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丹柯文集 !
死亡究竞是怎么一种滋味,我们活着的人谁也没有尝试过,但是有些“死而复生”的人,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死亡的感受。
一位名叫雷蒙莫迪的人对4000个有过临床死亡经历的人们进行了调查,发现濒临死亡时人类会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
据莫迪介绍,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一个人能够在一秒钟的时间里回忆起整个一生中发生的所有事情。
一位司机回忆说,当他的卡车从桥上掉下去时,他想起了一生中所有的事情,栩栩如生,和真的一样。
一位曾经做全麻醉手术“死”过去的女士说:人在平时进入睡眠状态时,总觉得有好多事放不下,精神和躯体都处在一种紧张和重负中,即便是睡着了也感觉不到休眠时的舒服感,仍是一种无限困顿疲乏的感觉,但在即将“麻死”的一瞬间,全身感觉特别舒服,特别放松,好像进入到一种深睡眠的非常美妙而舒服的境界。
天津一家医院的两位教授曾随机选取100位唐山地震中濒临死亡,后经抢救脱险的截瘫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濒死体验有半数以上有躯体陌生感,思维特别清晰,身体异常,仿佛是梦幻,走向死亡感、平静和宽慰感、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及思维过程加快的体验。可见关于人的濒死体验东西方体现出惊人的一致。
我的一位同事向我讲述过他的死亡经历:当他遇到车祸时被迎头—击“死”了过去。在这打击的一瞬间,他丝毫没有痛楚,只感受到仿佛有一只手轻抚他的伤口,这时候,工作的压力、心理的压力、生活的压力随着轻抚的舒服感与流动着的红色液体一起泄流出体外,他只闻到一阵血腥味。没有了知觉,却产生了幻觉。他感到时光在倒流。
他又见到幼儿园老师的微笑,听到小学与他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同桌的呢喃,感到上高中时和女朋友在一起的怦然心动。而这一切,他平时早已忘得一干二净,真想不到,大脑的储存功能在面对死神时,是如此的健全。当死神露出狰狞,他没有苦恼,没有惧怕,只感到人生那最有意义的时刻,以微笑的记忆去告别人生。
他没有真的死去。当他在医院里被抢救过来时,他的妻子破涕为笑,她轻轻地告诉他,在他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的日日夜夜,他一直面带微笑。她不解地问,一家人为你呼天抢地、痛苦流涕时,为什么你总是笑吟吟?此时,他真正地感知到,死亡并不可怕。死亡并非全然是痛苦。只要你想到人生的美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即使真的要死去,感受到的也是一种欣慰。
人是地球上唯一能预见到自己总有一天会死的动物。一些心理学家说,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以至于我们的思想已进化出了抑制恐惧的机能,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构筑社会、对待他人和看待自我。以这种想法为基础形成了恐惧控制理论。
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心理,有时候还会跨跃死亡。
一位青年得了“血友病”他就躺在床上,几天不吃不喝。这打击对他太大了。
回顾过去的一切和想象未来不多的日子,他不甘心就这样去死。他把自己特殊的经历和自己写的诗歌一并寄给了广播电台。当电台里播音员如泣如诉地播送着他的诗和他的身世时,他知足了,他躺在床上等待着告别人世。
一位女青年从收音机中听到了他的故事,她哭了。她也是个绝症患者:胃癌,但她是“爱心抗癌协会”的一员。
她决定去看看他。她辗转找到了他住的那间低矮的小平房。
他开始跟着她去参加“爱心”协会的一些活动,他变成了“爱心”协会中的才子,他拉手风琴,她朗诵他的诗,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在阴暗的小屋里看不到的光明。
转瞬就是一年,他俩相爱了。结婚后,两个人互相照顾着,为了不让他皮肤受伤,她不让他动菜刀;为了让她吃得好一些,他就多做易消化的饭食;他给她写诗,她给他唱歌。两个人令人不可思议地康复着。
就这样,漫漫人生路,两个曾患过绝症的人,怀着一颗平凡的心和不平凡的爱,跨越了死神这道门槛
罗素说,生命是—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什么是死亡?死亡就是江入大海,大海接纳了江河,又结束了江河。
真是说得不错,让人心旷神怡。
另一个把大海与死亡连在一起的比喻也很精彩,那是美国—位叫舒瓦茨的社会学教授在自己临死前讲给自己的学生听的。舒瓦茨说——
海洋里的一朵浪花,漂流了无数个春秋,突然发现快要撞击到海岸。它知道末日来临,神情黯然。但它看到身边的一朵大浪花面对末日依然兴高采烈,便十分奇怪。
大浪花告诉它:记住,你不是浪花,你本来就是大海的一部分!
浪花是一种存在,又是一种虚幻,唯—真实的只是涌出无数浪花、又涌灭无数浪花的大海。这个寓言,意味深长。
死亡既是如此,由此回过头去审视老年,能不诗意沛然?
这是—个终于告别了黄土峡谷、拦洪堤坝、功过恩怨、险情奇景的年岁,潮润的海风已弥漫于口鼻之间。
涛声隐隐,群鸥翱翔。一个真正诗化了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