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程步度文集 > 崇德尚实勤于业仁亲和济友生

崇德尚实勤于业仁亲和济友生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程步度文集 !

    崇德尚实勤于业仁爱亲和济友生

    记张仕飚老师

    人物简介:张仕飚,1963年出生,副教授,中共党员。现任材料学院党委委员、高分子系主任。河北省涂料粘结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创作创新协会常务理事,河北省工业密封产品协会副会长。1985年6月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高分子系并留校任教,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教师和校级“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加工工作。科研课题达3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达100多万元。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如“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复合管道”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属国内领先水平。“聚氨酯微孔弹性体摩擦片”产品已大量出口。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已在道路嵌缝、滤芯封头中应用。发表论文十余篇。

    采写张仕飚老师的事迹,也是一个让我感动的过程。领导们说,他对工作有热情、上讲台有激情、对学生尽真情;同事们说,他与人沟通无障碍,组织工作无私心,他结交了许多企业界的朋友,每年都能为毕业生找到不错的工作,也总能从企业找到很多项目、课题;辅导员说,他能记住学生们的名字,甚至能记住同学们的生日,就凭这一点,服了。学生们讲起他来就更亲切了,张老师就像家长一样,我们喜欢“飚叔”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听到师生讲得最多的是张仕飚老师的小故事。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人,那就讲讲他的故事吧。

    故事一:与毕业生的故事

    2005年夏天的一个上午,系办公室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张老师顺手接起电话。来电话的是沧州市东风塑料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姚部长。张老师与东塑有长期科研项目合作,而且每年都会推荐自己带过毕业环节的学生到东塑工作。姚部长作为人事部的领导,和张老师算是老相识。张老师本以为姚部长这次打电话又要商议有什么合作科研项目,可是一开口就把张老师惊住了,原来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工作期间因咨询技术问题争议,与公司外聘的副总动了手,公司正准备开除这名学生。张老师撂下电话,即刻动身,从石家庄开车行使230公里,花费3个多小时赶往沧州东塑集团,向公司总经理了解情况,对学生的鲁莽行为代为道歉。张老师说:“这个孩子本质不错,能力很强,希望您宽容处理,再给他一个机会吧”张老师的爱生举动让公司总经理十分感动,他动情地说:“这么多年还没见过像您这么负责任的老师,学生都就业了你还这么关心!”张老师与公司总经理因此成为好朋友。在采访张老师的同事时得知,这个学生早已成长为公司的副总。

    对于徘徊在考研和就业路上的学生,张老师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99级高分子专业有位女学生,总觉得自身条件不太好,担心不好就业,准备考研,可是由于基础没打好,专业课学习又很紧张,心里产生了障碍,经常失眠,出现了抑郁症。张老师在和同学交谈中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找到这位同学,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为她量身订制就业计划。历经三次就业面试的挫折,她又找到张老师哭诉,对找不工作几乎丧失了信心。张老师问明原因后,又针对她与人交流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她面试技巧和答题技巧。几天后,她高高兴兴地告诉张老师,他被烟台的一家外企录用了。张老师就是这样,用一颗循循善诱的关爱之心去解决每一个学生的问题。

    故事二:假期里的故事

    04年暑假前,张老师专门找到辅导员王鑫,让他推荐三个学习兴趣差,功课不好的同学进入研究室。王老师满心疑惑,询问张老师要干什么?张老师只是说:“你就等暑假回来再看吧”暑假期间,张老师带着这三名学生为一家企业做一项产品研发试验,他一边做实验,一边为学生讲理论,通过一个月的教授,培养他们对高分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逐渐认识到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社会价值,也体会了学习和科研的乐趣,每个人似乎都变了个样。暑假回来,当王鑫老师问及此事,张老师笑了一笑说:“在我眼里,哪有什么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罢了。”

    在以后的课堂上,这三位同学都很努力,再也没有旷过一次课,其中有位同学说:“张老师,您这两门课我记得笔记比前三年之和还多”学生的变化也感动了家长,有两位同学的家长特意从外地到石家庄感谢张老师,一位母亲动情地说:“我三年都没说服他,您一个月就给教育好了,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从此,张老师每年暑假都找几位学习兴趣差,功课不好的同学做实验,目的不仅是为科研,而是为了育人。只要经过这一过程的同学,进步都非常大。

    节假日“充电”是他一贯坚持的一个习惯。张老师明白,如果要搞好科研首先需要不断地学习。几十年来,他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从期刊、杂志、网络了解高分子专业的发展前沿技术、设备动态,不断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还向老教师、企业员工、知名专家学习,掌握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的理论体系。

