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小说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一百一十八章【纠结】

第一百一十八章【纠结】

精华小说 www.jinghezhi.com,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儿 !

    在杨椿看来,萧宝夤很可疑。萧宝夤对部下的赏罚根本不按朝廷规矩进行,似乎有对众将刻意立恩之嫌,这不是在培养自己人吗?有异心的人才会拿着公权换私恩,萧宝夤这是为自己留后路啊。

    萧宝夤的南齐皇子身份在汉人中还是有吸引力的,关西行台对关西诸将有统领权,号召力加上兵权,就有了登高一呼的资本,如果萧宝寅要借机谋反据雍州自立,关陇局势就越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杨椿对萧宝夤代自己为行台忧心忡忡。杨椿回老家华阴养病,正巧儿子杨昱要入京述职,杨椿就让他利用面见皇帝的机会提醒朝廷,用萧宝夤可以,但是长史、司马等重要僚佐应该选可靠的人担任。

    给萧宝夤的团队掺上些沙子,有什么事也可以提前有个防备,不管萧宝夤有没有异心,杨椿的建议都是老成谋国之策。杨昱面见孝明帝和胡太后,将父亲的担忧和建议跟两位领导作了汇报,但两人都以为老杨椿杞人忧天,大魏朝对这位落难王子可谓有再造之``恩,萧宝夤怎么可能造反呢?

    这件事就此作罢。天下形势越发不可收拾,关西、山东盗贼充斥,政府军屡战屡败,天下人情沮丧,对朝廷的信心越来越弱。泾州大败后,萧宝夤情绪一直很低落,他自觉劳师经年,经费花了不少,战事却无大的起色,万俟丑奴依然横行关中,当初随自己西征的都督、别将们很多已经战死沙场,朝廷内弹劾和问罪之声不绝。心下常常忧惧不安。

    还有件事一直让萧宝夤心里存有疙瘩,当初十万大军驻扎黑水。朝廷拨过来了一年的军粮,出于给兄弟们弄点外快或者留条退路的想法。他上书朝廷说军粮只够坚持一个月,但主管发放粮草的官员却精打细算当堂证明萧宝夤在撒谎,这件事朝廷虽然没有深究,但他知道朝廷是不满意的。萧宝夤在朝中也有不少耳目。

    所以,杨椿给朝廷提的建议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萧宝夤的耳内,他心内更加害怕。事实上,朝廷内议论纷纷,曾经对萧宝夤绝对信任的两位领导也慢慢地困惑起来。所为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谣言满天飞。弄得萧宝夤的行台府内也动荡起来。行台属员们都很担心,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生死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人就给萧宝夤出主意让他亲自到洛阳请罪,这就是说让萧宝夤一个人顶缸,换来整个行台的安全。有人就说了:不能去洛阳,一到那还不成了人家案板上的肉。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不去怎么办,等着朝廷内谣言发酵?坐以待毙?有人接着说:继续逗留关中,戴罪立功,等打了胜仗。所谓一俊遮百丑,朝廷自然也不会降罪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行台都令史冯景冷笑一声:拥兵不还。罪过更大。大家都沉默了。

    萧宝夤心想,当初皇帝派自己经略关中,在三路主帅中只有自己是汉人。一般朝廷出兵主将不是宗室就是代北勋贵,而把兵权交给自己说明了朝廷对自己是放心的。是信任的,那时候,自己心中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杨椿污蔑自己蓄谋造反,其实我还真没有造反的意思,至于说对将士们好一点,不过是自己带兵的一种手段,不如此,将士们谁肯为自己卖命?

    指望朝廷封赏,根本靠不住。但,自己远在关中,朝廷内的变化实在太大,皇太后居然复出了,元叉一伙彻底倒台。要知道,自己能挂帅元叉是出过力的。朝廷的态度到底怎样?

