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冬暖303文集 > 下的苍生

下的苍生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冬暖303文集 !

      向来以为,一切文学作品,篇幅或长或短,形式题材或此或彼,能让人阅读后掩卷有所思有所想,或幡然顿悟或震撼疾首,那一定是成功的好作品。

    想起一句话:读者最大的期待是被感动。

    这一点,微型小说女作家周仁聪的艳阳天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棒。

    初读周仁聪的艳阳天是在办公室里,忙里偷闲,走马观花。

    再次阅读,是在灯下。反复琢磨,细细品味。渐渐地,整个人就走进了一种境界,一种辽阔苍然的境界。心灵被或老或小,或男或女的一群小人物平淡而又无奈无助的生活片段所深深的震撼。久久无法释然。

    一、拿起笔,为自己疗伤

    一个作家在拿起笔进行文学创作时,她(他)的初衷是什么呢?

    读艳阳天,最大的感受,是觉得它的主人是在用手中的笔为自己疗伤。是在从事一个心理疗伤的过程。因为她的身心有太多的沉重和伤痛。在周仁聪所有的小小说作品中,我们不难体察到这一点。我想,这是她的微型小说作品最明显的印痕。也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家乡有一种草,叫星星草。这种草将翠绿细小的叶子匍匐在黄土上,春来开出一串串银白色的花朵,特别是在麦穗成熟的季节,翠绿银白相间着铺天盖地于沟垄中的空地上,让人目不暇接。母亲说:星星草最贱,随手丢一把,下年就是一大片”

    她在自专体文章星星草中的这段话,给了我们太多的印象,也给了我们太多的苍凉和无助。

    因此,她的作品也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

    二、艳阳下的苍生

    关注社会底层,关注生活和生命的常态。这是当今文学创作的瞩目点,也是热点。

    读周仁聪的微型小说作品,最大的感叹是她为如此厚重沉郁的集子起了这么明澈的题目——艳阳天。我为此击掌喝彩。但同时也有些须的疑惑:在艳阳晴空之下,在辽远宁静的苍茫大地之上,究竟有多少父老乡亲含辛茹苦,背负伤痛的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哪?

    老实讲,由于生活的经历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我对周仁聪笔下的生活场景、人物的生活状态、人物命运的轨迹了解不多,确切的说是很陌生。因此,觉得新奇。但良心所在,又产生了深深的悲悯情怀。

    苍生是这样。湿了、伤逝、刷牙、姐姐也是这样。

    “回头张望那座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土屋,房顶上的砖片横七竖八就像老妇人哭丧的脸,整个村子少有的静,仿佛对我的出逃沉默不语,只有远处水田里农夫忽起忽落、哀哀怨怨的口哨声为我送行”

    这么苍凉的环境,这么无奈的心境,我的确很陌生。但又是这样抑郁悲凉的经历延伸了作家自己文学创作的无限视野。

    这是作家的不幸?还是作家的精神财富、创作源泉及动力哪?只有作家本人心里能给出答案。

    三、游走在城乡的边缘

    在周仁聪的微型小说中,毫无例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向我们描述着这样的情景——农事、农村、农民和农民工。我想,这是作家本身的生活经历及成长轨迹决定了作品内容的“域场”所致。这是社会造成的还是作家本身的困惑我无从得知。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向我们所有从事文学创作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厚重的话题:

    是游走观望?还是融入深思?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职业——医生。

    一个医术了得的医生下乡巡疹,诊断出那么多世上罕见的疑难病症。又分析的很透彻,但你是不可以一走了之的,你还要拿出确切的诊治方案,开出治病救人的良方。让身受伤病困扰的人看到生存下去的希望。

    一个好的学者或医生是即拿起放大镜,更要操起手术刀。

    医生如此,作家亦然。

    这,也可能是周仁聪文学创作中今后她自己需要苦苦寻求的。更是关心关注她的读者朋友期待的。

    ——给生命以关照和关爱。

    给寂寥苍然的人生以“亮”色和希望。

    四、推开厚重的“门”

    笔者与作家周仁聪素未谋面,更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所有印象都是通过她的作品体察到的。之所以喜欢她的作品,并且读了有话要说,直到不吐不快。就是因为她的作品给了我许多新鲜的东西和新鲜的感受。给了我些许的感动和震撼。

    无疑,作为很有希望的微型小说作家来说,周仁聪做的已经很棒了,最起码在小小说网里,她是笔者很欣赏的优秀作者之一。

    文字的洗练凝重,故事情节的奇巧简洁,取才立意的鲜明深刻,人物的灵动鲜活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值得我学习借鉴。但我想说的是,作为喜欢她的微型小说的读者之一,我很希望她能勇敢的伸出手,推开她自己面前那扇厚重的“门”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从她的作品中可以体察出,她的面前,的确有一道“门”这“门”阻挡着她的视线和前行的脚步。这不单单使得她在文学创作上取材的过于单一,还制约了她在文学创作上的角度和力度。

    “门”是什么?“门”是一道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说它是物质的,是因为“门”将我们所有的人分割阻断。

    说她是非物质的,是因为它横在我们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里。对于从事并热衷于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有句话,说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

    为什么哪?因为我们思考的愈深,愈觉得眼前的现实生活距离我们想象的真理愈远,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越遥远。

    我不知这话对否。但有一点应当肯定,有了距离才能充分地伸展开你的手给人以牵引和召唤。

    你不能进来可能就是作者留给我们最真实的生活和生命的写照吧!

    读周仁聪的微型小说作品,真是有太多类似于这样的阅读感觉了。

    我想,作家本人在构思这个作品时,是不是也在向读者进行同样的暗示哪?

    有的时候,我们感叹生活的磨难和不公;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生活如此坎坷艰辛;

    还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静下心深思熟虑后的彻悟使我们心灰意冷。

    这一切,皆因我们没能勇敢而决然地深出手,推开自己面前的那道“门”

    其实“门”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面前有两个世界,一个在“门”里,另一个在“门”外。

    “门”里是一个空间“门”外是一个世界。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心融入社会,把自己融入世界。真正让晴空中的艳阳投进自己和所有人的心灵。

    努力的走出深刻和沉重,兴许让我们更深刻、更厚重。

    我们都是这世上一粒不轻不重的尘埃,身陷其中,沉沦其中。

    拔出脚,站在高处看世界,会顿觉一派天高海阔,风清云淡。

    衷心期待着周仁聪老师能打破目前她自己在文学创作上的“瓶颈”取材更宽广一点,视野再拓展一步,手笔更大气一些。创作出更多、更好、更厚重的、真正震撼人心灵,并给人以希冀和向往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对于她自己来讲,这,兴许是个机会,更兴许是条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