    故事三:特别的故事

    2009年11月10日,石家庄下了一场50年不遇的大雪,交通几乎瘫痪。这天张老师要上前两节课,因没有接到停课的通知,他决定提早步行赶到学校。可是,早晨一出家门,他就被滑倒了,右手严重挫伤,但他仍然冒雪步行一个半小时,在八点之前走到了学校,这时他的右手肿得一指高。由于雪灾,学校通知临时停课,但是他并没有去医院治疗,他忍着疼痛把同学们召集到教室,一个人给学生上了一个上午课。张老师用语言教育了学生,更用行动感动了学生。从此他又多了一个称呼“飚叔”是学生对他不顾惜自己而志于师道的褒奖。

    张老师深知“授业”、“解惑”的终极目的是“传道”大雪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然而在学生们看来,这场大雪让他们看到了张老师内心的净重与厚实。

    故事四:课堂上的故事

    张老师关爱学生,但却不溺爱学生,张老师平时就注意自身的仪表仪容,对学生从来也都是严格要求。张老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允许穿拖鞋、背心、短裙或短裤。夏季的一天,张老师发现有个穿拖鞋的同学,随后立即责令其回宿舍换鞋后再来上课,因为回来时已经上课10来分钟,课间,张老师主动给这位同学补课,课上张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都是大学生,不久的将来都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如果现在不注重礼仪,将来养成习惯,不尊重他人,那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通过这件事,同学们心中对张老师都感到了惧怕,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这样做了。

    张老师还让班委统计班级学生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籍贯、政治面貌、爱好特长及对专业课看法,自己还制作深刻座次表,每次上课就按座次表坐,以便掌握学生们到课情况,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并有所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只要是在张老师班上的学生,张老师就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说出他们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有一次上课前,张老师没有直接讲课,而是微笑着说:某某同学,今天祝你生日快乐。同学们先是惊愕,然后是一片掌声和赞叹声,原来张老师从收集的个人信息里,早已记住了同学们的生日,张老师这一举动,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同学们的距离,给同学们也带来了难忘的感动。

    张老师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用心领悟,全心投入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们开始不理解,认为现在老师们授课使用精致的课件已是常态,课下拷一下不就行了吗?可是,张老师上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们“吃尽苦头”张老师根本没有打开多媒体设备,而是一笔一划的在黑板上写起了板书,每个知识点,每条生产工艺图表都书写的清晰美观,与授课速度相得益彰,一节课下来,张老师已经擦了七八次黑板了,同学们的笔记也做得“非常过瘾”课后,张老师还亲自把黑板擦干净,方便下节课老师的使用,同学们暗暗的翘起了大拇指,对张老师敬佩不已。坚持板书授课让许多考研的同学颇为受益,已经考取北京化工大学的任宏远同学说:“张老师板书授课对我们学习专业课程帮助很大,让我们对讲过的课程记忆尤深,方便复习,我们今年考取川大、华东理工和北化的19名同学在考试和复试中都考出了理想的成绩,基本考点都包含在笔记里了。”

    故事五:讲不完的故事

    又到了毕业生即将毕业的时候了,这一天,张老师把他的老师请到学校来,又请自己指导毕业环节的15名学生一起吃了顿“家宴”师生三代在这顿普普通通的“家宴”上完成了又一次师承、学业、事业的情感接力。他请老师给学生们讲专业的历史发展,他讲老师当年是怎样指导自己的,自己是怎样在专业上取得一点一点发展的,同学们毕业后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好事业与生活的关系,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同学们四年大学生活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一股脑讲出来,交交心,去去燥,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一杯二锅头,几碟家常菜,团聚了浓情深意,直教人终生难忘。

    二十九年来,张老师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日,中午也从没有午休的习惯,业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实验室和企业渡过的。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企业主动找上门来与他合作,他因此与许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取得了诸多的科研成果,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基地的难题,极大地扩大了河北科技大学高分子专业在我省乃至全国相关企业的影响力。

    明年就是张老师从教整整三十年的日子了,记者问张老师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可以感慨一下,他还是那样爽快地笑笑:“有啥遗憾的?别整那么煽情,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只是履行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我就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有很好的发展,希望我们高分子专业越来越好,希望科大的未来也越来越好。”

    “张老师是学生很喜欢的老师,他总能让学生喜欢这就不简单,一定有他的道理。”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张会敏说:“作为老师你得与时俱进,与学生共同成长,这话听起来可能会觉得不大合理,但是是很有道理的。你的学识要随着行业和学科的发展不断提升,你的情感要随着时代文化的繁荣不断丰富,你的工作方法要随着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但有一样是不能变的,就是要有一颗事业心和一份责任感。不抱怨学生如何如何,要让学生信任,关键是做好自己。张老师这些都做到了,我们都很佩服他。”

    陈宣和同学参与采访与初稿整理工作,各被采访对象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