    会放过我吗?想来想去,萧宝夤决定派属下周惠达入京,一是探听朝内的动静,二是希望通过沟通消除误会。周惠达走了。

    参骠骑大将军府事薛孝通告假,这是个真正的高人,他已经看出萧宝夤已经别无选择,为自己打算,如何肯趟浑水?薛孝通回到了家乡河东。薛孝通看得很准。不久,朝廷以御史中尉郦道元为关中大使前往军中慰劳。

    郦道元是历史上有名的地理学家,因为写过一部名著《水经注》而千古留名,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作为朝廷的监察官,他的另一面是执法严猛刚正不阿,深为那些贪腐无行的王公贵族所嫉恨。

    汝南王元悦属于两性恋者,男女通吃,他的一个相好丘念靠着元悦这座大山为非作歹,不想犯在郦道元的手里,郦道元把他打入死囚牢。元悦急眼了,竟然抬出胡太后出面讲情,胡太后下了一道赦免书,谁知道郦道元居然对懿旨不理不睬,不但从容将丘念明正典刑,而且一道奏折把元悦告了。

    元悦为此对郦道元恨之入骨,总是想方设法要置他于死地。机会来了,萧宝夤反状已显,元悦说动主政大臣元徽推荐郦道元到关中抚慰西征诸将,他知道,以郦道元的性格,只要去了就一定没有好结果,说不定还会刺激萧宝夤生变,一旦萧宝夤真的要造反作乱,头一个要开刀的就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这一招叫作借刀杀人。郦道元上路了。

    派郦道元这样的猛人来,萧宝夤认为朝廷要对自己动手了。怎么办?下决心吧,先发制人,把郦道元干掉。

    阴盘驿发生了一起血案,据官方发布的信息,从现场勘察情况看,有盗贼潜入驿站谋财害命,不巧,被盗贼杀死的正是朝廷特使郦道元。钦差大臣被杀,案子捅上天了,加上命案发生在雍州辖区内,身为雍州最高行政长官的萧宝夤必须给朝廷一个说法。

    于是,萧宝夤将盗贼入户谋财害命的有关案情上报朝廷,并针对有人诬陷说自己戕害朝廷大使的说法为自己辩解,同时痛斥杨椿父子背后搞小动作污蔑自己。奏章呈上去后。直如石沉大海,日子一天天过去。朝廷没有任何回音。

    虽然说没有消息可以认为是好消息,但此时做贼心虚的萧宝夤如惊弓之鸟。朝廷越是这样不闻不问,他越是觉得杀机四伏,就这样整日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他相信,说不定哪一天,朝廷取自己命的特使会突然出现。

    左右谋臣将士们劝萧宝夤早做决定,犹犹豫豫之中,萧宝夤终于把心一横扯旗造反称帝,正式宣布同大魏朝决裂。其实,萧宝夤这么做真的很无奈。说句不好听的,这是上下猜疑的结果。

    如果,萧宝夤一开始就有造反的想法,他又怎么会纵容部下杀掠百姓,要想获得民众的拥护,首先得收拾民心,但萧宝夤的做法连叛军也不如,这一点,魏兰根看得很清楚。杨椿看不惯萧宝夤的作风。两人的行事风格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并不代表对朝廷不忠心,要说逼反萧宝夤,杨椿父子是推脱不了干系的。

    在关中地区。萧宝夤的齐朝皇族身份一点号召力也没有,随着南朝的更替,晋朝在长安地区的影响早已消失殆尽。关中人民已经习惯了北魏的统治。

    反正,不管谁领导。老百姓该种地的种地,该放羊的放羊。当初晋军北伐时百姓夹道欢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关中人们早已对汉人政权伤透了心。除了保命,萧宝夤实在找不出谋反的理由。但是,一旦称帝,萧宝夤实际上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四面楚歌的位置

    南边的梁朝跟自己有国破家亡不共戴天之仇,北魏方面自然不会容忍自己的背叛,跟自己打了三年的高平叛军更不会俯首称臣。

    所以,萧宝夤不造反是等死,造反就等于找死。这一点连军中的下级军官积射将军王盟都看得很清楚,王盟出身武川豪门,曾经随破六韩拔陵造反,拔陵失败后流落中山,响应朝廷号召前往关西战场加入了萧宝夤的西征军。因为看透了萧宝夤称帝的前景,王盟悄悄离开军中在民间藏匿起来,补充一点,王盟是宇文泰的舅舅。

