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楚淤文集 !
童年时居住的地方叫“麦子田”也就是现在四街的末端,它是腾冲抗战时幸免于战火的一条古街,是腾冲老城外明清建筑风貌幸存完好的一条街,也许是在城外的缘故,这里的民居虽没有城里的富丽堂皇,但也可看出腾冲当时富甲一方之一斑。
这条街的这些房子,后来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当时留下的痕迹至今仍依稀可见,明清建筑风格的雕梁画栋有的被凿掉了,有的被厚厚的泥糊得跟平面板材没有两样,墙壁上的花花草草被涂鸦似的抹成一片,房子有的依旧是几进几出,有的却被一分为几,或从中间打上了一堵红砖墙,有的家堂牌位被拆出,光剩下一座空空的留有印迹的、不对称的中堂,有的就在正房的梁上搭建起了另一间新房子,与原来的建筑格调简直格格不入。
在整个建筑群落中,最惹人注目的就应该是每一家的大门头了,每家每户都为这个门头而花巨资,有的门头团花紧簇,有的门头鸟兽活灵活现,真个是你赶我超,各显特色。大门外都是青一色的青石板铺成的路,路的中央是由最长而且最宽的石板铺就,两边还镶有两路整齐的条石。腾冲老一代人都知道这就是腾冲多年形成的不成文规矩:有钱、有官、有品、有位才有资格修建这种登心石路的,路中的条石主要是留给老年人或者妇女走,年轻人如见老年人来,一定要让出中心路给老年人走。我想,当年这条路和这些门头虽然有些奢华,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只有富足了,才可以怡人情操吧?富足了才会舍得为周边环境作一些美化,才会想到除自己以外还需为别人作一些考虑?也许这就是腾冲人要体现不为富不仁的义举吧?这也许就是腾冲人经商多为儒商的缘故吧?
这里居住的主要有金、汤两家大姓,同姓的应该都是一族人,但平时来往甚少,我居住的金家,从气派上要比紧邻的金家富庶得多,从他家的几进四合五天井到整个家院的设置来看,还不是一般的小富。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家之主的父亲带着几个儿子流亡到了国外,就只留下老母亲、大儿子和最小的妹妹在家。
老夫人是大户人家出身,一副高挑的身材非常的匀称,加上每天都是青衣白服的,头发也是一丝不乱的,显得非常尊贵,虽然年过六十,但从容貌上可以看出,年轻的她肯定是非常靓丽的,她个性刚烈,治家有方,俨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旧时大家族的女主人一样,吃不得半点亏,听不得不同意见的那一类。
在我记事的时候,老夫人就是这个样子,在我青年时期,老夫人亦无多大改变。她孀居几十年,老伴客死于缅甸,几个儿子也没能回家看她,就是在她死的时候也没能见上让她朝思暮想的孩子们一面。大儿子长期在昆明工作,几乎很少回家,就连在这里居住了多年的王大妈也没见过他,只是大家都听说他与老夫人关系非常紧张。在我们眼里,有什么可以使母子感情决裂的呢?说不清楚他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在我心里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迷。
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刚放学回家,看到一个1米80以上身高的年轻人出现在我们这个四合院里,他身子稍微有点弓,也许是太高或许是太瘦的缘故,再加上留着长长的头发,让人一看有点不合时宜,那个年代青年人是不许留长发的,可他就是这样留了,显得就是一个用现代词语形容的“愤青”他眼睛很大,也很漂亮,只是透露出淡淡的忧郁,他看人时喜欢紧锁着一对剑眉,让他更频添了几分英气,或许这个时候他突然回家,心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事,加上那一脸的倦容,让人看着有点怜惜、又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他看上去有30岁左右,母亲告诉我他就是老夫人的大儿子。虽然我当时不是很懂事,对什么是血缘没有太多的了解,但从他的体态特征和相貌上也能看得出他就是老夫人在昆明工作的大儿子,他同样有一种清高从骨子里流出,看人的眼神也有老夫人的那种怪异,似乎更多的还有桀骜不驯的感觉,只是他一个大男人或许在外多年,社会对他的教育给了他很多磨练,因此,他的眼神又与老夫人那从看不起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有本质的差别。那是一种完全不像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应该有的眼神,显得过分忧郁,只是忧悒中感觉还隐约露出一种希翼之光。他和母亲一样不苟言笑,有时只是淡淡一笑,可不笑还好,一笑真的让人有一种心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