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丹柯文集 !
第一次看电视是在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那天晚上。
那时候小县城的人大多还不知道电视是怎么回事,单位上为了让广大革命群众及时地收看到首都各界的吊唁活动,特意买来一台新出品的12英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四个棒小伙小心翼翼抬着大木箱一样的电视机架在院子里,院子里挤满了前来观看的革命群众。
懂行的电工架好天线,打开开关,只听唰的一声荧屏上下起了鹅毛大雪。电工熟练地调调旋钮,转转天线,可是荧屏上还是大雪连天,好不容易调出一点模糊的影子,手刚一松又无影无踪。电工急得搔头抓耳,大家等得心急火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就是个政治问题。电工急得直拍打电视机,这庞然大物看来也确实欠揍,拍拍打打、打打拍拍,折腾了整整一个晚上,居然没拍打出一丝图像来
后来,有人给这种电视机画了一组漫画:第一幅荧屏上满是雪花,标题是漫天风雪一片白;第二幅荧屏上一片漆黑,标题是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第三幅荧屏上全是波纹,标题是多瑙河之波;第四幅荧屏上什么也没有,标题是看不见的战线
后来听说上海的几家无线电厂率先研制出了9寸、12寸的半导体黑白电视机,小巧玲珑、图像清晰。我便和妻子定了个省吃俭用的奋斗目标,两年后我们终于有了一台9寸的飞跃牌电视机,而且还是带“彩”的。那时候市面上好像还没有彩电,也不知那位天才的发明家发明了三色电视彩膜,只要往黑白的荧屏上一贴便成了“彩电”尽管电视上的人变成了红头发、黄脸蛋、蓝下巴,可这毕竟是彩色的,在那个时候已经相当奢侈了。
我们成了院子里第一家有电视的人,一到晚上全院子的男女老少都拿着小板凳挤到我家里来看电视。9寸的荧屏显得太小,坐在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我便又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一架12寸的电视荧屏放大镜架在电视机前,很时髦了一阵子。可是放大镜不能在侧面看,而且还伤眼睛,我又奋斗了两年,才鸟枪换炮,换成了真格的春风12寸。
八十年代初期,彩电纷纷上市了:有进口的“日历”、“东芝”、“索尼”有国产的“金星”、“凯歌”、“北京”但这些名牌都是水中月、镜中花,因为凭票供应,普通的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而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奋斗一台18寸的“金星”便此生足矣!于是想方设法托人情、走门路,想弄到一张“彩电票”可是奔波了好几年,连根票毛也没弄到手。
1986年3月,我的一位“内线”给我通了个信息,说是南关百货大楼新到了五台东芝件组装的18寸“长风”彩电,质量不错,也不要票。我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紧抱回一台。这台18寸的“长风”确实没有亏待我,陪伴了我十几年至今还好好的。
新世纪之春,我买到一套商品楼,楼房里配有闭路电视插头,能接收四五十套卫星节目。我原来的电视机只有八个预选频道,我准备换一台最新的大彩电,来到电器商场一看,各种名牌的电视机琳琅满目:尺寸有25寸的、29寸的、34寸的、38寸的、超大屏幕的款式有“火箭炮”的、“画中画”的、“智能屏”的、“数码式”的品种多得令你眼花缭乱,真不知道该买哪一种好?
从七十年代到新世纪,仅仅三十来年的时间电视就有了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明天的电视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