    萧宝夤原来节制的几路兵马中,崔模、伊瓮生已经战死沙场,卢祖迁选择了继续为新朝效忠,雍州豪族武装首脑侯终德成为萧宝夤的坚定支持者。长安城变了天,大魏的旗帜放下来,代之为大齐的旗帜,萧宝夤齐朝皇族出身,在大魏的封爵又是齐王,所以称帝后自然国号继续称为齐朝,改年号隆绪,立百官,等到黄道吉日举行开国大典。

    一直心里不太踏实的新皇帝特意命人找来杜陵人李顺兴为自己推算命数,李顺兴可是长安一带的名人,传说他隆冬季节常常身穿单衣赤着脚丫子在冰上行走,时不时还扎到冰冷的河水里冬泳,更奇的是他说的一些未来的事往往灵验。萧宝夤问道:先生看朕可以做几年天子?

    带着一顶道士帽、满口酒气的李顺兴随口道:天子嘛,有百年天子、十年天子、一年天子、百日天子,这事我可说不准。

    萧宝夤大笑:竟然还有百日天子!就在大家忙活着新朝开基的时候,出身关中大族的行台郎中苏湛正巧卧病在,萧宝夤没有忘记老部下,苏湛人才难得,要真正做一番事业有这样的人支持很重要。

    苏湛的从母弟开府姜俭奉萧皇帝的命令充当说客,姜俭深受萧宝夤恩遇得以参谋军机,所以一向视萧宝夤为再生父母,萧宝夤指到哪里他就打到哪里。姜俭见到表兄,转达了萧宝夤的话:南方的萧衍对我恨之入骨,元略受萧衍的指派要来抓我。朝廷又派郦道元前来,这个人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不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我不能坐以待毙啊,为自己身家性命打算,这大魏的臣子是不能当了。今后的死生荣辱,愿意跟你一起面对。

    苏湛听姜俭说完一言不发,只是放声大哭。姜俭好一段劝:兄长哭什么啊,有什么不能好好说吗?苏湛一抹眼泪,开口道:我全家百余口都要被屠杀了,我能不哭吗?姜俭还是不明白,这哪跟哪啊,我这哥哥是不是得病变傻了?

    苏湛慢吞吞地说:你给我传话给齐王。齐王当年一无所有投奔我朝,譬如穷鸟投林。全靠朝廷赠给羽翼,朝廷对您不薄啊。现在朝廷多难。你不但不能好好报答,反而要趁人之危,听信没有智谋的人挑拨,打算以羸弱之兵守关问鼎。

    现在朝廷虽然问题不少,却还没有到马上灭亡的时候,我看到了大王败亡的结局,我苏湛断断不能拿全家百余口的性命跟大王去殉葬。姜俭见苏湛心意已决,只好独自返回复命。

    萧宝夤一向与苏湛友善,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上下级的范畴。所以萧宝夤以为苏湛不肯帮自己是因为自己造反之前没有先跟他通气闹情绪,同为武功苏家人,苏让就欣然接受了自己的任命。于是萧宝夤再次让人传话:我是为保命故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没有实先跟你商量,主要是怕你打击我的情绪。苏湛回道:成大事者必须有天下奇才相助,看看你身边都是些什么人?

    不过一些长安的赌徒,拿天下和身家性命做赌注,焉有成功的道理?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把我这把老骨头送回家乡。能够见到先人。

    苏家在关中属于名门望族,往上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苏则,苏家在武功树大根深,同族的苏绰、苏亮等都是有影响力的名士。

    萧宝寅肯放过苏湛吗?

