济川回舟”景点紧挨梯云桥不出百步,为古代武冈著名的八景之一。此景点饮酒作诗,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清代,武冈州牧席芬又诗兴大发了。

    “载酒携琴寄小船

    伊人宛在自炯沿。

    满川澄渌三更月

    万顷柔蓝一色天。

    杯渡不惊鸥懒避

    棹歌相引鷁争先。

    只今柳暗沙明路

    风景依依似往年。”

    实在是浪漫倜傥啊。如此的浪漫,今天的人谁能体验?我本想到陈诗人站过的地方也潇洒走一回的,无奈,悠悠的资水早已将岁月洗涤得没有了痕迹。被岁月洗涤得没有了痕迹的还有河面上的竹排。

    据说,早些年,这资水上竹排成行,争先恐后的场景还是两岸游人赏心悦目的一道风景的。常年颠沛流离的放排人在悠悠的资水中把梯云桥抛在脑后后,再往前漂流,一座更为壮观的桥梁便要豁然横亘在眼前。这就是资水上两座桥的另一座有着一个非常动听的名字的玉带桥了。玉带桥在凌云塔上游,水南桥的下游。名字自某个故事而来。明末,荒淫无道的朱岷王无力保住自己统治者的宝座,被农民起义军揭竿追击。落荒而逃的朱岷王惊慌中遗玉带于桥上,桥因此而得名。虽是传说,却表达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的愿望。

    最初的玉带桥修建于明代,康熙四十年,社会名流王之枚倡导社会各界捐款重修,以木架成,三年后再以石铺砌。应该说,此桥在历史上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之作。但当年的艺术风貌最终还是没能保存下来,现展现我们眼中的已是经过无数次重修的普通桥梁了。

    伫立桥头,我居然有过缺乏理智的念头,想若是有朝一日,能恢复的古桥梁得到恢复,再清理渠水与资水的河道,让其水流通畅,波光粼粼,再摇来几只乌蓬船,在两岸垂柳的映衬之中缓缓摇曳,在蔚蓝的天空下,乌蓬船上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则穿过桥洞飘到两岸,那样的心情该是何等畅达何等惬意啊。到时,我一定也学陈诗人的样,哪怕也经历再多的风雨,也会乐观地吟出自己的胸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