    萧宝夤一向对苏湛非常敬重。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各有志,算了吧。所以也没有为难他,放他回到了家乡武功。事实证明。苏湛是有眼光的,后来。而同样才干过人的姜俭因为受萧宝夤的重视而为人所嫉,在萧宝夤大败之际为城人借机报复杀害。

    萧宝夤造反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关西行台特使周惠达还在京城,有司打算将他拿下问罪,周惠达听到风声立即逃走了。周惠达经过潼关的时候遇到好友杨侃,杨侃认为萧宝夤反状已明,劝他不要做羊入虎口的事。

    周惠达很自信:就是因为我不在身边,萧王才被别人误导要造反,我回来就是说服他回心转意。杨侃摇摇头,他没有为难好友,于是周惠达过潼关顺利见到了萧宝夤。

    然而,此时的萧宝夤已是骑虎难下,如何肯改弦易张?周惠达本忠信之人,见事已至此,不忍抛下主公不管,只好留下来跟萧宝夤同生共死,萧宝夤以其为中书舍人,处理文书事宜。

    萧宝夤以长安为中心,派出三路人马攻打临近州郡。萧齐军包围了华州,对岸的河东豪杰纷纷响应,正平人薛凤贤反于东雍州,龙门镇将河东薛修义占据蒲坂自称黄钺大将军。萧齐军郭子恢部袭取潼关,然后进军上洛。

    洛州刺史董绍宗善于安抚百姓,平时对属下经常用点小恩小惠什么的,所以很受爱戴,在上洛威望颇高。萧宝夤反后董绍宗立即给朝廷上书,表示愿意带瞎巴三千生食蜀子。

    孝明帝接到上书后有点闹不明白,瞎巴?瞎眼的巴人?瞎子也能打仗?还是徐纥解了皇帝的疑惑,原来巴人和蜀人祖上都出自现在四川一带,巴蜀之人彪悍善战,所以平蜀后巴蜀豪族被朝廷异地安置,上洛就是巴人聚集区,而长安和潼关之间聚集了不少蜀人,上洛郡守泉企出自巴人豪族,十二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县令。

    巴人凶悍勇敢,打仗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害怕为何物,只管像瞎子一样向前冲锋,故有“瞎巴”之称。萧宝夤造反后,长安附近蜀人积极响应,所以萧宝夤军以蜀人为主力。

    因此,董绍宗才放下如此狠话。孝明帝大笑,当即批示照准!没等董绍宗出兵,斥候来报长安军进犯。董绍宗当即命部将泉企带三千泉家子弟兵迎战齐军,双方连战数日,泉家子弟兵阵亡二十余人,但郭子恢不能前进半步,只好退回潼关。

    上洛是长安的一道门户,关东进入关中的道路有三条,潼关、华州、上洛,潼关、华州已经收入囊中,萧宝夤不甘心拿不下上洛,于是再次派兵万余趋青泥,诱动当地巴人图谋上洛,上洛大姓泉、杜中不少人暗暗响应。

    董绍宗和泉企果断地向二姓异动分子发起袭击,二姓子弟散走,萧宝夤失去了内应,也见识了董、泉两人的本事,从此不敢再打洛州的主意。对于萧宝夤的叛乱,洛阳政府非常重视,而且反应迅速,胡太后重新启用北征失利被撤职的长孙稚为行台西讨。

    长孙稚最近因为背上长疮一直在家休养,朝廷诏命一到,立即领着铁小儿们入朝辞行,长孙稚疮伤还没好利索,儿子长孙子彦患脚病拄着拐杖,此情此景令朝臣们大为动颜,胡太后哽咽着说:爱卿患病,我真不想劳动你,可除了你,派谁去我能放心呢?

    见太后如此动情,长孙稚激动地回答:死而后已,不敢不效力。尚书仆射元顺跟左右的人说:国家危难之时,病人出征,我们真是惭愧啊。从潼关逃回的杨侃被任命为行台左丞,说起来杨侃还是长孙稚的老部下,杨侃出身名门,少年自负,一直到三十岁才肯出来做官,一出道就是跟着长孙稚混的。

    这时,一位年届弱冠的年轻人赴朝廷请战,年轻人来自关中豪门韦氏,名叔裕字孝宽,武威郡守韦旭之子。长孙稚当然知道获得关中大族支持的重要性,韦叔裕被任命为统军随军出征,此行对韦叔裕而言可谓名利双收,最重要的,他被杨侃看中做了杨家的女婿,能攀上弘农杨家是莫大的荣耀。

    不久的将来,韦叔裕将以韦孝宽这个名字名动天下。曾经追随元颢西征的羊深兼黄门侍郎随军参谋,班底凑齐后,长孙稚带上英雄儿子们出发了。(未完待续。。)